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273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涉及生物质能源发酵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发酵筒,发酵筒顶部固定有支撑板,发酵筒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料斗,下料斗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发酵筒顶部贯穿固定有出气管和加料管,出料管上、出气管上和加料管上均设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套管和螺旋绞龙同步转动,使得螺旋绞龙配合套管可以将该装置底部积聚的生物质能源物质向上输送,使得生物质能源物质沿着套管上开设的若干组第一槽孔排出并配合套管上固定的若干组搅拌杆实现该装置中生物质能源物质和发酵细菌的上下式循环搅拌,使得该装置中的生物质能源物质与发酵细菌的混合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质能源发酵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及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厌氧发酵是生物质能源转化常用的方式之一,厌氧发酵是指废弃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稳定化,同时伴有甲烷和二氧化碳产生的变化,液化阶段主要是发酵细菌起作用,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和蛋白质水解菌。在生物质能源发酵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发酵装置,且在发酵过程中生物质能源产生的废料容易粘附在发酵装置内壁,不容易排出,导致发酵后的生物质能源废料排出较为的繁琐费力,直接影响生物质能源的发酵效率;同时,现有的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结构过于的简单,导致生物质能源不容易与发酵细菌均匀混合,从而直接影响生物质能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发酵筒(2),所述发酵筒(2)顶部固定有支撑板(3),所述发酵筒(2)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料斗(4),所述下料斗(4)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5),所述发酵筒(2)顶部贯穿固定有出气管(6)和加料管(7),所述出料管(5)上、出气管(6)上和加料管(7)上均设有阀门(8);/n所述支撑板(3)一表面固定有电机(9),所述支撑板(3)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10),所述第一支杆(10)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1),所述第一皮带轮(11)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支杆(12),所述第二支杆(12)另一端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能源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发酵筒(2),所述发酵筒(2)顶部固定有支撑板(3),所述发酵筒(2)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料斗(4),所述下料斗(4)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出料管(5),所述发酵筒(2)顶部贯穿固定有出气管(6)和加料管(7),所述出料管(5)上、出气管(6)上和加料管(7)上均设有阀门(8);
所述支撑板(3)一表面固定有电机(9),所述支撑板(3)一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杆(10),所述第一支杆(10)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1),所述第一皮带轮(11)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支杆(12),所述第二支杆(12)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发酵筒(2)一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电机(9)输出轴一端固定有第二皮带轮(14),所述第一皮带轮(11)和第二皮带轮(14)上传动配合有皮带(22);
所述发酵筒(2)顶部贯穿固定有套管(17),所述套管(17)内壁固定有固定板(16),所述第二皮带轮(14)另一端固定有第三支杆(15),所述第三支杆(15)另一端贯穿固定板(16)一表面且固定有螺旋绞龙(18),所述螺旋绞龙(18)与套管(17)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套管(17)外壁开有若干组第一槽孔(19),若干组所述第一槽孔(19)均位于发酵筒(2)内部,所述套管(17)外壁套接固定有第二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晋萃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