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420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双金属片、上引弧片、动触头、下引弧片、静触头、线圈、灭弧室;双金右端与上引弧片连接,左端通过软铜线与动触头连接;上引弧片左端与灭弧室顶部连接;下引弧片左端与灭弧室底部连接,右端与静触头连接;线圈一端与静触头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接线插头连接;上引弧片上设有引弧面一、引弧面二、引弧面三;下引弧片上设有引弧面四、引弧面五、引弧面六、引弧面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断断路器电流时,引弧效果较好,有效地减小动触头的烧损程度;通过合理布局灭弧系统,将信号检测用二极管内移,使得插片长度可大幅增加,以便于客户信号检测排插接深度增大,有效防止因断路器反插导致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本技术属于断路器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技术介绍
断路器能接通个、承载和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条件(例如断路器条件)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一种机械开关电器,因此在配电系统中广泛应用。随着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用户量也迅猛增加,通信机柜为实现高密度配电方案,传统的小型断路器高度尺寸无法满足需求,且须内置信号检测端口,故需对断路器内部模块进行重新布局、设计,设计难度大。中国专利CN111261471A公开的一种断路器的过载保护系统,因信号检测用端口插接深度不够,无法有效防止反插,导致直流状态下使用时易造成因反插导致的危害;故需在原有断路器的外形尺寸下加深插片插接深度,从而用户通过此插槽与检测铜排来实现防反插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所述灭弧系统,通过重新布局及定义引弧片的形状,有效加速电弧的转移及熄灭,同时将二极管内移从而加申请插片的插接深度,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防反插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安装在断路器壳体(1)内的双金属片(10)、上引弧片(2)、动触头(3)、下引弧片(7)、静触头(6)、线圈(5)、灭弧室(8);所述双金属片(10)右端与上引弧片(2)连接,左端通过软铜线(9)与动触头(3)连接;所述上引弧片(2)左端与灭弧室(8)顶部连接;下引弧片(7)左端与灭弧室(8)底部连接,右端与静触头(6)连接;所述线圈(5)一端与静触头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接线插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弧片(2)上设有引弧面一(2a)、引弧面二(2b)、引弧面三(2c)这三段通过光滑圆弧面进行衔接的连续引弧面;所述下引弧片(7)上设计有引弧面四(7a)、引弧面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包括安装在断路器壳体(1)内的双金属片(10)、上引弧片(2)、动触头(3)、下引弧片(7)、静触头(6)、线圈(5)、灭弧室(8);所述双金属片(10)右端与上引弧片(2)连接,左端通过软铜线(9)与动触头(3)连接;所述上引弧片(2)左端与灭弧室(8)顶部连接;下引弧片(7)左端与灭弧室(8)底部连接,右端与静触头(6)连接;所述线圈(5)一端与静触头连接,另一端与外部接线插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弧片(2)上设有引弧面一(2a)、引弧面二(2b)、引弧面三(2c)这三段通过光滑圆弧面进行衔接的连续引弧面;所述下引弧片(7)上设计有引弧面四(7a)、引弧面五(7b)、引弧面六(7c)、引弧面七(7d)这四段通过光滑圆弧面进行衔接的连续引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面一(2a)为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且其顶部与双金属片(10)上侧金属片的左端连接;所述引弧面二(2b)下凹形成槽口向上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子龙孟亚军鲁开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