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92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5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软管、检测头,软管上设置有与检测头连接的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锁定装置,第一管体设置在软管上,第二管体滑移设置在第一管体内管壁上且与检测头连接,锁定装置设置在第二管体且对第二管体位置进行定位。本申请通过打开锁定装置,然后移动第二管体来调节第二管体露出的长度,调节完成后,关闭锁定装置来固定第二管体位置,然后即能手持第一管体将检测头伸至一些狭窄或者深度较深的地方来进行检测,以此来改善了检测仪检测范围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
本申请涉及检测仪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
技术介绍
可燃气体检测仪,是可燃气体检测仪是对单一或多种可燃气体浓度响应的探测器,可燃气体检测仪有催化型、红外光学型两种类型,催化型可燃气体检测仪是利用难熔金属铂丝加热后的电阻变化来测定可燃气体浓度,当可燃气体进入探测器时,在铂丝表面引起氧化反应(无焰燃烧),其产生的热量使铂丝的温度升高,而铂丝的电阻率便发生变化。相关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19842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机体的外侧安装有橡胶套,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顶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第二连接头的一端连接有检测头。该技术通过在机体的两侧设置凹槽和在机体的外侧设置橡胶套,便于使用者手持,增加接触摩擦力,避免气体检测仪从手中滑落摔坏,通过设置的导管和检测头,便于深入管状物体内部进行气体检测,可检测不同深度位置处的气体,提高检测效果,通过将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设置成螺纹连接,便于拆卸更换不同种的检测头,提高了气体检测仪的适用性。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使用检测头都需要手持检测头来进行检测,但是一般检测头的长度都是有限的,在一些比较狭窄或者比较深的位置,检测头都不能检测到,导致检测仪检测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检测仪检测范围较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软管、设置在软管上的检测头,所述软管上设置有与检测头连接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锁定装置,所述第一管体设置在软管上,所述第二管体滑移设置在第一管体内管壁上且与检测头连接,所述锁定装置设置在第二管体且对第二管体位置进行定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锁定装置,然后移动第二管体来调节第二管体露出的长度,调节完成后,关闭锁定装置来对第二管体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即能手持第一管体将检测头伸至一些狭窄或者深度较深的地方来进行检测,以此来改善了检测仪检测范围较小的问题。可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定位环、定位套、防脱环,所述定位环设置在第二管体外管壁上且靠近第一管体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第一管体一端的直径,所述定位套螺纹连接在定位环外侧壁上且开设有贯通定位套的避位槽并抵触在第一管体的内管壁上,所述防脱环设置在第二管体外管壁上且位于定位环远离第一管体的一侧并阻挡定位套从定位环上脱离,所述定位环转动可使得定位套外侧壁抵紧到第二管体内管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第二管体带动定位套和定位环在第一管体内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拧动第二管体带动定位环转动,而定位套和第一管体内管壁抵触,因此定位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不会转动,从而定位环转动使得定位套外侧壁抵紧在第一管体上,以此来对第二管体位置进行固定。可选的,所述定位套外侧壁上均布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增大了定位套与第一管体内侧壁上的摩擦力,因此降低了定位套与第一管体发生相对转动的概率,提高了需要对第二管体进行固定时的便利性,也提高了定位套对第二管体的定位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靠近第二管体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封盖,所述第二管体滑移穿设在封盖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封盖即能将锁定装置拆卸下来,因此即能将第二管体或者锁定装置进行更换,然后将锁定装置放置到第一管体内,将封盖螺纹安装到第一管体上,以此来便于更换第二管体或者锁定装置。可选的,所述检测头与第二管体螺纹连接,所述软管两端均通过连接装置与第一管体和机体可拆卸连接。检测头和第二管体固定连接,而且软管和第一管体和机体均固定连接,因此在携带时极不方便,降低了检测仪携带时的便利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检测头将检测头拆卸下来,然后打开连接装置将软管拆卸下来,因此即能将检测头、软管和伸缩机构分开进行盛放,因此提高了检测仪携带时的便利性;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更换检测头。