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坚强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5379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主体,排水管主体的顶端安装有漏斗口,漏斗口的底端安装有管体,漏斗口的内侧安装有上阀体,上阀体的底端安装有硬质连杆,硬质连杆的底端安装有下阀体,硬质连杆的一侧表面安装有上伸缩弹簧,硬质连杆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下伸缩弹簧,上伸缩弹簧内侧安装有上固定环,下伸缩弹簧的内侧安装有下固定环,管体的内壁两侧设置有卡槽,侧固定口的一端安装有汲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机械连接结构的排水管,在涉及到蓄水池的排水时,可根据蓄水量的多少,根据虹吸原理进行排水处理,其排水流程无需消耗电能,在排水完毕后自身即可复原,达到反复使用的有益效果。到反复使用的有益效果。到反复使用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给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排水是指人为控制水的流向,人工排水,排除与处理多余水量的措施。农田排水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较为常用的一般是利用水泵等设备,经电能抽出在水池内的水源。
[0003]但是,现有的排水结构一般为人为操作的电能设备,需要人员反复照看,无法根据蓄水池以及环境情况作出反应,特别是对于无需快速排水的蓄水池,若采用抽水泵不仅消耗电能,还要浪费人工在一旁照看,以免直接将蓄水池内的水源抽干造成水泵空转,因此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排水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自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主体,所述排水管主体的顶端安装有漏斗口,所述漏斗口的底端安装有管体,所述管体的表面一侧设置有侧固定口,所述漏斗口的内侧安装有上阀体,所述上阀体的底端安装有硬质连杆,所述硬质连杆的底端安装有下阀体,所述硬质连杆的一侧表面安装有上伸缩弹簧,所述硬质连杆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下伸缩弹簧,所述上伸缩弹簧内侧安装有上固定环,所述下伸缩弹簧的内侧安装有下固定环,所述管体的内壁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侧固定口的一端安装有汲水管,所述汲水管的底端设置有蓄水槽。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固定口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汲水管为L型设置,所述汲水管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汲水管的另一端设置于蓄水槽内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伸缩弹簧分别与上阀体和上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下伸缩弹簧分别与下阀体和下固定环为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分别与卡槽为卡扣固定连接,所述硬质连杆两端分别与上伸缩弹簧和下伸缩弹簧为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槽内侧底端为倾斜设置,所述汲水管的管口设置于蓄水槽的最低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硬质连杆分别与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为滑动连接,所述硬质连杆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硬质连杆的表面为光滑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分别与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为对应设置,所述上伸缩弹簧和下伸缩弹簧均为塔簧结构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设计机械连接结构的排水管,在涉及到蓄水池的排水时,可根据蓄水量的多少,根据虹吸原理进行排水处理,其排水流程无需消耗电能,在排水完毕后自身即可复原,达到反复使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排水管主体;2、漏斗口;3、管体;4、侧固定口;5、上阀体;6、硬质连杆;7、下阀体;8、上伸缩弹簧;9、下伸缩弹簧;10、上固定环;11、下固定环;12、卡槽;13、汲水管;14、蓄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主体1,排水管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漏斗口2,漏斗口2的底端安装有管体3,管体3的表面一侧设置有侧固定口4,漏斗口2的内侧安装有上阀体5,上阀体5的底端安装有硬质连杆6,硬质连杆6的底端安装有下阀体7,硬质连杆6的一侧表面安装有上伸缩弹簧8,硬质连杆6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下伸缩弹簧9,上伸缩弹簧8内侧安装有上固定环10,下伸缩弹簧9的内侧安装有下固定环11,管体3的内壁两侧设置有卡槽12,侧固定口4的一端安装有汲水管13,汲水管13的底端设置有蓄水槽14。
[0023]进一步的,侧固定口4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汲水管13为L型设置,汲水管13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汲水管13的另一端设置于蓄水槽14内侧。
[0024]上伸缩弹簧8分别与上阀体5和上固定环10固定连接,下伸缩弹簧9分别与下阀体7和下固定环11为固定连接,上固定环10和下固定环11分别与卡槽12为卡扣固定连接,硬质连杆6两端分别与上伸缩弹簧8和下伸缩弹簧9为固定连接。
[0025]蓄水槽14内侧底端为倾斜设置,汲水管13的管口设置于蓄水槽14的最低端。
[0026]硬质连杆6分别与上固定环10和下固定环11为滑动连接,硬质连杆6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硬质连杆6的表面为光滑设置。
[0027]卡槽12分别与上固定环10和下固定环11为对应设置,上伸缩弹簧8和下伸缩弹簧9均为塔簧结构设置,使卡槽12与上固定环10和下固定环11的结构相同,均为限位作用。
[0028]具体的,排水管主体1主要通过侧固定口4和汲水管13通过螺纹连接,其密封圈密封螺纹处的缝隙,以此达到密封的效果,随后将L型的汲水管13底端设置于蓄水槽14的内侧最低处即可使用。
[0029]在排水管主体1整体无水时,由于上伸缩弹簧8在上固定环10和上阀体5之间呈弹性支撑的效果,且由硬质连杆6辅助支撑,因此上阀体5为常开状态,下阀体7则因为下伸缩弹簧9和下固定环11之间的距离较长,且下伸缩弹簧9的弹力较强,因此下伸缩弹簧9在下部分形成弹性拉力,其硬质连杆6主要方向为向上,在雨天时,由于蓄水槽14和排水管主体1的漏斗口2均为敞开,因此蓄水槽14内侧的水位升高,而漏斗口2内的水源则主要进入至管体3内部,在管体3内的水位不断升高后,水位因重力将导致下阀体7受水压产生向下的压力,此时下阀体7将与罐体3分离,上阀体5则因硬质连杆6的拉力在罐体3顶端和漏斗口2形成密封效果。
[0030]由于汲水管13在上述现象发生时,将与蓄水槽14内的水源所接触,汲水管13和蓄水槽14内部因联通器原理水位相同,因此一旦在下阀体7打开且上阀体5关闭后,管体3内部的水压将形成向下的排出状态,一并排水的也有管体3内部的空气,而汲水管13则因气压的排出导致抽取蓄水槽14内侧的水源,在水源因排出气压填充汲水管13后将继续进入管体3内,形成虹吸原理的排水效果,从而辅助蓄水槽14内部水源的排水效果。
[0031]最后在蓄水槽14内的水源降低至汲水管13以下后,管体3内部的水源将一次性排出完毕,汲水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主体(1),所述排水管主体(1)的顶端安装有漏斗口(2),所述漏斗口(2)的底端安装有管体(3),所述管体(3)的表面一侧设置有侧固定口(4),所述漏斗口(2)的内侧安装有上阀体(5),所述上阀体(5)的底端安装有硬质连杆(6),所述硬质连杆(6)的底端安装有下阀体(7),所述硬质连杆(6)的一侧表面安装有上伸缩弹簧(8),所述硬质连杆(6)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下伸缩弹簧(9),所述上伸缩弹簧(8)内侧安装有上固定环(10),所述下伸缩弹簧(9)的内侧安装有下固定环(11),所述管体(3)的内壁两侧设置有卡槽(12),所述侧固定口(4)的一端安装有汲水管(13),所述汲水管(13)的底端设置有蓄水槽(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固定口(4)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汲水管(13)为L型设置,所述汲水管(13)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外螺纹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汲水管(13)的另一端设置于蓄水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坚强
申请(专利权)人:陈坚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