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299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具体涉及排水装置领域,包括用于马路雨水收集的第一渗水渠和用于人行道雨水收集第二渗水渠,第一渗水渠设于马路边缘,第一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且第一渗水渠下部没入地面内,上端侧面设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通孔;第二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第二渗水渠上端设有滤板,滤板与人行道的路面齐平;第一渗水渠和第二渗水渠与雨水收集池连通;雨水收集池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和排水装置;雨水经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通过排水装置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雨水收集效率和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
本技术属于排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雨水收集的将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收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雨水收集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或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雨水的渗入量。很多城市和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已难以同步跟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城市的浇灌绿化、冲洗马路等公益用水及洗车等新兴的用水行业又进一步加重了自来水供应的负担。可是每年的暴雨季节,泛滥的雨水又给城市排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其工作效果和处理效果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可提高雨水收集效率和处理效果。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包括用于马路雨水收集的第一渗水渠和用于人行道雨水收集第二渗水渠,第一渗水渠设于马路边缘,第一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且第一渗水渠下部没入地面内,上端侧面设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通孔;第二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第二渗水渠上端设有滤板,滤板与人行道的路面齐平;第一渗水渠和第二渗水渠与雨水收集池连通;雨水收集池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和排水装置;雨水经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通过排水装置排出。优选的,第一渗水渠由若干第一渗水渠单体首尾连接而成;第一渗水渠单体下部横截面呈长方形状,第一渗水渠单体上部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第一渗水渠单体上部的坡面与地面呈90至135度夹角;第一渗水渠单体上部设有若干通孔;优选的,第二渗水渠由若干第二渗水渠单体首尾连接而成;第二渗水渠单体下部横截面呈长方形状,第二渗水渠单体上端设有对称的设有支撑板,支撑板横截面呈直角弯折状,即支撑板上端口宽度小于下端口端口;支撑板之间设有若干滤水板,滤水板沿竖直方向配置,滤水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构成滤板结构。优选的,透水层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透水混凝土包括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厚度比例为0.1至0.2;且底层中设有若干盲管优选的,过滤层采用石英砂层,石英砂层与透水层厚度为1比1。优选的,蜂窝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箱,过滤箱设有若干六边形的孔洞,孔洞设有填料,所述填料采用活性炭材质。优选的,排水装置包括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与蜂窝净化装置衔接;通过泵将收集装置内的水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第一渗水渠设于马路边缘,第一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且第一渗水渠下部没入地面内,上端侧面设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通孔;第二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第二渗水渠上端设有滤板,滤板与人行道的路面齐平;第一渗水渠和第二渗水渠与雨水收集池连通;雨水收集池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和排水装置;雨水经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通过排水装置排出,可大大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且可确保雨水的处理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轴视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第一渗水渠单体结构图;图4为第二渗水渠单体结构图;图中标记为:1、第一渗水渠;2、第二渗水渠;3、透水层;4、过滤层;5、蜂窝净化装置;6、排水装置;7、第一渗水渠单体;8、第二渗水渠单体;9、支撑板;10、滤水板;11、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包括用于马路雨水收集的第一渗水渠1和用于人行道雨水收集第二渗水渠2,第一渗水渠1设于马路边缘,第一渗水渠1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且第一渗水渠1下部没入地面内,上端侧面设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通孔;第二渗水渠2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第二渗水渠2上端设有滤板,滤板与人行道的路面齐平;第一渗水渠1和第二渗水渠2与雨水收集池连通;雨水收集池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层3、过滤层4、蜂窝净化装置5和排水装置6;雨水经透水层3、过滤层4、蜂窝净化装置5通过排水装置6排出。第一渗水渠1由若干第一渗水渠单体7首尾连接而成;第一渗水渠单体7下部横截面呈长方形状,第一渗水渠单体7上部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可使收集容积最大化,第一渗水渠单体7上部的坡面与地面呈90至135度夹角;第一渗水渠单体7上部设有若干通孔;第一渗水渠单体7可组合成第一渗水渠1,如此便于施工,且第一渗水渠单体7上部的坡面与地面呈90至135度夹角便于雨水的收集,且利于提高收集效率;第二渗水渠2由若干第二渗水渠单体8首尾连接而成,第二渗水渠单体8可组合成第一渗水渠2,可便于第二渗水渠2的施工;第二渗水渠单体8下部横截面呈长方形状,第二渗水渠单体8上端设有对称的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横截面呈直角弯折状,即支撑板9上端口宽度小于下端口端口;支撑板9之间设有若干滤水板10,滤水板10沿竖直方向配置,滤水板10与支撑板9之间通过加强筋11连接构成滤板结构;如此可确保滤水板10的牢靠,支撑板9与第二渗水渠单体8直接搭接在上面,靠地面重力,确保支撑板9与第二渗水渠单体8连接;透水层3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透水混凝土包括表层和底层,表层和厚度比例为0.1至0.2;且底层中设有若干盲管,如此可确保透水混凝土透水效率;过滤层4采用石英砂层,石英砂层与透水层4厚度为1比1,如此可确保雨水的过滤效果,将雨水中的杂质过滤。蜂窝净化装置5包括过滤箱,过滤箱设有若干六边形的孔洞,孔洞设有填料,填料采用活性炭材质,可进一步确保雨水的过滤效果,将雨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过滤。排水装置6包括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与蜂窝净化装置衔接;通过泵将收集装置内的水排出,排水装置6采用传统结构即可,确保雨水能正常排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如图1至图4,用于马路雨水收集的第一渗水渠1和用于人行道雨水收集第二渗水渠2将雨水收集送至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层3、过滤层4、蜂窝净化装置5和排水装置6;雨水经透水层3、过滤层4、蜂窝净化装置5通过排水装置6排出。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马路雨水收集的第一渗水渠和用于人行道雨水收集第二渗水渠,第一渗水渠设于马路边缘,第一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且第一渗水渠下部没入地面内,上端侧面设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通孔;/n第二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第二渗水渠上端设有滤板,滤板与人行道的路面齐平;第一渗水渠和第二渗水渠与雨水收集池连通;/n雨水收集池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和排水装置;雨水经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通过排水装置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马路雨水收集的第一渗水渠和用于人行道雨水收集第二渗水渠,第一渗水渠设于马路边缘,第一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且第一渗水渠下部没入地面内,上端侧面设有用于雨水收集的通孔;
第二渗水渠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状结构,第二渗水渠上端设有滤板,滤板与人行道的路面齐平;第一渗水渠和第二渗水渠与雨水收集池连通;
雨水收集池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和排水装置;雨水经透水层、过滤层、蜂窝净化装置通过排水装置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渗水渠由若干第一渗水渠单体首尾连接而成;第一渗水渠单体下部横截面呈长方形状,第一渗水渠单体上部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第一渗水渠单体上部的坡面与地面呈90至135度夹角;第一渗水渠单体上部设有若干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DP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渗水渠由若干第二渗水渠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建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