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设备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52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设备基座,涉及设备基座领域。船用设备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至少两个垫板,基座本体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多个支撑竖板,多个支撑竖板呈网格状相交布置,且支撑竖板位于网格孔外侧的部分形成加强筋;至少两个垫板间隔分布在基座本体的下侧,垫板具有用于与甲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贴合面,至少两个垫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至少两个垫板间隔分布衬垫在基座本体的下侧,可有效避开甲板的不平整区域,防止甲板的上表面凹凸起伏对于整个设备基座的安装稳定性造成影响;通过位于网格孔外侧的加强筋,提高了基座本体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性,有效满足船用设备工作时对于设备基座的结构强度要求,整体的支撑稳定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设备基座
本技术涉及设备基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设备基座。
技术介绍
在船舶上,通常配置有大量的船用设备,这类设备一般通过设备基座安装在甲板上,以满足船用设备的安装要求。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645144U、授权公告日为2010.11.2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舶舱室内设备安装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安装装置包括多个侧支撑板、腹板、多块耳板,其中腹板焊接在甲板上,腹板的尺寸大于船用设备底座尺寸,多个侧支撑板用螺栓固定在船用设备底座的侧面,在每个侧向支撑板和腹板间焊接耳板固定。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安装装置在甲板上装配设备时,要求整个腹板与甲板面良好贴合,如果甲板的表面凹凸不平,则腹板无法实现精确地焊接固定;另外,船用设备的重量大,工作时会经常产生较大的作用力,现有设备基座的结构强度和支撑性往往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基座对于甲板面的平整度要求高,基座本身存在结构强度和支撑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设备基座,以解决现有设备基座对于甲板面的平整度要求高,基座本身存在结构强度和支撑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船用设备基座的技术方案为:船用设备基座包括基座本体和至少两个垫板,所述基座本体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多个支撑竖板,多个所述支撑竖板呈网格状相交布置,且所述支撑竖板位于网格孔外侧的部分形成加强筋;至少两个所述垫板间隔分布在所述基座本体的下侧,所述垫板具有用于与甲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贴合面,至少两个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有益效果:使用时,将至少两个垫板固定连接在甲板的上表面,至少两个垫板间隔分布衬垫在基座本体的下侧,至少两个垫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可有效避开甲板的不平整区域,防止甲板的上表面凹凸起伏对于整个设备基座的安装稳定性造成影响;基座本体的多个支撑竖板呈网格状相交布置,支撑竖板位于网格孔外侧的部分形成加强筋,通过位于网格孔外侧的加强筋,提高了基座本体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性,确保了将船用设备安装在设备基座上,能够有效满足船用设备工作时对于设备基座的结构强度要求,防止船用基座受力而变形损坏,整体的支撑稳定更好。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竖板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竖板,以及平行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竖板,所述第一支撑竖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板的板面垂直相交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竖板和第二支撑竖板分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竖板和两个第二支撑竖板相交构成截面为“井”字形支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井”字形支撑结构的内部具有方形孔,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方形孔的边长,且所述加强筋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方形孔的边长的三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宽度等于所述方形孔的边长的二分之一。进一步的,所述垫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垫板分别布置在所述“井”字形支撑结构的四个顶角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下基板为方形板,所述下基板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穿孔,四个所述垫板上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穿孔中贯穿安装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的紧固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穿孔和紧固螺栓之间还填充有防松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船用设备基座的具体实施例1中船用设备基座在使用