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528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计算机、主控机、发射机、电源以及第一发射电极、第二发射电极和若干个测量电极,其中:第一发射电极、第二发射电极和若干个测量电极依次排布在电极布置参考线上,且若干个测量电极等间距布置;第一发射电极和第二发射电极与发射机电连接,电源与发射机电连接,若干个测量电极与主控机电连接,主控机与发射机、计算机电连接,计算机与主控机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识别岩体中裂隙(或孔洞)、监控岩体内浆液流动路径及扩散范围提出了解决办法,可以通过调整电极布设位置完成全区域及不同深度的监测,解决了注浆范围难以测量的问题。解决了注浆范围难以测量的问题。解决了注浆范围难以测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体注浆浆液扩散范围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岩体注浆过程中,把握浆液的扩散范围是极为重要的,而扩散半径是作为评价注浆效果的主控因素。尽管国内外学者推导出一些渗透注浆浆液扩散半径的计算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是在假设注浆孔与被注岩层层面呈垂直状态下获得的,且往往需要一些工程上很难获得的参数,这样也就严重影响了公式的应用性。根据现有资料的记载,目前在岩体注浆浆液扩散范围监测
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基于微震监测浆液扩散范围、利用预先布设温度传感器监测浆液的扩散范围及利用打孔放入窥视仪进行监测等,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
[0003](1)成本较高,且携带不便。例如:利用窥视仪监测浆液的扩散范围,需要预先在注浆孔附近按一定距离螺旋式打一些窥视钻孔,把探测导线放入窥视钻孔后,用探测仪检测注浆扩散范围。利用这种方法需要预先打孔,放置探测导线及窥视仪,成本预算较高,且浪费时间;
[0004](2)利用温度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主控机、发射机、电源以及第一发射电极、第二发射电极和若干个测量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电极、第二发射电极和若干个测量电极依次排布在电极布置参考线上,且若干个所述测量电极等间距布置;所述第一发射电极和所述第二发射电极与所述发射机电连接,所述发射机向所述第一发射电极和所述第二发射电极施加交流电压以产生测量电场;所述电源与所述发射机电连接,为所述发射机供电;若干个所述测量电极与所述主控机电连接,在所述测量电场下产生电位数据,并传输至所述主控机;所述主控机与所述发射机、所述计算机电连接,所述主控机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发射机产生相应交流电压,以及获取所述发射机的电流数据,以及获取所述电位数据并将所述电位数据转化为相邻电极电位差数据,将所述电流数据和所述相邻电极电位差数据向所述计算机发送;所述计算机与所述主控机电连接,用于向所述主控机发送控制指令,以及通过所述电流数据、所述相邻电极电位差数据结合所述测量电极、所述第一发射电极、第二发射电极的位置计算不同深度下的视电阻率及视频散率,输出裂隙岩体注浆扩散的监测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压与所述电位数据为伪随机多频波交流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电极与所述第二发射电极之间距离500mm~1000mm;相邻两个所述测量电极之间间距为100mm~800mm。4.一种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1:在岩体表面选定监测范围,并在所述监测范围中设定若干条相平行的电极布置参考线;S102:选取其中一个所述电极布置参考线,并在该所述电极布置参考线上依次布置第一发射电极、第二发射电极以及若干个测量电极,若干个所述测量电极等间距布置;S103:将所述测量电极与主控机电连接,将所述第一发射电极、所述第二发射电极与发射机电连接,将所述主控机与所述发射机电连接,将电源与所述发射机电连接,将计算机与所述主控机电连接;S104:通过发射机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忠友朱磊柴敬古文哲欧阳一博潘浩刘治成宋天奇秋丰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