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61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设计生物滤池技术领域。该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池体,滤池池体的内腔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配水缺氧区、曝气沉淀区、排水区,曝气沉淀区内设有过滤区,配水缺氧区与曝气沉淀区之间通过分隔板间隔设置,配水缺氧区与曝气沉淀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底部的配水孔连通,排水区与曝气沉淀区的液面顶部连通。该生物滤池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多个搅拌板进行转动,促进配水缺氧区内污水中的碳源在缺氧环境下与硝化菌充分混合接触,提高对污水硝化脱氮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生物滤池
,尤其涉及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是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向曝气池中投加悬浮载体,提高曝气池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既有悬浮态微生物,又有附着态微生物,具有双泥龄,从而提高好氧生化效率。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以超滤膜池替代活性污泥二沉池,大幅提高活性污泥浓度,脱氮除磷容积负荷率高。但是现有配水缺氧区内污水中的碳源在缺氧环境下与硝化菌缺乏充分混合接触,降低了硝化脱氮的效率,而且因重力沉降原因导致絮状物和污泥沉积堵塞配水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池体,滤池池体的内腔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配水缺氧区、曝气沉淀区、排水区,曝气沉淀区内设有过滤区,配水缺氧区与曝气沉淀区之间通过分隔板间隔设置,配水缺氧区与曝气沉淀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底部的配水孔连通,排水区与曝气沉淀区的液面顶部连通;配水缺氧区内设有脱氮搅拌机构,脱氮搅拌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搅拌轴、搅拌板,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伸入配水缺氧区的搅拌轴连接,若干个搅拌板分布在搅拌轴的径向方向上。进一步的,若干个搅拌板呈圆柱状且从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搅拌板通过分布在搅拌轴上的轴套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搅拌板上环形阵列分布有通孔。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区包括滤网板、漂浮陶粒板,若干个滤网板平行设置且其上分布有过滤孔,滤网板之间通过矩形阵列分布的竖直导柱固定连接,若干个漂浮陶粒板适配安装在相邻滤网板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内,漂浮陶粒板内填充有漂浮陶粒。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沉淀区与排水区内设有气提管,气提管的一端伸入排水区内,另一端延伸至配水缺氧区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曝气头通过伸出曝气沉淀区液面的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曝气沉淀区内设有回流泵与排污泵,回流泵通过回流管与配水缺氧区的顶部连通,排污泵通过排污管与外界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区的高度小于曝气沉淀区的高度,排水区的顶部液面与曝气沉淀区的顶部液面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配水缺氧区内设置脱氮搅拌机构,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多个搅拌板进行转动,促进配水缺氧区内污水中的碳源在缺氧环境下与硝化菌充分混合接触,提高对污水硝化脱氮的效率。2)从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的搅拌板,即从上至下增加了搅拌面积,增加了底部碳源与硝化菌的接触面积,同时避免了因重力沉降原因导致絮状物和污泥沉积在底部导致配水孔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拌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过滤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漂浮陶粒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滤池池体;2、配水缺氧区;3、曝气沉淀区;4、排水区;5、过滤区;6、分隔板;7、配水孔;8、伺服电机;9、搅拌轴;10、搅拌板;11、轴套;12、通孔;13、滤网板;14、漂浮陶粒板;15、过滤孔;16、导柱;17、安装间隙;18、曝气头;19、曝气管;20、回流泵;21、排污泵;22、回流管;23、排污管;24、气提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池体1,滤池池体1的内腔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配水缺氧区2、曝气沉淀区3、排水区4,曝气沉淀区3内设有过滤区5,配水缺氧区2与曝气沉淀区3之间通过分隔板6间隔设置,配水缺氧区2与曝气沉淀区3之间通过分隔板6底部的配水孔7连通,排水区4与曝气沉淀区3的液面顶部连通。