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厚才专利>正文

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746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由管道束集合而成的,每个管道束至少包括2个散热管道;还包括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连接有进液口,所述出液腔连接有出液口,散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相连通;所述散热管道为立管,立管上部开口,立管的入口和出口为一体结构,立管的入口和出口为上部开口,进液腔和出液腔是同一个腔室;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是分开的,所述散热管道为U型管,把U型管的两个口分为入口和出口,入口与进液腔相连通,所述出口与出液腔相连通。所述管道束能够增加低温液态换热介质与高炉熔渣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高炉熔渣中的热能更够能够更好的通过液态换热介质传递出去,热量交换的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
本技术涉及高炉物料余热回收利用的
,具体是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
技术介绍
在一些产业的产品制造过程中,常会产生大量的工业热辐射,例如有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属于能源、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生产有色金属制品的同时也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虽然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领域内的耗能和排污大户,但同时也是极具节能减排潜力的产业之一。其中,回收利用各种余热是有色金属工业进一步节能的重要突破口。高炉熔渣是高炉冶炼过程中,由矿石中的脉石、燃料中的灰分和熔剂中非挥发组分形成的副产物,是含高品质的热能资源,此些废热若是未加以回收,则会造成能源的浪费,使用热辐射吸收材料吸收工业热辐射的方案在遇到高炉环境时,其寿命往往大幅下降,也因而造成废热回收的效率不佳。为了解决此问题,特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用于高炉熔渣热能的回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由管道束集合而成的,每个管道束至少包括2个散热管道;还包括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连接有进液口,所述出液腔连接有出液口,散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相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道为立管,立管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立管的入口和出口为一体结构,立管的入口和出口为上部开口,进液腔和出液腔是同一个腔室。进一步的,管道束侧表面贴覆有保护壳,所述散热管道贴覆在保护壳上。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束集合的侧面围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起到保护管道束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是分开的,所述散热管道为U型管,把U型管的两个口分为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进液腔相连通,所述出口与出液腔相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散热管道为蛇形管道,所述蛇形管道分为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进液腔相连通,所述出口与出液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蛇形管道安装在加强板上,所述蛇形管道通过安装在加强板上实现加强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蛇形管道为横向分布的,还包括纵向分布的纵向蛇形管道,所述蛇形管道和纵向蛇形管道形成十字交叉分布。进一步的,多条蛇形管道和纵向蛇形管道形成网格结构。优选的,涂有耐高温涂层。有益效果所述管道束能够增加低温液态换热介质与高炉熔渣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高炉熔渣中的热能更够能够更好的通过液态换热介质传递出去,热量交换的效率更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3为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以下是本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中附图的标注,通过附图说明和对应的标注,可以清楚地理解本产品。31、进液口;32、出液口;33、腔室;34、保护壳;35、保护罩;36、蛇形管道;361、入口;362、出口;37、纵向蛇形管道;38、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是由管道束集合而成的,每个管道束至少包括2个散热管道,工作的时候,所述散热管道内盛装流动的液态换热介质,液态介质用来吸收热量,流动的液态介质将热量带走。参照图3,集合的散热管道的横截面呈蜂巢状。优选的,液态介质为液态金属,所述散热管道内盛装流动的液态金属,液态金属用来吸收热量,流动的液态金属将热量带走。优选的,所述液态介质为水。实施例1:参照图1-3,所述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还包括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连接有进液口31,所述出液腔连接有出液口32,散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相连通,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从进液口进入进液腔从而进入散热管道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低温液态换热介质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液态换热介质从出液腔以及出液口排出。在这个实施中,所述散热管道为立管30,立管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立管的入口和出口为一体结构,立管的入口和出口为上部开口,进液腔和出液腔是同一个腔室33。优选的,所述立管为圆形。参照图2,在图3中只画一个管道束,根据需要会有更多的管道束,本图中没有画出。所述的,管道束侧表面贴覆有保护壳34,所述散热管道贴覆在保护壳34上,保护壳34起保护加强固定散热管道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管道束集合的侧面围有保护罩35,所述保护罩35起到保护管道束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管道束包括四个立管。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是分开的,所述散热管道为U型管,所述把U型管的两个口分为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与进液腔相连通,所述出口与出液腔相连通,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从进液口进入进液腔从而进入U型管的管道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低温液态换热介质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液态换热介质从U型管的的出口排到出液腔中。优选的,所述液态换热介质为液态金属。实施例3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散热管道为蛇形管道36,所述蛇形管道36分为入口361和出口362,所述入口361与进液腔相连通,所述出口362与出液腔相连通,所述低温液态换热介质从进液口进入进液腔从而进入U型管的散热管道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低温液态换热介质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液态换热介质从U型管的的出口排到出液腔中。所述蛇形管道能够增加低温液态换热介质与高炉熔渣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高炉熔渣中的热能更够能够更好的通过液态换热介质传递出去,热量交换的效率更高。优选的,所述蛇形管道36为横向分布的,还包括纵向分布的纵向蛇形管道37,所述蛇形管道36和纵向蛇形管道37形成十字交叉分布。进一步的,多条蛇形管道36和纵向蛇形管道37形成网格结构。所述蛇形管道36安装在加强板38上,所述蛇形管道36通过安装在加强板38上实现加强固定。所述液态换热介质为液态金属,本实施例中,通过蛇形散热管道内流动的液态金属将高炉熔渣产生的热能带离,具体的,低温的液态金属经过高炉熔渣,高炉熔渣的热量将管道内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升高,高温的液态金属持续流走,带走高炉熔渣的热量。进一步的,涂有耐高温涂层,所述耐高温涂层为了保护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防止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被高温烫伤,以延长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的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由管道束集合而成的,每个管道束至少包括2个散热管道;还包括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连接有进液口(31),所述出液腔连接有出液口(32),散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由管道束集合而成的,每个管道束至少包括2个散热管道;还包括进液腔和出液腔,所述进液腔连接有进液口(31),所述出液腔连接有出液口(32),散热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进液腔和出液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为立管(30),立管上部开口,底部封闭,立管的入口和出口为一体结构,立管的入口和出口为上部开口,进液腔和出液腔是同一个腔室(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管道束侧表面贴覆有保护壳(34),所述散热管道贴覆在保护壳(3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束集合的侧面围有保护罩(35),所述保护罩(35)起到保护管道束的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蜂巢式高炉熔渣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是分开的,所述散热管道为U型管,把U型管的两个口分为入口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厚才
申请(专利权)人:孙厚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