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5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包括主控模块、RFID读写模块、接收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RFID读写模块和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接收模块和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接收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电性连接,主控模块用于电路的整体信号控制,RFID读写模块用于对电子标签的ID识别及参数读取,接收来自主控模块的数据并实现数据的收发,接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有发射模块,发射模块电性连接有功率放大模块,发射模块通过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有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用于放大信号传输至发射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射模块的信号整流、滤波处理后通过电压调节模块对终端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无线直流电信号的接收与信息交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
本技术涉及无线直流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无线电技术用于通信已经在全世界流行了近百年,从当初的无线电广播和无线电报,发展到现在的卫星和微波通信,以及普及到全球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和GPRS等。无线通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没有无线通信,信息化数字化社会是不可实现的。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电子设备,如手机、数字照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方式是通过一端连接交流电源,一端连接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电池的有线电能传输。由于无线通信传输的是微弱的信号,实现大功率和大能量的传输是比较困难的。有线充电方式有很多不利的地方,首先频繁的插拔会损害设备插口,另外在插拔充电口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慎触电,很难实现具有防水性能的秘方工艺,对于不同的移动设备插口也不一定适用,因而大大降低了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包括主控模块、RFID读写模块、接收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所述RFID读写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电路的整体信号控制,所述RFID读写模块用于对电子标签的ID识别及参数读取,接收来自所述主控模块的数据并实现数据的收发,所述接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有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电性连接有功率放大模块,所述发射模块通过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有振荡模块,振荡模块用于产生方波信号进而通过功率放大模块和产生谐振的发射模块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用于放大信号传输至发射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射模块的信号对其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后通过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对终端进行充电。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的P3.6端子连有三极管Q1和二极管D7,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6和所述主控模块的P3.6端子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7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电阻R8两端并联有电容C14,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主控模块的P1.0端子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7外接有12V直流电压端子,所述主控模块的P3.7端子通过电阻R4和电阻R5外接有3.3V直流电压端子。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还电性连接有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包括蜂鸣器LS1和三极管Q2,所述主控模块的P3.3端子通过电阻R9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0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蜂鸣器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8,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8连有12V直流电压端子。主控模块能够使得蜂鸣器工作产生蜂鸣音,进而及时反映无线充电情况。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耦合电感、电容C1、整流桥电路和稳压芯片U1,所述耦合电感、所述电容C1和所述整流桥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整流桥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并联的二极管D5、电容C2和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6接地,所述二极管D6两端并联有电感L1和电容C3,所述电容C3两端并联有若干非极性电容,所述稳压芯片U1的Fb端子外接有12V直流电压端子。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型号设置为LM2576HV。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的芯片型号设置为STC15W401AS。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包括调压芯片U2,所述调压芯片U2的输入端连有12V直流电压端子,所述调压芯片U2通过电容C8接地,所述调压芯片U2的输出端子通过并联有电容C9和电容C10接地,所述调压芯片U2的输出端子连有3.3V直流电压端子。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调压芯片U2的型号设置为LM1117。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RFID读写模块的NSS端子和所述主控模块的P1.2端子相连,所述RFID读写模块的MOSI端子和所述主控模块的P1.3端子相连,所述RFID读写模块的MISO端子和所述主控模块的P1.4端子相连,所述RFID读写模块的SCK端子和所述主控模块的P1.5端子相连。在本技术中,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的P3.2端子通过电阻R11和发光二极管HS1外接有3.3V直流电压端子。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主控模块、RFID读写模块、接收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RFID读写模块和主控模块进行通信率先进行ID身份认证,ID身份认证成功以后,当高频脉冲电加在发射线圈上,接收线圈靠近发射线圈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经由接收模块接收信号通过整流桥电路进行整流过程和非极性电容的滤波处理过程以后最终通过电压调节模块为终端充电,系统配置有提示模块能够及时反映无线充电情况,通过蜂鸣器进行蜂鸣提示,主控模块通过SPI接口对RFID读写模块内部寄存器进行配置,数据通过MOSI端口从主控模块传输到RFID读写模块,然后通过MISO端口从RFID读写模块发回到主控模块,进而实现对读写卡的控制用以完成RFID读写模块和主控模块之间的通信,便于无线直流电信号的接收与交互。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的整体电路模块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的提示模块和主控模块的接线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的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的电压调节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的发光二极管HS1和主控模块的接线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的RFID读写模块和主控模块的接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RFID读写模块、接收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所述RFID读写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电路的整体信号控制,所述RFID读写模块用于对电子标签的ID识别及参数读取,接收来自所述主控模块的数据并实现数据的收发,所述接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有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电性连接有功率放大模块,所述发射模块通过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有振荡模块,振荡模块用于产生方波信号进而通过功率放大模块和产生谐振的发射模块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用于放大信号传输至发射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射模块的信号对其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后通过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对终端进行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RFID读写模块、接收模块和电压调节模块,所述RFID读写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电路的整体信号控制,所述RFID读写模块用于对电子标签的ID识别及参数读取,接收来自所述主控模块的数据并实现数据的收发,所述接收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有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电性连接有功率放大模块,所述发射模块通过功率放大模块电性连接有振荡模块,振荡模块用于产生方波信号进而通过功率放大模块和产生谐振的发射模块连接,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用于放大信号传输至发射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射模块的信号对其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后通过所述电压调节模块对终端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的P3.6端子连有三极管Q1和二极管D7,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6和所述主控模块的P3.6端子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7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8接地,所述电阻R8两端并联有电容C14,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主控模块的P1.0端子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7外接有12V直流电压端子,所述主控模块的P3.7端子通过电阻R4和电阻R5外接有3.3V直流电压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还电性连接有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包括蜂鸣器LS1和三极管Q2,所述主控模块的P3.3端子通过电阻R9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10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蜂鸣器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8,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8连有12V直流电压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直流电接收及信息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正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