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370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包括制备箱,所述制备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驱动装置,所述制备箱内部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上安装有多个加热片,且放置槽顶端的开口中设置有封盖装置,且每个放置槽中都设置有一个转动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川芎粉导入到转动桶内部后,再将转动桶安装到制备箱中,随后启动加热片和伺服电机,利用搅杆对川芎粉进行充分搅动后,一方面利用逐渐升高的温度对川芎粉中的水分进行去除,另一方面则对川芎粉中的团状颗粒进行打撒,提升后期食用的口感,整体的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很强,值得推广食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
本技术属于中药材生产设备领域,涉及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川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环呈波状,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在制备川芎粉时,因为川芎原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去除,在后期保存的过程中,极易发生霉变,造成川芎粉无法正常食用,并且在制备完成后,没有相应的搅拌装置,从而在川芎粉中容易形成很多团状颗粒,影响后续食用时的口感,必须设计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川芎粉中的水分无法快速去除,并且在制备完成后,没有相应的搅拌装置,从而在川芎粉中容易形成很多团状颗粒,影响后续食用时的口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包括制备箱,所述制备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驱动装置,所述制备箱内部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上安装有多个加热片,且放置槽顶端的开口中设置有封盖装置,且每个放置槽中都设置有一个转动桶,所述转动桶的内部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侧壁上周向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搅杆,所述支杆的底端贯穿转动桶的底侧壁,且所述支杆的外壁通过轴承与转动桶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杆的底侧壁上设置有卡槽一,所述转动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齿,所述卡齿卡接在相邻的卡槽一中。优选的,所述封盖装置包括箱盖,所述箱盖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制备箱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箱盖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拉手。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放置槽一侧壁上的限位块,所述转动桶靠近限位块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卡槽二,所述限位块卡接在卡槽二中。优选的,所述转动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优选的,所述转动桶整体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川芎粉导入到转动桶内部后,再将转动桶安装到制备箱中,随后启动加热片和伺服电机,利用搅杆对川芎粉进行充分搅动后,一方面利用逐渐升高的温度对川芎粉中的水分进行去除,另一方面则对川芎粉中的团状颗粒进行打撒,提升后期食用的口感,整体的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性很强,值得推广食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动桶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制备箱、转动杆、转动桶、卡齿、支杆、搅杆、加热片结构的局部细节图;图4为图1中A结构放大图;图5为转动桶、支杆、搅杆、卡槽二的结构俯视图。图中:1制备箱、2支撑底板、3伺服电机、4转动杆、5箱盖、6拉手、7转动桶、8卡槽一、9卡齿、10支杆、11搅杆、12卡槽二、13凹槽、14加热片、15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包括制备箱1,制备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2,支撑底板2的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3,方便控制整体的转速,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转动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齿9,卡齿9卡接在相邻的卡槽一8中,利用伺服电机3运转后,带动卡齿9转动,制备箱1内部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放置槽,放置槽的内壁上安装有多个加热片14,利用加热片14通电后温度升高,且放置槽顶端的开口中设置有封盖装置,封盖装置包括箱盖5,箱盖5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制备箱1的侧壁转动连接,箱盖5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拉手6,便于将箱盖5打开,且每个放置槽中都设置有一个转动桶7,当加热片14通电后,其温度升高会将热量传递给转动桶7,促使转动桶7内的川芎粉物料中的水分得以去除,转动桶7整体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增强其防腐蚀性,并且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导热性能良好,转动桶7的内部设置有支杆10,支杆10的侧壁上周向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搅杆11,支杆10的底端贯穿转动桶7的底侧壁,且支杆10的外壁通过轴承与转动桶7的侧壁转动连接,支杆10的底侧壁上设置有卡槽一8,转动桶7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3,便于后期手抓住凹槽13的内壁,将转动桶7从制备箱1中取出,转动桶7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放置槽一侧壁上的限位块15,转动桶7靠近限位块15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卡槽二12,限位块15卡接在卡槽二12中,避免转动桶7受到伺服电机3的带动后出现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本技术中,在使用该系统时,将川芎粉导入到转动桶7中,然后将转动桶7放入到对应的制备箱1的内部,促使转动桶7底端的卡槽一8对准卡齿9,然后促使限位块15对准转动桶7外壁上的卡槽二12完成卡接,随后将制备箱1顶端的箱盖5关闭,通过开关控制伺服电机3运转,利用伺服电机3运转后带动转动桶7内部的搅杆11产生转动,并且控制加热片14通电后,将热量传递给转动桶7,促使搅杆11对川芎粉中的团状颗粒物进行打散处理时,也能够让川芎粉中的水分得以快速蒸发,减少川芎粉中的水分含量,便于长期储存,防止长期储存后出现霉变的情况,等到完成以上工序后,握住拉手6,将箱盖5打开,将转动桶7从制备箱1内部取出即可,整个系统的结构设计比较巧妙,可以同时对多批量的川芎粉进行加工处理,实用性更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包括制备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2),所述支撑底板(2)的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驱动装置,所述制备箱(1)内部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上安装有多个加热片(14),且放置槽顶端的开口中设置有封盖装置,且每个放置槽中都设置有一个转动桶(7),所述转动桶(7)的内部设置有支杆(10),所述支杆(10)的侧壁上周向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搅杆(11),所述支杆(10)的底端贯穿转动桶(7)的底侧壁,且所述支杆(10)的外壁通过轴承与转动桶(7)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杆(10)的底侧壁上设置有卡槽一(8),所述转动桶(7)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包括制备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2),所述支撑底板(2)的顶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驱动装置,所述制备箱(1)内部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上安装有多个加热片(14),且放置槽顶端的开口中设置有封盖装置,且每个放置槽中都设置有一个转动桶(7),所述转动桶(7)的内部设置有支杆(10),所述支杆(10)的侧壁上周向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搅杆(11),所述支杆(10)的底端贯穿转动桶(7)的底侧壁,且所述支杆(10)的外壁通过轴承与转动桶(7)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杆(10)的底侧壁上设置有卡槽一(8),所述转动桶(7)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材川芎粉生产加工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3),所述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尔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康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