【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氢甲酰化反应液中回收催化金属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氢甲酰化反应
,具体涉及一种从氢甲酰化反应液中回收催化金属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甲酰化反应是目前化学工业中产生醛的经典反应之一,由烯烃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辅助条件下与合成气(即氢气和一氧化碳)发生加成作用而生成碳数加一的醛类产物。氢甲酰化反应得到的醛类产物是制备各类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所用的催化剂活性中心通常为金属,如铑、钴、锇、钌等,价格较高。
[0003]均相催化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较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目前工业上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几乎完全以均相催化体系为主。但所用到的催化剂金属均溶于反应溶剂之中,这些反应溶剂通常为高沸点溶剂(如苯、甲苯等),而未反应的烯烃底物以及醛类产物沸点则更高。因此,当从反应液中回收催化剂时,需通过高温条件下的脱除工艺(如精馏等)来脱除反应液中存在的高沸点溶剂、未反应的烯烃底物以及醛类产物。催化剂活性中心难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存在,会导致金属的团簇、析出,从而失去催化活性,无法循环使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氢甲酰化反应液中回收催化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向包含催化金属的氢甲酰化反应液中加入烷基胺乙酸盐,在氧化剂存在下,使烷基胺乙酸盐与催化金属接触并形成络合物,从而回收所述催化金属;所述烷基胺乙酸盐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式中,R1、R2、R3、R4以R
i(i=1~4)
表示,R
i
分别独立地表示为
‑
H或其中,R
ir
为亚烷基或亚环烷基,ir≥0且1r+2r+3r+4r≥1,ia
×
m+ib=2且1a+2a+3a+4a≥1、1b+2b+3b+4b≥1;M为金属元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Ⅰ中所述R1、R2、R3、R4表示为
‑
H的数量为1~2;优选地,式Ⅰ中所述ir=0,即中的氮原子直接与式Ⅰ结构中的中心碳原子以共价键形式相连;优选地,式Ⅰ中所述M为碱金属元素,更优选为钠和/或钾;更优选地,所述烷基胺乙酸盐为乙二胺四乙酸、丙二胺四乙酸、丙三胺六乙酸的钠盐或钾盐,进一步优选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胺四乙酸一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胺乙酸盐加入量以其中的氮元素计,与催化金属的摩尔比为1:10~10:1优选为1:1~4:1。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甲酰化反应液,是由烯烃、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均相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氢甲酰化反应生成的,其中所述均相催化剂包括催化金属;优选地,所述氢甲酰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0~200℃,反应时间为0.2~20h,反应压力为0~30MPaG。所述氢气与一氧化碳(H2:CO)摩尔比为1:1~2:1,通过其进料量控制反应压力为0~30MPaG;优选地,所述均相催化剂,以其中的催化金属质量计,为烯烃质量的0.000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相催化剂中包含的催化金属以金属盐的形式存在,优选以乙酸盐、异辛酸盐、环烷酸盐、乙酰丙酮盐形式存在,所述金属为Rh、Co、Ir、Ru、Os、Fe、Pd和Pt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Rh和/或Co;所述均相催化剂还任选的包含配体,所述配体选自含磷配体、含氮配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龙跃,边路路,牟通,赵聪,刘喆,安丽艳,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