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83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涉及压力开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保护外壳、承接块和顶板,所述保护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承接块,且所述承接块的顶部与保护外壳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顶板,且所述顶板的底面与保护外壳的上端螺钉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保护的压力开关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这有助于提高压力开关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物件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设置顶板、第二固定螺母和第三固定螺母对于超压的设备只能进行拆除维修,大大提高了压力开关安全性,在有双保护的压力开关适用范围大,同时使用寿命也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
本技术属于压力开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
技术介绍
压力开关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能的压力传感器和变送电路,再经专用CPU模块化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介质压力信号的检测、显示、报警和控制信号输出。压力开关采用的弹性元件有单圈弹簧管、膜片、膜盒及波纹管等。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供水等领域中对各种气体、液体的表压、绝压的测量控制,是工业现场理想的智能化测控仪表。压力开关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如M1A1坦克、阿波罗飞船、波音747、空客A320、F22、F117等产品制造,现有压力开关在自动复位压力开关后容易出现压力失控,产生危险,同时易导致压力开关出现可靠性差、适用范围小、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压力开关在自动复位压力开关后容易出现压力失控,产生危险,同时易导致压力开关出现可靠性差、适用范围小、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包括保护外壳、承接块和顶板,所述保护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承接块,且所述承接块的顶部与保护外壳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顶板,且所述顶板的底面与保护外壳的上端螺钉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外壳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后端与保护外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内部设置有螺丝,且所述螺丝的后侧与固定板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螺丝的前端设置有螺丝头,且所述螺丝头的后端与螺丝的前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外壳的前侧对称设置有数据屏,且所述数据屏的后侧与保护外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数据屏之间设置有标志牌,且所述标志牌的后侧与保护外壳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标志牌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所述保护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右边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且所述连接块和固定块的顶端与保护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外壳的两侧设置有散热口,且所述散热口的内侧与保护外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外壳的前侧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且所述第一固定螺母的后部与保护外壳前侧下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承接块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器,且岁数连接器的顶端与承接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的顶端与连接器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有承轴,且所述承轴的外侧上端与固定环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承轴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第四固定螺母,且所述第四固定螺母的内侧与承轴下端外侧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上端一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且所述第二固定螺母的下端与顶板的上端旋转连接,所述顶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母,且所述第三固定螺母的底端与顶板上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三固定螺母的右边设置有状态显示块,且所述状态显示块的底面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双保护压力开关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这有助于提高压力开关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物件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顶板、第二固定螺母和第三固定螺母对于超压的设备只能进行拆除维修,大大提高了压力开关安全性,在有双保护的压力开关适用范围大,同时使用寿命也得到提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双保护压力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保护压力开关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前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保护外壳;2、固定板;3、承接块;4、顶板;5、数据屏;6、标志牌;7、第一固定螺母;8、螺丝;9、螺丝头;10、第二固定螺母;11、第三固定螺母;12、状态显示块;13、散热口;14、固定块;15、连接器;16、固定环;17、承轴;18、第四固定螺母;19、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3、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包括保护外壳1、承接块3和顶板4,保护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承接块3,且承接块3的顶部与保护外壳1的底面固定连接,保护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且顶板4的底面与保护外壳1的上端螺钉连接。保护外壳1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的后端与保护外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固定板2内部设置有螺丝8,且螺丝8的后侧与固定板2内部固定连接,螺丝8的前端设置有螺丝头9,且螺丝头9的后端与螺丝8的前端固定连接。保护外壳1的前侧对称设置有数据屏5,且数据屏5的后侧与保护外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数据屏5之间设置有标志牌6,且标志牌6的后侧与保护外壳1前侧固定连接,标志牌6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7,保护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19,连接块19的右边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4,且连接块19和固定块14的顶端与保护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这有助于提高压力开关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物件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保护外壳1的两侧设置有散热口13,且散热口13的内侧与保护外壳1侧面固定连接,保护外壳1的前侧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7,且第一固定螺母7的后部与保护外壳1前侧下部固定连接。承接块3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器15,且岁数连接器15的顶端与承接块3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器1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环16,且固定环16的顶端与连接器15的下端固定连接,固定环16的内侧设置有承轴17,且承轴17的外侧上端与固定环16的内侧转动连接,承轴17的下端外侧设置有第四固定螺母18,且第四固定螺母18的内侧与承轴17下端外侧转动连接。顶板4的上端一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母10,且第二固定螺母10的下端与顶板4的上端旋转连接,顶板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母11,且第三固定螺母11的底端与顶板4上端旋转连接,第三固定螺母11的右边设置有状态显示块12,且状态显示块12的底面与顶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大大提高了压力开关安全性,在有双保护的压力开关适用范围大,同时使用寿命也得到提高。4、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先将外部电源打开,保护外壳1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固定板2,螺丝8的后侧与固定板2内部固定连接,螺丝8的前端设置有螺丝头9,数据屏5的后侧与保护外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数据屏5之间设置有标志牌6,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包括保护外壳(1)、承接块(3)和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承接块(3),且所述承接块(3)的顶部与保护外壳(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且所述顶板(4)的底面与保护外壳(1)的上端螺钉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包括保护外壳(1)、承接块(3)和顶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承接块(3),且所述承接块(3)的顶部与保护外壳(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且所述顶板(4)的底面与保护外壳(1)的上端螺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的前端上方设置有固定板(2),且所述固定板(2)的后端与保护外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内部设置有螺丝(8),且所述螺丝(8)的后侧与固定板(2)内部固定连接,所述螺丝(8)的前端设置有螺丝头(9),且所述螺丝头(9)的后端与螺丝(8)的前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保护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1)的前侧对称设置有数据屏(5),且所述数据屏(5)的后侧与保护外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数据屏(5)之间设置有标志牌(6),且所述标志牌(6)的后侧与保护外壳(1)前侧固定连接,所述标志牌(6)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母(7),所述保护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19),所述连接块(19)的右边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4),且所述连接块(19)和固定块(14)的顶端与保护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澳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