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424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包括正面微带线、绝缘子、金属壳体、反面微带线以及接地带;所述正面微带线、反面微带线分别设置在金属壳体相对的两个面上,绝缘子贯穿金属壳体,绝缘子外导体焊接在金属壳体上,绝缘子内导体两端分别与正面微带线、反面微带线焊接连接;所述正面微带线上设置有接地带,接地带与正面微带线形成共面波导;所述反面微带线上设置有接地带,接地带与反面微带线形成共面波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接地带与正面微带线和反面微带线分别形成共面波导,实现阻抗匹配作用,有效减小了微带线垂直过渡带来的影响,改善了采用传统垂直过渡结构的驻波以及插入损耗,使得垂直过渡效果大大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
本技术涉及毫米波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中,毫米波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种高性能毫米波集成电路的使用日趋增长。微带线作为现有毫米波集成电路中十分重要的传输线形式,具有加工方便、易集成的优点而被大量应用。而在毫米波设计当中,很多时候需要将微带线进行正反面墙体穿层设计。而毫米波频段很高,寄生效应明显,不良的匹配会带来额外的插入损耗,信号反射,甚至激发出高阶模式产生辐射,严重影响系统电路性能。常用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有金属通孔过渡结构、基于单纯绝缘子过渡结构等,基于金属通孔的过渡结构在毫米波频段,金属通孔寄生效应影响较大导致过渡性能变差,而单纯绝缘子过渡结构在低频段应用较多,在毫米波频段因存在不连续性使得导致微带线插入损耗变大,驻波变差从而使得过渡效果变差。因此,在毫米波频段如何较好地实现微带线垂直过渡是工程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CN110676549A公开了一种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与微波器件,包括:金属盒体上开有一贯穿上下侧面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微带线(1)、绝缘子(2)、金属壳体(4)、反面微带线(5)以及接地带(6);/n所述正面微带线(1)、反面微带线(5)分别设置在金属壳体(4)相对的两个面上,绝缘子(2)贯穿金属壳体(4),绝缘子(2)外导体焊接在金属壳体(4)上,绝缘子(2)内导体两端分别与正面微带线(1)、反面微带线(5)焊接连接;/n所述正面微带线(1)上设置有接地带(6),接地带(6)与正面微带线(1)形成共面波导;/n所述反面微带线(5)上设置有接地带(6),接地带(6)与反面微带线(5)形成共面波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微带线(1)、绝缘子(2)、金属壳体(4)、反面微带线(5)以及接地带(6);
所述正面微带线(1)、反面微带线(5)分别设置在金属壳体(4)相对的两个面上,绝缘子(2)贯穿金属壳体(4),绝缘子(2)外导体焊接在金属壳体(4)上,绝缘子(2)内导体两端分别与正面微带线(1)、反面微带线(5)焊接连接;
所述正面微带线(1)上设置有接地带(6),接地带(6)与正面微带线(1)形成共面波导;
所述反面微带线(5)上设置有接地带(6),接地带(6)与反面微带线(5)形成共面波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微带线(1)、反面微带线(5)均包括传输金属带(8)、介质板(3),传输金属带(8)设置在介质板(3)上,介质板(3)上开设通孔,绝缘子(2)贯穿通孔,绝缘子(2)内导体焊接连接传输金属带(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带(6)设置在介质板(3)上并围绕传输金属带(8)以及传输金属带(8)与绝缘子(2)的内导体的焊点形成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带(6)与传输金属带(8)之间具有间隙(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7)的宽度根据介质板(3)的材质与厚度,按照共面波导50欧姆阻抗计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微带线垂直过渡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莉萍赵怀松朱玉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