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8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太阳能板放置在外框体的内腔,外框体的内腔右侧壁设置有两组角基座,外框体的内腔顶部均匀设置有弹簧,外框体的左侧壁螺接有限位螺柱,外框体的左侧壁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导膜基座,导膜基座相贴近的一面均设置有清洗喷头,外框体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转基座,转基座之间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外壁设置有前后两组限位环,转轴的外壁卷有保护膜,保护膜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磁性负重块,转轴的前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风沙天气下对暴露在外的太阳能板进行保护,并且在进行清洗时,尽可能减少太阳能板表面的积水,降低积水蒸发所需的时间,提高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的量不断增加,太阳能组件把清洁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得到大力发展,其中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海拔较高,在夏季日照时间长,空气污染小,具有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是良好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但是西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沙漠和草原地形,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风沙会对暴露在外部的太阳能板造成损坏,降低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发电成本,并且在多风沙的地区,对太阳能板的表面用水进行清洗的频率需要大幅增加,传统的太阳能板紧密卡接在铝合金外框的内部,容易在太阳能板与铝合金外框的结合处积水,导致太阳能板表面的水分蒸发时间不同,特别是经常水洗的情况下,更加容易造成太阳能板与铝合金外框的结合处发生短路等故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在风沙天气下对暴露在外的太阳能板进行保护,并且在进行清洗时,尽可能减少太阳能板表面的积水,降低积水蒸发所需的时间,提高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耐候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放置在外框体的内腔,所述外框体的内腔右侧壁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角基座,且太阳能板的底部搭接在两组角基座之间,所述外框体的内腔顶部均匀设置有弹簧,且弹簧的底部与太阳能板的顶部相接,所述外框体的左侧壁螺接有与太阳能板侧壁四角相接的限位螺柱,所述外框体的左侧壁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导膜基座,两组所述导膜基座相贴近的一面均设置有清洗喷头,所述外框体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转基座,两组所述转基座之间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设置有前后两组限位环,所述转轴的外壁卷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磁性负重块,所述转轴的前端连接有驱动电机。优选的,所述导膜基座开设有负重块移动槽和保护膜移动槽,所述负重块移动槽的截面尺寸与磁性负重块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保护膜移动槽的左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与保护膜的厚度的比值在1-1.2之间。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磁性负重块通过在负重块移动槽中进行上下移动,并防止磁性负重块发生旋转,带动保护膜移动,并且保护膜移动槽的左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与保护膜的厚度的比值在1-1.2之间,可以保证保护膜正常移动的同时,限制开口的大小,减小外界灰尘进入负重块移动槽和保护膜移动槽中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负重块移动槽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磁铁。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磁性负重块下移与磁铁接触后,保护膜在大风天气下起到保护太阳能板的作用,磁性负重块与磁铁的接触增加了分离两者所需的力的大小,从而增加了仅通过风来分离磁性负重块与磁铁的难度,提高抗风能力。优选的,两组所述导膜基座相贴近的一面均设置有挡尘棚,且保护膜位于挡尘棚和清洗喷头之间。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挡尘棚可以起到挡尘的作用,减小灰尘通过保护膜移动槽进入导膜基座内腔的负重块移动槽和保护膜移动槽中。优选的,所述外框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长孔,所述出水长孔的左侧壁设置有横向密布的橡胶挡尘柱。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太阳能板表面的水下流后通过出水长孔排出,而橡胶挡尘柱可以减小灰尘通过出水长孔由外界进入外框体的内腔污染太阳能板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的厚度小于外框体内腔左右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太阳能板的厚度大于角基座的高度。