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船用设备基座的具体实施例1中船用设备基座(去掉上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船用设备基座的具体实施例1中基座本体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基座本体;10、支撑竖板;100、加强筋;11、上基板;12、下基板;13、紧固螺栓;2、垫板;3、甲板;4、设备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船用设备基座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船用设备基座包括基座本体1和至少两个垫板2,基座本体1包括上基板11、下基板12以及固定连接在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之间的多个支撑竖板10,设备本体4固定安装在上基板11上,多个支撑竖板10呈网格状相交布置,且支撑竖板10位于网格孔外侧的部分形成加强筋100;至少两个垫板2间隔分布在基座本体1的下侧,垫板2具有用于与甲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贴合面,至少两个垫板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使用时,将至少两个垫板2固定连接在甲板3的上表面,至少两个垫板2间隔分布衬垫在基座本体1的下侧,至少两个垫板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可有效避开甲板3的不平整区域,防止甲板3的上表面凹凸起伏对于整个设备基座的安装稳定性造成影响;基座本体1的多个支撑竖板10呈网格状相交布置,支撑竖板10位于网格孔外侧的部分形成加强筋100,通过位于网格孔外侧的加强筋100,提高了基座本体1的结构强度和支撑稳定性,确保了将船用设备安装在设备基座上,能够有效满足船用设备工作时对于设备基座的结构强度要求,防止船用基座受力而变形损坏,整体的支撑稳定更好。支撑竖板10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竖板,以及平行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竖板,第一支撑竖板的板面与第二支撑竖板的板面垂直相交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竖板和第二支撑竖板分别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撑竖板和两个第二支撑竖板相交构成截面为“井”字形支撑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竖板为板面呈横向延伸的支撑竖板10,第二支撑竖板为板面呈纵向延伸的支撑竖板10,并且两个第一支撑竖板之间的纵向间距等于两个第二支撑竖板之间的横向间距,从而使“井”字形支撑结构的内部构成方形孔,支撑竖板10位于方形孔以外的部分即为加强筋100。“井”字形支撑结构的内部具有方形孔,加强筋100的宽度等于“井”字形支撑结构的方形孔的边长的二分之一,具体的,“井”字形支撑结构的方形孔的边长为800mm,加强筋100的宽度为400mm,“井”字形支撑结构具有支撑稳定好、抗扭弯变形能力强的特点,能够适用于绞车、电机等动力设备的安装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加强筋100的宽度与方形孔的边长之间的比例关系可灵活调整,例如:将加强筋100的宽度设计为等于“井”字形支撑结构的方形孔的边长,或者,将加强筋100的宽度设计为等于“井”字形支撑结构的方形孔的边长的三分之一;再或者,将加强筋100的宽度设计为大于“井”字形支撑结构的方形孔的边长的三分之一、且小于“井”字形支撑结构的方形孔的边长之间的任意尺寸。其中,垫板2设有四个,四个垫板2分别布置在“井”字形支撑结构的四个顶角位置。四个垫板分别布置在“井”字形支撑结构的四个顶角位置,在垫板2之间预留出更大的间隔区域,可充分避开甲板3的上表面的凹凸起伏部分,四个垫板2的上表面平齐从而更加稳定地安装基座本体1。并且,下基板12为方形板,下基板12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穿孔120,四个垫板2上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孔,下基板12的四个穿孔120中贯穿安装有紧固螺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设备基座,其特征是,包括基座本体和至少两个垫板,所述基座本体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多个支撑竖板,多个所述支撑竖板呈网格状相交布置,且所述支撑竖板位于网格孔外侧的部分形成加强筋;/n至少两个所述垫板间隔分布在所述基座本体的下侧,所述垫板具有用于与甲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贴合面,至少两个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设备基座,其特征是,包括基座本体和至少两个垫板,所述基座本体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多个支撑竖板,多个所述支撑竖板呈网格状相交布置,且所述支撑竖板位于网格孔外侧的部分形成加强筋;
至少两个所述垫板间隔分布在所述基座本体的下侧,所述垫板具有用于与甲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贴合面,至少两个所述垫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设备基座,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竖板包括平行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竖板,以及平行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竖板,所述第一支撑竖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板的板面垂直相交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设备基座,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竖板和第二支撑竖板分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竖板和两个第二支撑竖板相交构成截面为“井”字形支撑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观轩文立夏陈军彭丹丹张斯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