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输入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439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输入电路及电子设备。所述音频输入电路包括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经模拟信号地线与主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二端与从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流及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对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行分压。其中,通过电路设计对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行分压,减小了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而减小了从机与主机的系统地之间的电位差导致的噪音,避免了使用音频隔离变压器或音频隔离芯片,降低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音频输入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音频信号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输入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音响等电子设备通常作为从机与系统端的主机(如电脑、手机等音频输出设备)配合使用,由主机为其供电,实现将音频信号处理后输出。在音响等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从机与主机的系统地之间存在电位差,容易产生干扰声,导致音响等电子设备产生比较大的噪音,严重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为了解决从机与主机的系统地之间的电位差导致的噪音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音频隔离变压器实现从机和主机之间的音频信号地的隔离,另一种是采用音频隔离芯片,如罗姆半导体集团的BA3121F。无论是采用音频隔离变压器还是采用音频隔离芯片,成本均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输入电路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减小从机与主机因系统地之间的电位差造成的噪音时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音频输入电路,所述音频输入电路包括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经模拟信号地线与主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二端与从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流及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对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行分压。优选地,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经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与所述主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从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音频输入电路还包括整流电路及差分输入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经模拟信号线与所述主机的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还与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模拟信号地线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及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均与所述差分输入电路连接;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并将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分压及整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并发送所述第一信号至所述差分输入电路;所述差分输入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经所述模拟信号线与所述主机的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及所述模拟信号地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差分输入电路连接。优选地,所述差分输入电路包括电压输入单元、信号放大单元及差分放大单元;其中,所述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从机电源连接,所述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及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电压输入单元包括第一跟随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三电容;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从机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跟随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从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及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电压输入单元还包括电源端口及第四电容;所述电源端口的电源引脚分别与所述从机电源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端口的接地引脚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从机的系统地连接。优选地,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跟随器及第三跟随器;其中,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跟随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跟随器的反相输入端及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跟随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跟随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跟随器的反相输入端及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差分放大单元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及第四跟随器;其中,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跟随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跟随器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跟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音频输入电路。本技术通过在音频输入电路中设置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经模拟信号地线与主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经模拟信号地线与主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二端与从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流及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对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行分压。其中,通过电路设计对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行分压,减小了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而减小了从机与主机的系统地之间的电位差导致的噪音,避免了使用音频隔离变压器或音频隔离芯片,降低了产品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音频输入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图2是图1音频输入电路一可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频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经模拟信号地线与主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二端与从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流及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对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行分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电路,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经模拟信号地线与主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二端与从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隔离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流及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对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上的电压进行分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经所述模拟信号地线与所述主机的系统地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从机的系统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频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入电路还包括整流电路及差分输入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经模拟信号线与所述主机的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还与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模拟信号地线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及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均与所述差分输入电路连接;其中,
所述整流电路,用于接收音频信号,并将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分压及整流处理,获得第一信号,并发送所述第一信号至所述差分输入电路;
所述差分输入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频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其中,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经所述模拟信号线与所述主机的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隔离电路的第一端及所述模拟信号地线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差分输入电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输入电路包括电压输入单元、信号放大单元及差分放大单元;其中,
所述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入端与从机电源连接,所述电压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及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四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差分放大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员余克球曾俊其
申请(专利权)人: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