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30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支架,设于箱体内;进线开关,设于支架上;出线开关,设于支架上并位于进线开关的下方,所述进线开关和出线开关之间通过第一电缆相连接;进线端子,设于箱体的顶部,所述进线端子和进线开关之间通过第二电缆相连接,所述进线端子能供进线电缆安装其上从而使进线电缆和第二电缆相连;出线端子,设于箱体的顶部,所述出线端子和出线开关之间通过第三电缆或铜排相连接,所述出线端子能供出线电缆安装其上从而使第三电缆或铜排与出线电缆相连。进线、出线电缆无需进入箱体内部,用户在拿到配电箱后,直接将进线电缆安装在进线端子、出线电缆安装在出线端子上即可,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箱。
技术介绍
目前的配电设备行业,随着现在的地价、房价不断攀升,使得客户对配电设备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对安全性、施工操作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配电箱尺寸的缩小,就牺牲了客户对设备操作、安装的便捷性和方便性。目前的配电箱如图1~2所示,主要采用下进线,下出线的方式,进线电缆53从箱体1底部的密封圈11处穿入配电箱中,出线电缆55从箱体1底部的密封圈11处穿出配电箱,由于配电箱内部集成了进线开关3、出线开关4、铜排等器件,再从内部安装进线电缆53和出线电缆55,导致配电箱内部拥挤,穿进线电缆53和出线电缆55困难,存在电气距离不足、散热不佳等问题,极易引起配电箱的内部烧毁;并且箱体1内部也没有设置能够定位电缆或铜排的定位结构,这样客户在拿到配电箱后,所有的电缆都需要客户再进行安装,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安装进线电缆和出线电缆的配电箱。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支架,设于箱体内;进线开关,设于支架上;出线开关,设于支架上并位于进线开关的下方,所述进线开关和出线开关之间通过第一电缆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线端子,设于箱体的顶部,所述进线端子和进线开关之间通过第二电缆相连接,所述进线端子能供进线电缆安装其上从而使进线电缆和第二电缆相连;出线端子,设于箱体的顶部,所述出线端子和出线开关之间通过第三电缆或铜排相连接,所述出线端子能供出线电缆安装其上从而使第三电缆或铜排与出线电缆相连。为了防止第三电缆或铜排在箱体内杂乱无章,缠绕在其他电器部件上,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定位第三电缆或铜排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以及第一连接件,所述定位块有多个并沿支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对应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有多个并一一对应地将第三电缆或铜排与定位块相连。为了便于在出厂前,将第二电缆安装好,所述进线端子的下端呈第一管状结构,所述第二电缆的上部插设在第一管状结构中,第二电缆的上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管状结构的内壁上设有供第一凸块容置于内的第一卡槽。这样只需将第二电缆插入第一管状结构中,即实现二者的装配;只需将第二电缆自第一管状结构中拔出,即能实现二者的拆卸,较为方便。为了便于在出厂前,将第三电缆或铜排安装好,所述出线端子的下端呈第二管状结构,所述第三电缆或铜排的上部插设在第二管状结构中,第三电缆或铜排的上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管状结构的内壁上设有供第二凸块容置于内的第二卡槽。这样只需将第三电缆或铜排插入第二管状结构中,即实现二者的装配;只需将第三电缆或铜排自第二管状结构中拔出,即能实现二者的拆卸,较为方便。为了便于安装进线开关和出线开关,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以及至少两根上下间隔设置的安装条,每一所述安装条横向延伸,且两端对应安装在两个立柱上,所述进线开关和出线开关均安装在安装条上。优选地,每一所述安装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进线开关、出线开关均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相连。这样进线开关和和出线开关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不同的第一安装孔上,灵活性高。优选地,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孔均沿第一安装条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如果进线开关、出线开关上的第二连接件规格不同,也都能安装在第一安装孔中,即第一安装孔的此种结构形式通用性高。优选地,所述立柱上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条的端部的第一安装孔能与第二安装孔对应并通过第三连接件相连。这样可以将安装进线开关、出线开关的安装条安装在不同的第二安装孔处,以调节进线开关、出线开关的安装高度。优选地,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均沿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这样如果第三连接件规格不同,也都能安装在第二安装孔中,即第二安装孔的此种结构形式通用性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通过在箱体的顶部设置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这样进线电缆直接与进线端子相连,出线电缆直接与出线端子相连,进线、出线电缆无需进入箱体内部,用户在拿到配电箱后,直接将进线电缆安装在进线端子、出线电缆安装在出线端子上即可,安装方便;换言之,本技术的进线电缆没有直接与进线开关相连,而是通过进线端子、第二电缆与进线开关相连,出线电缆没有直接与出线开关相连,而是通过出线端子、第三电缆与出线开关相连,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第三电缆或铜排在出厂前已经安装在配电箱中。