配水缺氧区2内设有脱氮搅拌机构,脱氮搅拌机构包括伺服电机8、搅拌轴9、搅拌板10,伺服电机8的电机轴与伸入配水缺氧区2的搅拌轴9连接,若干个搅拌板10分布在搅拌轴9的径向方向上。通过伺服电机8驱动搅拌轴9转动,搅拌轴9带动多个搅拌板10进行转动,促进配水缺氧区2内污水中的碳源在缺氧环境下与硝化菌充分混合接触,提高对污水硝化脱氮的效率。其中,若干个搅拌板10呈圆柱状且从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搅拌板10通过分布在搅拌轴9上的轴套11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搅拌板10上环形阵列分布有通孔12。搅拌板10从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即从上至下增加了搅拌面积,增加了底部碳源与硝化菌的接触面积,同时避免了因重力沉降原因导致絮状物和污泥沉积在底部导致配水孔7堵塞,通孔12利于污水和污泥穿过以增加接触空间。过滤区5设置在曝气沉淀区3内,包括滤网板13、漂浮陶粒板14,若干个滤网板13平行设置且其上分布有过滤孔15,滤网板13之间通过矩形阵列分布的竖直导柱16固定连接,若干个漂浮陶粒板14适配安装在相邻滤网板13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17内,漂浮陶粒板14内填充有漂浮陶粒。漂浮陶粒具有不规则破碎状外形,其筒压强度≥3Mpa,水浸润颗粒密度为0.95±0.5g/cm3,在水中呈轻微漂浮状态。过滤区5的结构设计,使得多个滤网板13通过导柱16可拆卸连接,漂浮陶粒板14的数量根据安装间隙17的数量进行调整,方便安装和调整过滤区5的过滤面积。曝气沉淀区3与排水区4内设有气提管24,气提管24的一端伸入排水区4内,另一端延伸至配水缺氧区2的顶部。曝气沉淀区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18,曝气头18通过伸出曝气沉淀区3液面的曝气管19与鼓风机连接。曝气沉淀区3内还设有回流泵20与排污泵21,回流泵20通过回流管22与配水缺氧区2的顶部连通,排污泵21通过排污管23与外界连通。排水区4的高度小于曝气沉淀区3的高度,排水区4的顶部液面与曝气沉淀区3的顶部液面连通。本实施例的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鼓风机向曝气管19内输送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从曝气头18排入曝气沉淀区3内与活性污泥混合,漂浮陶粒板14内的漂浮陶粒膨胀流化,硝化氨氮并降解有机物,过滤区5净化后的混合液进入排水区4,混合液通过气提管24被排入配水缺氧区2,增加污水与生物菌的接触次数;b.漂浮陶粒上浮形成漂浮滤床,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沉淀,曝气沉淀区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池体(1),滤池池体(1)的内腔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配水缺氧区(2)、曝气沉淀区(3)、排水区(4),曝气沉淀区(3)内设有过滤区(5),其特征在于:配水缺氧区(2)与曝气沉淀区(3)之间通过分隔板(6)间隔设置,配水缺氧区(2)与曝气沉淀区(3)之间通过分隔板(6)底部的配水孔(7)连通,排水区(4)与曝气沉淀区(3)的液面顶部连通;/n配水缺氧区(2)内设有脱氮搅拌机构,脱氮搅拌机构包括伺服电机(8)、搅拌轴(9)、搅拌板(10),伺服电机(8)的电机轴与伸入配水缺氧区(2)的搅拌轴(9)连接,若干个搅拌板(10)分布在搅拌轴(9)的径向方向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池体(1),滤池池体(1)的内腔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有配水缺氧区(2)、曝气沉淀区(3)、排水区(4),曝气沉淀区(3)内设有过滤区(5),其特征在于:配水缺氧区(2)与曝气沉淀区(3)之间通过分隔板(6)间隔设置,配水缺氧区(2)与曝气沉淀区(3)之间通过分隔板(6)底部的配水孔(7)连通,排水区(4)与曝气沉淀区(3)的液面顶部连通;
配水缺氧区(2)内设有脱氮搅拌机构,脱氮搅拌机构包括伺服电机(8)、搅拌轴(9)、搅拌板(10),伺服电机(8)的电机轴与伸入配水缺氧区(2)的搅拌轴(9)连接,若干个搅拌板(10)分布在搅拌轴(9)的径向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搅拌板(10)呈圆柱状且从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搅拌板(10)通过分布在搅拌轴(9)上的轴套(11)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搅拌板(10)上环形阵列分布有通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生化循环的序批式泥膜复合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5)包括滤网板(13)、漂浮陶粒板(14),若干个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迎春张羽宋雪胡智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