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设备及车路协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449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路协同设备及车路协同系统,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其中,车路协同设备包括:壳体,内部限定有封闭式腔体,封闭式腔体内设有液态的导热介质;主板,设于封闭式腔体内,主板安装有元器件,且元器件浸没于导热介质内;热管散热器,包括冷凝部和蒸发部,蒸发部贴合设置于元器件,冷凝部贴合设置于壳体的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路协同设备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及散热性能,且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较高、后续的维护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路协同设备及车路协同系统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车路协同设备及车路协同系统。
技术介绍
车路协同设备应用于智能交通
,用于向车端提供车路协同服务。车路协同设备通常部署在道路旁就近工作,以减少延时和宽带的影响。相关技术中,车路协同设备通常采用风冷散热方式,由于车路协同设备部署于室外环境,因此受室外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受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硫化物、粉尘杂质等)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车路协同设备内部的元器件老化或失效,从而导致车路协同设备的工作可靠性较差、后续的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路协同设备及车路协同系统。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路协同设备,包括壳体,内部限定有封闭式腔体,封闭式腔体内设有液态的导热介质;主板,设于封闭式腔体内,主板安装有元器件,且元器件浸没于导热介质内;热管散热器,包括分离设置的冷凝部和蒸发部,蒸发部贴合设置于元器件,冷凝部贴合设置于壳体的内壁。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路协同系统,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车路协同设备。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路协同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及散热性能,且工作稳定性及可靠性较高、后续的维护成本较低。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路协同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路协同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路协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路协同设备1包括:壳体10、主板20和热管散热器30。具体地,壳体10的内部限定有封闭式腔体10a,封闭式腔体10a内设有液态的导热介质。也就是说,壳体10的内部构造为封闭式结构,以使腔体10a的内部与外界隔离。由此,可以避免外部环境的水或粉尘等杂质进入腔体10a内部,从而起到防水、防尘以及防腐蚀的作用。并且,可以避免液态的导热介质由腔体10a的内部泄漏到壳体10的外部。示例性地,导热介质可以采用具有绝缘性以及良好的化学惰性的液体,具体地,导热介质可以采用电子氟化液、硅油、矿物油(例如白油)或其他液体。优选地,可以采用电子氟化液作为导热介质,电子氟化液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和运动粘度,并且具有不燃特性。示例性地,可以根据需要向腔体10a内补充导热介质或将导热介质排出。具体地,壳体10的顶壁设有输入孔且底壁设有输出孔,输入孔和输出孔均连通腔体10a的内部与外部,导热介质可以通过输入孔补充至腔体10a内,或通过输出孔由腔体10a排出。由此,一方面可以根据元器件21在主板20上的位置调整导热介质的液位,以保证元器件可以浸没于导热介质。另一方面可以将换热后高温的导热介质排出并注入低温的导热介质。排出后的高温的导热介质冷却后可以再输入至腔体10a内循环使用。主板20设于封闭式腔体10a内,主板20安装有元器件21,且元器件21浸没于导热介质内。示例性地,导热介质的液位高度可以高于主板20设置,以使主板20上的元器件21浸没在导热介质内。作为元器件21的支撑体,主板20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元器件21可以为多个且包括第一元器件211和第二元器件212。第一元器件21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等其他发热量较大的元器件,中央处理器以及图形处理器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元器件212可以为存储器等其他发热量较小的元器件。热管散热器30包括冷凝部32和蒸发部31,蒸发部31贴合设置于元器件21,冷凝部32贴合设置于壳体10的内壁。示例性地,热管散热器30可以采用分离式热管,热管散热器30还包括在冷凝部32和蒸发部31之间往复流动的冷媒。具体地,冷媒在蒸发部31吸热蒸发并由液态转化为气态,以吸收与蒸发部31贴合设置的元器件21所散发的热量,从而及时地对元器件21进行冷却降温。液态的冷媒进入冷凝部32后通过与冷凝部32贴合设置的壁体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元器件21散发的热量最终传导至外界,冷媒由气态转化为液态后再进入蒸发部31吸热蒸发,以此循环。由此,通过冷媒在冷凝部32和蒸发部31之间的循环流动,可以将元器件2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出至外界。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热管散热器30可以包括多个蒸发部31,且多个蒸发部31与多个第一元器件211一一对应设置。蒸发部31可以贴合设置于发热量较大的第一元器件211,以将第一元器件21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冷凝部32,再通过与冷凝部32贴合的壁体传导至外界。第二元器件212浸没设置于导热介质内,第二元器件21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导至液态导热介质,吸热升温后的导热介质的密度发生变化,并且导热介质内部发生自然对流实现热量转移,转移后的热量再通过与液态导热介质相接触的壁体传导至外界。由此,针对各元器件21发热量的不同,通过设置与第一元器件211数量对应的蒸发部31,不仅可以保证对发热量较大的第一元器件211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还可以减少蒸发部31的数量,以使蒸发部31的设置数量更加合理,从而降低热管散热器30的设备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的车路协同设备通常采用风冷散热方式,即在主板的发热芯片的热界面上设置材料硅脂(或导热垫片)以及设置翅片式风冷散热器,通过风扇将外界冷风引入,与散热翅片及板卡等其他部件进行强制对流换热实现热量转移。该种散热方式无法规避室外环境因素导致的诸多弊端,致使车路协同设备的可靠性较低,且后续的运行维护成本较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路协同设备1,通过在壳体10内限定出封闭式腔体10a且在封闭式腔体10a内设有液态的导热介质,主板20上的元器件21浸没设置于导热介质内,这样,在满足对内部元器件21的密封性的同时,由于液态导热介质的比热容较大,通过元器件21与液态的导热介质之间的自然对流换热实现热量转移,从而实现对元器件21的冷却降温。由此,一方面可以屏蔽室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减少粉尘杂质、环境温湿度及风扇震动等因素的影响,为元器件21提供更为稳定的运行环境,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路协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内部限定有封闭式腔体,所述封闭式腔体内设有液态的导热介质;/n主板,设于所述封闭式腔体内,所述主板安装有元器件,且所述元器件浸没于所述导热介质内;/n热管散热器,包括冷凝部和蒸发部,所述蒸发部贴合设置于所述元器件,所述冷凝部贴合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路协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限定有封闭式腔体,所述封闭式腔体内设有液态的导热介质;
主板,设于所述封闭式腔体内,所述主板安装有元器件,且所述元器件浸没于所述导热介质内;
热管散热器,包括冷凝部和蒸发部,所述蒸发部贴合设置于所述元器件,所述冷凝部贴合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路协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壁体构造为中空结构以限定出冷媒流道,所述冷媒流道与所述冷凝部的内部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路协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部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散热肋片,多个所述散热肋片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路协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肋片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5mm,且相邻所述散热肋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路协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为多个且间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