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438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和固定机构,主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体、固定块、放置槽、控制机构、第一转轴、牵引杆、第二转轴、旋转杆、固定机构、方形块、第三转轴、固定杆、拉簧、通孔、限位杆、限位槽、L型杆、卡槽、滑块、滑槽、方形孔和固定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太阳能板,不方便使用者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容易因为大风发生倾倒,甚至导致太阳能板损坏的问题,该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具备方便使用者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防止被大风刮倒导致损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板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板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单体太阳能电池不能直接做电源使用,作电源必须将若干单体太阳能电池串、并联连接和严密封装成组件。现有的太阳能板,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一般都是往如何提高蓄电效率和如何更方便使用者使用去优化,往往忽略了在正常使用中,太阳能板通常是连同支架一同被直接放置于室外,当遭遇恶劣天气如大风时,容易被大风刮倒,现有的太阳能板,具有蓄电效率更高和更方便使用者这些有益之处,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制,在正常使用中,由于对太阳能板的防护不够稳定,容易导致太阳能板被大风刮倒,甚至导致太阳能板的损坏,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不方便使用者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容易因为大风发生倾倒,甚至导致太阳能板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具备方便使用者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防止被大风刮倒导致损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太阳能板,不方便使用者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容易因为大风发生倾倒,甚至导致太阳能板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杆,所述主体的前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后侧与限位槽的内部插接,所述限位杆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L型杆,所述主体的前侧开设有卡槽,所述L型杆的后侧与卡槽的内部插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与放置槽内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右侧与放置槽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前侧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放置槽的内部,所述牵引杆的内壁旋转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旋转杆。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方形块,所述方形块的外表面与放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方形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表面与旋转杆的内壁旋转连接,所述方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与方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底部与放置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卡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方形块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放置槽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后侧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与牵引杆配合使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L型杆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与固定槽的内部插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主体、固定块、放置槽、控制机构、第一转轴、牵引杆、第二转轴、旋转杆、固定机构、方形块、第三转轴、固定杆、拉簧、通孔、限位杆、限位槽、L型杆、卡槽、滑块、滑槽、方形孔和固定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太阳能板,不方便使用者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容易因为大风发生倾倒,甚至导致太阳能板损坏的问题,该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具备方便使用者对太阳能板进行防护,防止被大风刮倒导致损坏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设置牵引杆,能够使牵引杆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旋转的同时又能够带动旋转杆旋转,这就可以实现旋转杆与第三转轴的配合使用,使固定的过程更加轻松,让使用者对太阳能板的防护更加轻松。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转轴,能够使旋转杆旋转的同时又能够带动第三转轴移动,第三转轴移动的同时又能够带动方形块移动,方形块移动的同时又能够拉伸拉簧,这就可以使方形块的运行更加平稳,同时使拉簧形变,方形块移动的同时又能够带动固定杆移动,这就可以将固定杆收回放置槽的内部,使固定杆的底部脱离卡槽的内部,此时将L型杆和限位杆的后侧分别与卡槽和限位槽的内部插接,在插接完成后,松开牵引杆,由于拉簧的拉力,可以带动固定杆移动,这就可以使固定杆的底部贯穿固定块并延伸至卡槽的内部,实现固定杆的底部与固定槽内部的插接,从而达到对太阳能板的防护。4、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与滑槽,能够使方形块的运行更加顺畅,减小了方形块与放置槽之间的摩擦,使固定的过程更加轻松。5、本技术通过设置方形孔,能够实现方形孔与牵引杆的配合使用,使固定的过程更加轻松。6、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槽,能够对固定杆进行很好的限位,使固定的效果更好,让使用者对太阳能板的防护更加轻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块的左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固定块;3、放置槽;4、控制机构;401、第一转轴;402、牵引杆;403、第二转轴;404、旋转杆;5、固定机构;501、方形块;502、第三转轴;503、固定杆;504、拉簧;6、通孔;7、限位杆;8、限位槽;9、L型杆;10、卡槽;11、滑块;12、滑槽;13、方形孔;14、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3,放置槽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4和固定机构5,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6,通孔6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杆7,主体1的前侧开设有限位槽8,限位杆7的后侧与限位槽8的内部插接,限位杆7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L型杆9,主体1的前侧开设有卡槽10,L型杆9的后侧与卡槽10的内部插接。参考图2,控制机构4包括第一转轴401,第一转轴401的左侧与放置槽3内部的后侧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01的右侧与放置槽3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01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牵引杆402,牵引杆402的前侧贯穿固定块2并延伸至放置槽3的内部,牵引杆402的内壁旋转连接有第二转轴403,第二转轴403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旋转杆40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牵引杆402,能够使牵引杆402通过第一转轴401带动第二转轴403旋转,第二转轴403旋转的同时又能够带动旋转杆404旋转,这就可以实现旋转杆404与第三转轴502的配合使用,使固定的过程更加轻松,让使用者对太阳能板的防护更加轻松。参考图2,固定机构5包括方形块501,方形块501的外表面与放置槽3的内壁滑动连接,方形块5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502,第三转轴502的外表面与旋转杆404的内壁旋转连接,方形块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03,固定杆503的外表面套设有拉簧504,拉簧504的顶部与方形块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拉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3),所述放置槽(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4)和固定机构(5),所述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杆(7),所述主体(1)的前侧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杆(7)的后侧与限位槽(8)的内部插接,所述限位杆(7)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L型杆(9),所述主体(1)的前侧开设有卡槽(10),所述L型杆(9)的后侧与卡槽(10)的内部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3),所述放置槽(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机构(4)和固定机构(5),所述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杆(7),所述主体(1)的前侧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杆(7)的后侧与限位槽(8)的内部插接,所述限位杆(7)顶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L型杆(9),所述主体(1)的前侧开设有卡槽(10),所述L型杆(9)的后侧与卡槽(10)的内部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第一转轴(401),所述第一转轴(401)的左侧与放置槽(3)内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01)的右侧与放置槽(3)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01)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牵引杆(402),所述牵引杆(402)的前侧贯穿固定块(2)并延伸至放置槽(3)的内部,所述牵引杆(402)的内壁旋转连接有第二转轴(403),所述第二转轴(403)的外表面旋转连接有旋转杆(4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辉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煜恒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