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存储装置的加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610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包括有:至少一保留扇区;双文件配置表,以一加密法针对每一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丛集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的索引文件隐藏至一预留项;根目录,进行清空原始数据的文件登记项;数据区,依据索引文件的储存路径储存文件登记项、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及主激活扇区,储存该加密法的一加密记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特别是一种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随插即用储存装置(如SD卡)的数据安排有标准的格式,所以在不同厂牌的读卡设备下都可以把数据读取出来,正因为随插即用储存装置的体积小及其方便性,所以常用在私人的小型电子产品当作储存媒体,例如手机、PDA、数字相机等,不过由于这些电子产品常会用来储存私人数据,所以当这些数据储存于随插即用储存装置时,却又不小心遗失或被别人窃取,其中的数据便很容易被任何有读卡设备的人读取出来,所以随插即用储存装置虽然方便,但标准化的结果却让个人的私密数据无法被保护。储存在储存装置的原始数据的数据结构如图1所示,其记忆区块(存储区块)包含主激活扇区10、第一保留扇区20、从激活扇区30、第二保留扇区40、第一文件配置表50、第二文件配置表60、根目录70及数据区80。所以如何能让储存装置在储存原始数据时,能更具有保密性遂成为一被关注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以使得存储装置在储存数据时更具有保密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包括有至少一保留扇区;双文件配置表,以第一加密法针对每一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的索引文件隐藏至一预留项;根目录,进行清空原始数据的文件登记项;数据区,依据索引文件的储存路径储存文件登记项、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及主激活扇区,储存第一加密法的第一加密记录。本专利技术更可以第二加密法针对文件登记项、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进行加密并储存在数据区中,使原始数据更具保密性。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可以适用于任一储存装置,如硬盘或随插即用储存装置,其中随插即用储存装置支持了目前市面上多种不同的记忆卡格式,例如CF、MicroDrive(Type I、Type II)、SM、MMC、SD、MS、MS Pro等等,但并不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及优点将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术的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并据以实施,且任何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优点及目的可轻易地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理解。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记忆区块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3A为记忆区块的双文件配置表加密前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3B为记忆区块的双文件配置表加密后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4A为记忆区块的根目录加密前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4B为记忆区块的根目录加密后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图5A为记忆区块的数据区加密前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及图5B为记忆区块的数据区加密后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0-主激活扇区20-第一保留扇区30-从激活扇区40-第二保留扇区50-第一文件配置表60-第二文件配置表 70-根目录80-数据区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与实作,现配合附图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请参考图2所示,以随插即用储存装置说明如下,将随插即用储存装置的数据结构上的文件配置表(FAT)的原先数据链路做特殊处理,造成空目录的状况,而原先数据以损毁方式记录,所以一般读卡系统无法读取原数据文件名或连结状况,原先FAT系统在未加密且有数据的情况下文件1、文件2记录数据区块连结,而根目录(Root)描述文件内容如文件名、长度等,但加密后文件1、文件2的数据链路区块都标明损毁,根目录区块也被清空,但文件配置表多出一个损毁区块xxx,其实此损毁区块是正常的,用来记录原先数据链路及文件描述,而加密的一些相关信息如密码,原始数据记录位置等则记录在主激活扇区(MasterBoot Record;MBR)内未被系统使用的区域。已加密的文件数据无法在一般的卡片阅读机读取,而加密的随插即用储存装置剩下的空间依旧可在一般卡片阅读机或其它可读记忆卡的电子装置当作储存空间,且未加密的数据可和已加密的数据合并,随插即用储存装置加密时,实际运用上如跟SIM卡及手机配对,择一(SIM卡或手机)即可开启(读取)加密数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请参考图3A为记忆区块的双文件配置表加密前的数据结构示意图,所谓双文件配置表(FAT)是由两个符合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SO/IEC)9293标准的文件配置表(FAT)所组成,每一个文件配置表包括多条文件配置表登记项(FAT entry),每条文件配置表登记项连接至一个簇(cluster),每一文件配置表登记项指示相应簇是否被使用,如果该簇没有被使用,则将该文件配置表登记项设置为没有使用,如果该簇有被使用,则将该文件配置表登记项设置为簇号,该簇号指出了通向紧接着该簇需要读取的下一簇的连接,如图1所示,3→5→7→9,这些附属每条文件配置表登记项的数值表示相应簇的簇号。请参考图3B为记忆区块的双文件配置表加密后的数据结构示意图;以第一加密法针对每一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的索引文件隐藏至一预留项。请参考图4A为记忆区块的根目录加密前的数据结构示意图;根目录底下包括多个根目录登记项(root directory entry),该根目录登记项系包括多条文件登记项(file entry),对应于存在于该引导目录中的多个文件,每一文件登记项包含文件名、文件识别符、储存在该文件起始点的簇号、文件属性、记录时间、记录日期及文件长度等等。请参考图4B为记忆区块的根目录加密后的数据结构示意图;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的加密法进行清空原始数据的文件登记项。请参考图5A为记忆区块的数据区加密前的数据结构示意图;其中储存了使用者的数据,一般称为数据区。请参考图5B为记忆区块的数据区加密后的数据结构示意图;依据索引文件的储存路径储存文件登记项、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主激活扇区,储存该第一加密法的第一加密记录(例如密码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更可以第二加密法针对文件登记项、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进行加密并储存在数据区中,使原始数据更具保密性,所以运用此方式,主激活扇区更需储存第二加密法的第二加密记录。上述所提的第一加密法或第二加密法可以是任何加密演算的方法,没有限定是那一种加密算法,至于实际的运用可以通过特定的机器码(如IMEI码)或SIM卡(如IMSI码)做为唯一性的金钥,针对原始数据做保密性的防范。本专利技术所提的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可以适用于任一储存装置,如硬盘或随插即用储存装置,其中随插即用储存装置支持了目前市面上多种不同的记忆卡格式,例如CF、MicroDrive(Type I、Type II)、SM、MMC、SD、MS、MS Pro等等,但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范围。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保留扇区;双文件配置表,以一加密法针对每一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的索引文件隐藏至一预留项;根目录,进行清空原始数据的文件登记项; 数据区,依据所述索引文件的储存路径储存所述文件登记项、所述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所述簇;及主激活扇区,储存所述加密法的一加密记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保留扇区;双文件配置表,以一加密法针对每一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簇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的索引文件隐藏至一预留项;根目录,进行清空原始数据的文件登记项;数据区,依据所述索引文件的储存路径储存所述文件登记项、所述文件配置表登记项及对应的所述簇;及主激活扇区,储存所述加密法的一加密记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其中更包含一从激活扇区。3.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文件配置表更包含第一文件配置表与第二文件配置表。4.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适用于硬盘或随插即用储存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法的金钥为一机器码。6.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法的金钥为一SIM卡。7.一种通过记忆区块进行数据加密的数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铭宗
申请(专利权)人:集嘉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