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防反接数控温度补偿恒流恒压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带防反接数控温度补偿恒流恒压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蓄电池充电的时候,蓄电池的化学反应激烈程度和温度是紧密相关的。蓄电池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剧烈,温度越低,蓄电池化学反应越平淡。因此,在蓄电池温度高时,由于电池化学反应加剧,需要降低浮充电压来减缓化学反应;蓄电池温度低时,化学反应减缓,此时需要升高浮充电压来增强化学反应,以保证能量的正常转换。环境温度低时,由于浮充电压增大,同样会引起浮充电流增大,板栅腐蚀加速等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温度高时,浮充电压减小,也会形成蓄电池充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于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这对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还是要通过恒流恒压充电参数的精确调节,尽量维持蓄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下,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用蓄电池的容量,同时不伤害蓄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防反接数控温度补偿恒流恒压充电电路,其能够确保铅酸电池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充放电性能,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防反接数控温度补偿恒流恒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充电开关单元(1)、恒流恒压调节单元(2)、防反接单元(3)和温度检测单元(4),所述防反接单元(3)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恒流恒压调节单元(2)与控制单元和防反接单元(3)电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单元(1)与控制单元和恒流恒压调节单元(2)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4)与控制单元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反接数控温度补偿恒流恒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充电开关单元(1)、恒流恒压调节单元(2)、防反接单元(3)和温度检测单元(4),所述防反接单元(3)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恒流恒压调节单元(2)与控制单元和防反接单元(3)电连接,所述充电开关单元(1)与控制单元和恒流恒压调节单元(2)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4)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反接数控温度补偿恒流恒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微处理器MCU,二极管D4,电容C9,电阻R26、R27,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电源端VDD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微处理器MCU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串联电阻R27后与接地端VSS电连接,所述电容C9与电阻R27并联,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串联电阻R26后与接线端VIN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防反接数控温度补偿恒流恒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单元(3)包括场效应管Q8,电阻R13、R89、RH4、RH5,蓄电池接口BAT1,所述场效应管Q8的1脚串联电阻R13后与微处理器MCU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的1脚串联电阻R89后与接地端GND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的3脚与微处理器MCU电连接,所述蓄电池接口BAT1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BT+和场效应管Q8的3脚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8的2脚串联电阻RH4后与接地端CGND电连接,所述电阻RH5与电阻RH4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防反接数控温度补偿恒流恒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恒压调节单元(2)包括运算放大器IC2A、IC2B,三极管Q9,二极管D1、D2、D3,稳压二极管Z1、Z2,电阻R1、RH1、RH2、RH3、R10、R14、R17、R18、R19、R24、R2,电容CH1、C5;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5脚串联电阻RH1后与接地端CGND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5脚串联电阻R1后与接线端CH-CC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6脚串联电阻RH3后与接地端GND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6脚串联电容CH1后与接地端CGND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B的7脚串联电阻RH2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IC2A的3脚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4脚与接地端CGND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8脚与接线端VIN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IC2A的3脚串联电阻R10后与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森燎,杨红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美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