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夹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61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夹灯,包括:控制部、端盖、电源线、灯框、出光挡板、连接部、夹持部、前夹板、后夹板、缓冲垫、电路板、光源板、柔光罩;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灯框;所述控制部连接所述灯框;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灯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灯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夹持部;所述缓冲垫连接所述前夹板;所述缓冲垫连接所述后夹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灯框底部采用挡板结构,对部分光线进行遮光,形成不对称出光效果,避免灯光照射屏幕产生反光;灯体夹具轻盈,不会令笔记本屏幕往后翻折;发光部分与夹子部分连接处可转动,可自由调节发光部分的照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夹灯
本技术涉及灯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夹灯。
技术介绍
现市面上屏幕挂灯通过重力枢轴夹挂在屏幕上,不占用桌面空间;使用非对称光学设计,避免屏幕反光;智能调光技术,可以自动侦测环境光线的改变而调整亮度;椭圆形照明,更加符合人体工学;适合长期用显示器工作的人群,特别是为了补充办公区环境光线,避免眼部疲劳不适;重力枢轴夹体积较大,依靠灯具后部的重块对灯体进行牵制,只适用于台式机屏幕,对于笔记本电脑,重块重量远重于电脑屏幕,重力枢轴夹会牵引着电脑屏幕进行翻折甚至损坏电脑屏幕;故现有技术中的重力枢轴夹灯不适用于笔记本电脑。为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型小巧、连接坚固的新型夹灯为本技术的研究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正是在现有公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的验证,对同一
内的产品结构提出进一步研发与设计的技术方案,这些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完全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同一
的众多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提高技术方案的可拓展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夹灯,夹灯使用板状夹持工具连接屏幕,减少灯具对屏幕的负担;夹持部与发光体之间之间通过阻尼进行调节;发光体设置导光板,灯体非对称出光,避免屏幕反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夹灯,包括:控制部、端盖、电源线、灯框、出光挡板、连接部、夹持部、前夹板、后夹板、缓冲垫、电路板、光源板、柔光罩;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灯框;所述控制部连接所述灯框;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灯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灯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夹持部;所述缓冲垫连接所述前夹板;所述缓冲垫连接所述后夹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光源板连接所述灯框;所述柔光罩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出光挡板设置在所述灯框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出光挡板倾斜设置;所述光源板的灯光沿着所述出光挡板往外部发散。进一步的,所述后夹板底部往所述前夹板方向倾斜,所述后夹板底部与所述前夹板底部形成锐角角度;所述后夹板与所述前夹板连接处设置阻尼。进一步的,所述前夹板底部与外部显示器连接处设置缓冲垫;所述后夹板底部与外部显示器连接处设置缓冲垫。进一步的,所述前夹板与所述后夹板连接处设置弹性部件,所述后夹板顶部接近所述前夹板同时所述后夹板底部远离所述前夹板。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边缘处设置勾板连接所述灯框底部边缘。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顶部插入所述灯框内部,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部顶部。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中的电子元件收纳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光源板之间区域中。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中央处设置光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灯框底部采用挡板结构,对部分光线进行遮光,形成不对称出光效果,避免灯光照射屏幕产生反光;灯体夹具轻盈,不会令笔记本屏幕往后翻折;发光部分与夹子部分连接处可转动,可自由调节发光部分的照射方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截面图。