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笼下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52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笼下放器,钢筋笼的顶部具有顶部强筋箍,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顶部强筋箍两侧的单元下放机构,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分别由吊装机械控制下放,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分别包括吊臂及插销;所述吊臂包括竖直延伸的吊臂本体、与所述吊臂本体的下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插座、及形成于所述吊臂本体中部且水平延伸的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向上翻转时平行于所述第二插座且使两者之间形成用于所述顶部强筋箍设置的安装口,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开设有配合所述插销竖直插入的插口,将所述插销插入两所述插口时使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安装在所述顶部强筋箍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多次使用,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笼下放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筋笼下放器。
技术介绍
现今的建筑施工领域,钻孔灌注桩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桩基类型,随着地上层和地下层的层数要求越来越高,对桩基础的长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这种深长孔钻孔桩,钢筋笼顶部设计高度往往远低于孔口高度。往深长孔内下放钢筋笼时,一般都是通过吊筋下放,将吊筋的下端与钢筋笼的上端连接、上端分别与吊装机械的吊钩连接,但是下放后,由于钢筋笼顶部设计高度往往远低于孔口高度,吊筋无法从钢筋笼上脱出,故吊筋会随钢筋笼一起下放到深长孔内,这不仅需要在后期的地下层的建造过程中拆除吊筋,增加了后期施工的难度,用于下放钢筋笼的吊筋还只能使用一次,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钢筋笼下放器,可多次使用,节约成本。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筋笼下放器,钢筋笼的顶部具有顶部强筋箍,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顶部强筋箍两侧的单元下放机构,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分别由吊装机械控制下放,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分别包括吊臂及插销;所述吊臂包括竖直延伸的吊臂本体、与所述吊臂本体的下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插座、及形成于所述吊臂本体中部且水平延伸的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向上翻转时平行于所述第二插座且使两者之间形成用于所述顶部强筋箍设置的安装口,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开设有配合所述插销竖直插入的插口,将所述插销插入两所述插口时使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安装在所述顶部强筋箍上。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吊臂本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还分别包括第一吊绳及第二吊绳;所述第一吊绳的上端与所述吊装机械的吊钩连接、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吊臂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吊绳的上端与所述吊装机械的吊钩连接、下端与对应的所述插销的上端连接。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吊臂本体的上端形成有方便所述第一吊绳连接的第一连接口;所述插销上端形成有方便所述第二吊绳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插口的上端还形成有方便对应的所述插销插入的导向口。按以上技术方案,各所述插销外周还形成有与第二插座上的插口配合且用于避免其下掉的限位块。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钻杆钢筋笼下放器,单元下放机构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顶部强筋箍两侧,下放稳定;第一插座与吊臂本体可转动连接,第一插座向上翻转后平行于第二插座设置,使第一插座与第二插座之间形成用于设置顶部强筋箍的安装口,将插销插入两插口后使单元下放机构安装在顶部强筋箍上,将钢筋笼下放到深长孔内后,只需拔出插销,由于重力作用,第一插座自动向下翻转,吊臂从顶部强筋箍上脱出,下放器可回收进行多次使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下放器下放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局部A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下放器下放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单位下放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单位下放器的剖视图,其中插销未拔出;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单位下放器的剖视图,其中插销被拔出;其中:1-钢筋笼(101-顶部强筋箍)、2-单元下放机构(201-吊臂(2011吊臂本体(20111-第一连接口)、2012-第一插座、2013-第二插座、2014-插口、2015-导向口、2016-安装口、2017-转轴)、202-插销(2021-第二连接口、2022-限位块)、203-第一吊绳、204-第二吊绳)、3-深长孔、4-吊钩。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筋笼下放器,钢筋笼1的顶部具有顶部强筋箍101,其包括对称设置在顶部强筋箍101两侧的单元下放机构2,各单元下放机构2分别由吊装机械控制下放,各单元下放机构2分别包括吊臂201及插销202;吊臂201包括竖直延伸的吊臂本体2011、与吊臂本体2011的下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插座2012、及形成于吊臂本体2011中部且水平延伸的第二插座2013,第一插座2012向上翻转时平行于第二插座2013且使两者之间形成用于顶部强筋箍101设置的安装口2016,第一插座2012和第二插座2013分别开设有配合插销202竖直插入的插口2014,将插销202插入两插口2014时使单元下放机构2安装在顶部强筋箍101上。优选地,各吊臂本体2011与对应的第一插座2012分别通过转轴2017连接,拔出插销202时,第一插座2012会向下翻转,使单元下放机构2从顶部强筋箍101上脱出。优选地,各单元下放机构2还分别包括第一吊绳203及第二吊绳204;第一吊绳203的上端与吊装机械的吊钩4连接、下端与对应的吊臂本体2011的上端连接;第二吊绳204的上端与吊装机械的吊钩4连接、下端与对应的插销202的上端连接,通过吊装机械下放钢筋笼1及下放器。优选地,吊臂本体2011的上端形成有方便第一吊绳203连接的第一连接口20111;插销202上端形成有方便第二吊绳204连接的第二连接口2021,通过第二吊绳204拔出插销202。优选地,各插口2014的上端还形成有方便对应的插销202插入的导向口2015。具体地,各插销202外周还形成有与第二插座2013上的插口2014配合且用于避免其下掉的限位块2022。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筋笼下放器,单元下放机构2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顶部强筋箍101两侧,下放稳定;第一插座2012与吊臂本体2011可转动连接,第一插座2012向上翻转后平行于第二插座2013设置,使第一插座2012与第二插座2013之间形成用于设置顶部强筋箍101的安装口2016,将插销202插入两插口2014后使单元下放机构2安装在顶部强筋箍101上,再通过吊装机械下放钢筋笼1及两个单元下放机构2,将钢筋笼1下放到深长孔3内后,只需通过第二吊绳204拔出插销202,由于重力作用,第一插座2012自动向下翻转,吊臂201从顶部强筋箍101上脱出,单元下放机构2可回收进行多次使用,节约成本。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笼下放器,钢筋笼的顶部具有顶部强筋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顶部强筋箍两侧的单元下放机构,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分别由吊装机械控制下放,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分别包括吊臂及插销;所述吊臂包括竖直延伸的吊臂本体、与所述吊臂本体的下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插座、及形成于所述吊臂本体中部且水平延伸的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向上翻转时平行于所述第二插座且使两者之间形成用于所述顶部强筋箍设置的安装口,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开设有配合所述插销竖直插入的插口,将所述插销插入两所述插口时使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安装在所述顶部强筋箍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笼下放器,钢筋笼的顶部具有顶部强筋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顶部强筋箍两侧的单元下放机构,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分别由吊装机械控制下放,各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分别包括吊臂及插销;所述吊臂包括竖直延伸的吊臂本体、与所述吊臂本体的下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插座、及形成于所述吊臂本体中部且水平延伸的第二插座,所述第一插座向上翻转时平行于所述第二插座且使两者之间形成用于所述顶部强筋箍设置的安装口,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分别开设有配合所述插销竖直插入的插口,将所述插销插入两所述插口时使所述单元下放机构安装在所述顶部强筋箍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下放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吊臂本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座分别通过转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