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太阳能板的厚度小于外框体内腔左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使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和水在向下移动时向外框体的内腔底部汇集,并通过出水长孔排出,减小灰尘和水在太阳能板表面残留,太阳能板的厚度大于角基座的高度也是为了在保证太阳能板可以放置在两组角基座之间的同时,灰尘和水在向下移动时,减小灰尘和水在太阳能板表面残留。优选的,所述限位螺柱的底部设置有橡胶隔膜与太阳能板相接。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限位螺栓向太阳能板移动时,通过橡胶隔膜可以起到缓冲保护太阳能板的作用。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采用可正反转的带有限位功能的交流电机。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使转轴正反旋转,从而收放保护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转轴旋转,从而使绕卷在转轴外壁上的保护膜远离转轴,在磁性负重块的作用下在导膜基座的负重块移动槽中向下移动,而保护膜则在保护膜移动槽向下移动,当磁性负重块移动至负重块移动槽槽底与磁铁接触后停止驱动电机,从而使保护膜展开保护太阳能板,增加抗风沙能力;2.本技术通过启动清洗喷头,通过两组清洗喷头对太阳能板进行清洗,由于太阳能板的厚度小于外框体内腔左右侧壁之间的距离,使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和水在向下移动时向外框体的内腔底部汇集,并通过出水长孔排出,减小灰尘和水在太阳能板表面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A-A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外框体内部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外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导膜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导膜基座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导膜基座的剖视图。图中:1-太阳能板;2-外框体;201-出水长孔;3-角基座;4-弹簧;5-导膜基座;501-负重块移动槽;502-保护膜移动槽;6-清洗喷头;7-转基座;8-转轴;9-限位环;10-保护膜;11-磁性负重块;12-驱动电机;13-磁铁;14-挡尘棚;15-橡胶隔膜;16-限位螺栓;17-橡胶挡尘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9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1,太阳能板1放置在外框体2的内腔,外框体2的内腔右侧壁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角基座3,且太阳能板1的底部搭接在两组角基座3之间,外框体2的内腔顶部均匀设置有弹簧4,且弹簧4的底部与太阳能板1的顶部相接,外框体2的左侧壁螺接有与太阳能板1侧壁四角相接的限位螺柱16,外框体2的左侧壁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导膜基座5,两组导膜基座5相贴近的一面均设置有清洗喷头6,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放置在外框体(2)的内腔,所述外框体(2)的内腔右侧壁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角基座(3),且太阳能板(1)的底部搭接在两组角基座(3)之间,所述外框体(2)的内腔顶部均匀设置有弹簧(4),且弹簧(4)的底部与太阳能板(1)的顶部相接,所述外框体(2)的左侧壁螺接有与太阳能板(1)侧壁四角相接的限位螺柱(16),所述外框体(2)的左侧壁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导膜基座(5),两组所述导膜基座(5)相贴近的一面均设置有清洗喷头(6),所述外框体(2)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转基座(7),两组所述转基座(7)之间转动设置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壁设置有前后两组限位环(9),所述转轴(8)的外壁卷有保护膜(10),所述保护膜(10)远离转轴(8)的一端设置有磁性负重块(11),所述转轴(8)的前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放置在外框体(2)的内腔,所述外框体(2)的内腔右侧壁底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角基座(3),且太阳能板(1)的底部搭接在两组角基座(3)之间,所述外框体(2)的内腔顶部均匀设置有弹簧(4),且弹簧(4)的底部与太阳能板(1)的顶部相接,所述外框体(2)的左侧壁螺接有与太阳能板(1)侧壁四角相接的限位螺柱(16),所述外框体(2)的左侧壁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导膜基座(5),两组所述导膜基座(5)相贴近的一面均设置有清洗喷头(6),所述外框体(2)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前后两组转基座(7),两组所述转基座(7)之间转动设置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壁设置有前后两组限位环(9),所述转轴(8)的外壁卷有保护膜(10),所述保护膜(10)远离转轴(8)的一端设置有磁性负重块(11),所述转轴(8)的前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候性太阳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膜基座(5)开设有负重块移动槽(501)和保护膜移动槽(502),所述负重块移动槽(501)的截面尺寸与磁性负重块(11)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保护膜移动槽(502)的左右侧壁之间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雨张勋奎王虎戴成伟郝洪亮张双益陈德明曹子丕肖启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未来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