可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管、滑移管、止退片,所述固定管设置在第一管体上,所述滑移管滑移设置在固定管内管壁上且软管滑移穿设在滑移管内管壁上,所述止退片设置在固定管内侧壁上且抵触在软管上并用于阻挡软管从滑移管上脱出,且推动所述滑移管可推动止退片远离软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软管穿过滑移管伸出滑移管外,因此止退片抵触在软管上,止退片来阻挡软管从滑移管上脱出,以此来固定安装软管;需要拆卸软管时,推动滑移管来推动止退片远离软管,因此即能将软管拆卸下来,以此来固定或者拆卸软管。可选的,所述滑移管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推动环,所述固定管螺纹连接在第一管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环增大了在推动滑移管时与滑移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推动滑移管时的便利性;固定管螺纹连接在第一管体上,因此即能方便的对连接装置进行更换。可选的,所述软管和第一管体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管、连接管,所述过滤管设置在软管上且内部装有活性炭,所述连接管设置在过滤管上且与第一管体连接。检测头来在检测时,水汽或者粉尘都容易通过软管进入机体内,因此容易对机体造成损伤,降低了检测仪的寿命;而且还会对检测精度产生干扰,降低了检测仪检测的精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时,水汽或者粉尘进入过滤管内,过滤管中的活性炭对水汽或者粉尘进行吸收,降低了机体受损的概率,提高了检测仪的寿命,也提高了检测仪的精度。可选的,所述过滤管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连接盖,两个所述连接盖分别与软管和连接管连接。过滤管内的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对水汽或者粉尘的吸收效果会逐渐降低,因此有必要对活性炭进行更换来提高对水汽或者粉尘的吸收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连接盖将连接盖拆卸下来,然后即能将活性炭进行更换,以此来提高了活塞炭对水汽或者粉尘的吸收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打开锁定装置,然后移动第二管体来调节第二管体露出的长度,调节完成后,关闭锁定装置来固定第二管体位置,然后即能手持第一管体将检测头伸至一些狭窄或者深度较深的地方来进行检测,以此来改善了检测仪检测范围较小的问题;2.通过拧动封盖即能将锁定装置拆卸下来,因此即能将第一管体或者锁定装置进行更换,然后将封盖螺纹安装到第一管体上,以此来便于更换第一管体或者锁定装置;3.通过将软管安装到滑移管上,而止退片抵触在软管上来固定安装软管;需要拆卸软管时,推动滑移管来推动止退片远离软管,因此即能将软管拆卸下来,然后将检测头拆卸,从而即能将检测头、软管和伸缩机构分开进行盛放,因此提高了检测仪携带时的便利性;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更换检测头。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局部爆炸图,主要展示伸缩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上的软管(11)、设置在软管(11)上的检测头(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1)上设置有与检测头(12)连接的伸缩机构(3),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第一管体(31)、第二管体(32)、锁定装置(33),所述第一管体(31)设置在软管(11)上,所述第二管体(32)滑移设置在第一管体(31)内管壁上且与检测头(12)连接,所述锁定装置(33)设置在第二管体(32)且对第二管体(32)位置进行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上的软管(11)、设置在软管(11)上的检测头(12),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1)上设置有与检测头(12)连接的伸缩机构(3),所述伸缩机构(3)包括第一管体(31)、第二管体(32)、锁定装置(33),所述第一管体(31)设置在软管(11)上,所述第二管体(32)滑移设置在第一管体(31)内管壁上且与检测头(12)连接,所述锁定装置(33)设置在第二管体(32)且对第二管体(32)位置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33)包括定位环(34)、定位套(35)、防脱环(36),所述定位环(34)设置在第二管体(32)外管壁上且靠近第一管体(31)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第一管体(31)一端的直径,所述定位套(35)螺纹连接在定位环(34)外侧壁上且开设有贯通定位套(35)的避位槽(351)并抵触在第一管体(31)的内管壁上,所述防脱环(36)设置在第二管体(32)外管壁上且位于定位环(34)远离第一管体(31)的一侧并阻挡定位套(35)从定位环(34)上脱离,所述定位环(34)转动可使得定位套(35)外侧壁抵紧到第一管体(31)的内管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35)外侧壁上均布设置有防滑纹(3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燃气体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31)靠近第二管体(32)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封盖(311),所述第二管体(32)滑移穿设在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春文张科民曹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永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