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3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及用电设备,包括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电容C34和二极管D2,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热敏电阻NTC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电容C34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1接入电源,作为第一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同时,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和电容C34组成充电储能回路,给电容C34充电;切断电源,电容C34和二极管D2组成第二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现有效防止浪涌电流,极大提高了用电安全性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及用电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在实际使用各种用电设备时,尤其是在电源插头插拔瞬间,经常会出现插头打火花甚至是爆响等现象。这是由于出现的大浪涌电流没有被有效抑制而导致两个导体瞬间接触时产生电弧效应。显然,对于用户而言,出现插头打火花甚至是爆响等现象,不仅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感受,时间久了也会导致插头五金的镀金层被破坏,出现接触不良而发热严重,从而增加安全隐患。现有常见的供电电路中由于浪涌电流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用电设备电磁兼容恶化,严重会导致输入保险丝熔断,整个电路失去应有的功能。此外,还将可能引起对电网杂讯瞬间波动,严重干扰附近的用电设施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常见的供电电路中由于浪涌电流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用电设备电磁兼容恶化,严重会导致输入保险丝熔断,整个电路失去应有的功能。此外,还将可能引起对电网杂讯瞬间波动,严重干扰附近的用电设施等。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及用电设备,通过本技术设计的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实现有效防止浪涌电流,极大提高了用电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尤其该电路结构的应用场景是需要大电容做储能的电路中。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包括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电容C34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所述热敏电阻NTC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所述电容C34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接入电源,作为第一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同时,所述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和电容C34组成充电储能回路,给电容C34充电;切断电源,电容C34和二极管D2组成第二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工作原理是:现有常见的供电电路中没有二极管和充电电阻NTC,没有用于充电的热敏电阻NTC,便会导致充电瞬间有浪涌电流的产生,该浪涌电流可能会导致产品电磁兼容恶化,严重会导致输入保险丝熔断,整个电路失去应有的功能;此外,还将可能引起对电网杂讯瞬间波动,严重干扰附近的用电设施等。其中,浪涌电流是指在电源接通或断开瞬间,电网中出现的短时间像“浪”一样由高电压引起的流入电源设备的峰值电流。当某些大容量的用电设备接通或断开瞬间,由于电网中存在电感,将在电网中产生浪涌电压,从而产生浪涌电流。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包括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电容C34和二极管D2,以上元器件分别组成正常供电回路(即第一供电回路)、充电储能回路和电源断开后的第二供电回路;具体地,所述二极管D1接入电源,作为第一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同时,所述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和电容C34组成充电储能回路,给电容C34充电;瞬间切断电源,电容C34和二极管D2组成第二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合理,实现有效防止浪涌电流,极大提高了用电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尤其该电路结构的应用场景是需要大电容做储能的电路中。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均为稳压二极管。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型号均为MBRS340T3G。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电容C34为电解电容。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电容C34的容量为1000μF。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电源为24V。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所述的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包括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电容C34和二极管D2,以上元器件分别组成正常供电回路(即第一供电回路)、充电储能回路和电源断开后的第二供电回路;具体地,所述二极管D1接入电源,作为第一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同时,所述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和电容C34组成充电储能回路,给电容C34充电;瞬间切断电源,电容C34和二极管D2组成第二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2、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合理,实现有效防止浪涌电流,极大提高了用电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尤其该电路结构的应用场景是需要大电容做储能的电路中。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包括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电容C34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所述热敏电阻NTC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所述电容C34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接入电源,作为第一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同时,所述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和电容C34组成充电储能回路,给电容C34充电;切断电源,电容C34和二极管D2组成第二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2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电容C34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所述热敏电阻NTC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所述电容C34的负极接地;/n所述二极管D1接入电源,作为第一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同时,所述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和电容C34组成充电储能回路,给电容C34充电;切断电源,电容C34和二极管D2组成第二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电容C34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所述热敏电阻NTC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34的正极;所述电容C34的负极接地;
所述二极管D1接入电源,作为第一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同时,所述二极管D1、热敏电阻NTC和电容C34组成充电储能回路,给电容C34充电;切断电源,电容C34和二极管D2组成第二供电回路,给后级电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浪涌电流的供电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川李济周肖海波梁建刘善勇陈世敏何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