其中:控制部1、端盖2、电源线3、灯框4、出光挡板401、连接部5、夹持部6、前夹板601、后夹板602、缓冲垫7、电路板8、光源板9、柔光罩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夹灯,包括:控制部1、端盖2、电源线3、灯框4、出光挡板401、连接部5、夹持部6、前夹板601、后夹板602、缓冲垫7、电路板8、光源板9、柔光罩10;电源线3连接灯框4;控制部1连接灯框4;端盖2连接灯框4;连接部5连接灯框4;连接部5连接夹持部6;缓冲垫7连接前夹板601;缓冲垫7连接后夹板602;电路板8连接连接部5;光源板9连接灯框4;柔光罩10连接连接部5;出光挡板401设置在灯框4底部。出光挡板401倾斜设置;光源板9的灯光沿着出光挡板401往外部发散;灯框4为近似圆柱形状,顶部与底部均为平面;光源板9与柔光罩10平行设置在灯框4内部;光源板9发出的灯光,一侧由灯框4底部进行遮挡,未被遮挡的灯光垂直于灯框4底部进行照射,另一侧沿着出光挡板401往外扩散。后夹板602底部往前夹板601方向倾斜,后夹板602底部与前夹板601底部形成锐角角度;后夹板602与前夹板601连接处设置阻尼;夹持部6包括前夹板601与后夹板602;前夹板601形状为“H”形状,顶部与下部均有矩形状凹槽;前夹板601顶部凹槽用于电源线3穿过,下部凹槽为电脑摄像头留出位置,避免前夹板601遮挡镜头。前夹板601底部与外部显示器连接处设置缓冲垫7;后夹板602底部与外部显示器连接处设置缓冲垫7;前夹板601与后夹板602连接处设置弹性部件,后夹板602顶部接近前夹板601同时后夹板602底部远离前夹板601;前夹板601与后夹板602连接处的弹性部件优选双边弹簧;操作者令前夹板601与后夹板602顶部靠近,令夹持部6底部开口张大,电脑屏幕插入至夹持部6中,操作者自然松开前夹板601与后夹板602顶部,在前夹板601与后夹板602连接处弹性部件作用下前夹板601与后夹板602底部合拢,将电脑屏幕夹紧。连接部5边缘处设置勾板连接灯框4底部边缘。连接部5顶部插入灯框4内部,电路板8连接连接部5顶部。连接部5呈现“C”字型结构,尾部连接夹持部6,前部上端插入至灯框4内部,下端勾住灯框4;电路板8固定连接位于灯框4内部的连接部5;电路板8与控制部1、光源板9进行电性连接。电路板8中的电子元件收纳在电路板8与光源板9之间区域中。控制部1中央处设置光传感器;控制部1表面为触摸屏,端盖2同时包裹控制部1与灯框4两端,对触摸屏进行固定;控制部1设置“开关”、“自动调光”、“色温调节”、“亮度调节”按钮,按下相关按钮,控制部1传输电信号给电路板8,电路板8控制脉冲信号,调节灯光;控制部1设置光传感器,光传感器感受外部灯光变化,传送反馈信号给电路板8。本技术的灯框底部采用挡板结构,对部分光线进行遮光,形成不对称出光效果,避免灯光照射屏幕产生反光;灯体夹具轻盈,不会令笔记本屏幕往后翻折;发光部分与夹子部分连接处可转动,可自由调节发光部分的照射方向;夹子部分与发光部分之间无螺丝外漏,外形美观;灯具整体重心靠近夹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夹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端盖、电源线、灯框、出光挡板、连接部、夹持部、前夹板、后夹板、缓冲垫、电路板、光源板、柔光罩;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灯框;所述控制部连接所述灯框;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灯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灯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夹持部;所述缓冲垫连接所述前夹板;所述缓冲垫连接所述后夹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光源板连接所述灯框;所述柔光罩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出光挡板设置在所述灯框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夹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部、端盖、电源线、灯框、出光挡板、连接部、夹持部、前夹板、后夹板、缓冲垫、电路板、光源板、柔光罩;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灯框;所述控制部连接所述灯框;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灯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灯框;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夹持部;所述缓冲垫连接所述前夹板;所述缓冲垫连接所述后夹板;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光源板连接所述灯框;所述柔光罩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出光挡板设置在所述灯框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挡板倾斜设置;所述光源板的灯光沿着所述出光挡板往外部发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夹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夹板底部往所述前夹板方向倾斜,所述后夹板底部与所述前夹板底部形成锐角角度;所述后夹板与所述前夹板连接处设置阻尼。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云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