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配电箱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图6为图5的A处放大图;图7为图5的B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7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配电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支架2,支架2上设有进线开关3和出线开关4,出线开关4位于进线开关3的下方,箱体1的顶部设有进线端子6和出线端子7,进线端子6和箱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62,出线端子7和箱体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进线开关3和出线开关4之间通过第一电缆51相连接,第一电缆51一端通过螺钉与进线开关3相连,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出线开关4相连,进线端子6和进线开关3之间通过第二电缆52相连接,进线端子6能供进线电缆53安装其上从而使进线电缆53和第二电缆52相连,出线端子7和出线开关4之间通过第三电缆54或铜排相连接,出线端子7能供出线电缆55安装其上从而使第三电缆54或铜排与出线电缆55相连。上述第一电缆51、第二电缆52、第三电缆54或铜排均在配电箱出厂前先安装好,这样用户拿到配电箱以后,直接将进线电缆53安装在进线端子6、出线电缆55安装在出线端子7上即可,安装方便。支架2上设有用于定位第三电缆54或铜排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21以及第一连接件211,定位块21有多个并沿支架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对应地,第一连接件211有多个并一一对应地将第三电缆54或铜排与定位块21相连。这样防止第三电缆54或铜排在箱体1内杂乱无章,缠绕在其他电器部件上。如图6所示,进线端子6的下端呈第一管状结构61,第二电缆52的上部插设在第一管状结构61中,第二电缆52的上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一凸块521,第一管状结构61的内壁上设有供第一凸块521容置于内的第一卡槽611。这样只需将第二电缆52插入第一管状结构61中,即实现二者的装配;只需将第二电缆52自第一管状结构61中拔出,即能实现二者的拆卸,较为方便,这样便于在出厂前,将第二电缆52安装好。第二电缆52的下端通过螺钉和进线开关3相连。如图7所示,出线端子7的下端呈第二管状结构71,第三电缆54或铜排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包括/n箱体(1);/n支架(2),设于箱体(1)内;/n进线开关(3),设于支架(2)上;/n出线开关(4),设于支架(2)上并位于进线开关(3)的下方,所述进线开关(3)和出线开关(4)之间通过第一电缆(51)相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进线端子(6),设于箱体(1)的顶部,所述进线端子(6)和进线开关(3)之间通过第二电缆(52)相连接,所述进线端子(6)能供进线电缆(53)安装其上从而使进线电缆(53)和第二电缆(52)相连;/n出线端子(7),设于箱体(1)的顶部,所述出线端子(7)和出线开关(4)之间通过第三电缆(54)或铜排相连接,所述出线端子(7)能供出线电缆(55)安装其上从而使第三电缆(54)或铜排与出线电缆(55)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包括
箱体(1);
支架(2),设于箱体(1)内;
进线开关(3),设于支架(2)上;
出线开关(4),设于支架(2)上并位于进线开关(3)的下方,所述进线开关(3)和出线开关(4)之间通过第一电缆(51)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线端子(6),设于箱体(1)的顶部,所述进线端子(6)和进线开关(3)之间通过第二电缆(52)相连接,所述进线端子(6)能供进线电缆(53)安装其上从而使进线电缆(53)和第二电缆(52)相连;
出线端子(7),设于箱体(1)的顶部,所述出线端子(7)和出线开关(4)之间通过第三电缆(54)或铜排相连接,所述出线端子(7)能供出线电缆(55)安装其上从而使第三电缆(54)或铜排与出线电缆(5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设有用于定位第三电缆(54)或铜排的定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21)以及第一连接件(211),所述定位块(21)有多个并沿支架(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对应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11)有多个并一一对应地将第三电缆(54)或铜排与定位块(2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子(6)的下端呈第一管状结构(61),所述第二电缆(52)的上部插设在第一管状结构(61)中,第二电缆(52)的上部的外周壁上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一凸块(521),所述第一管状结构(61)的内壁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权肖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