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迷你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器件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及高色域等优点,目前已被迅速应用到新型显示领域中。在现有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中,驱动晶体管容易在长期的电流压力下发生阈值电压偏移,从而使得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造成显示不均匀。近些年,为了解决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移引起的发光器件的亮度衰减,出现了大量补偿电路。对于迷你发光二极管和微型发光二极管来讲,电压灰阶切分方式会发生低灰阶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低电流下发光器件发光不均匀引起的。为了避免发光器件工作在低电流引起亮度显示不均及电流压力引起的阈值电压偏移的问题,通常在像素驱动电路中结合时间切分灰阶脉冲宽度调制的驱动方式,让发光器件始终工作在大电流稳定发光阶段,则不会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同时又实现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补偿。然而,现有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灰阶数量比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串接于第一电源信号与第二电源信号构成的发光回路;/n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漏接串接于所述发光回路,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控制流经所述发光回路的电流;/n数据信号写入模块,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模块接入第一扫描信号以及数据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n第一电源信号写入模块,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写入模块接入第二扫描信号以及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串接于第一电源信号与第二电源信号构成的发光回路;
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漏接串接于所述发光回路,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控制流经所述发光回路的电流;
数据信号写入模块,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模块接入第一扫描信号以及数据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
第一电源信号写入模块,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写入模块接入第二扫描信号以及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写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第二电源信号写入模块,所述第二电源信号写入模块接入第三扫描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电源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源信号写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电源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发光控制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接入发光控制信号,并串接于所述发光回路,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发光回路导通或者截止;
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并接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还包括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接入第四扫描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补偿模块用于在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四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发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接入发光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串接于所述发光回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发光回路导通或者截止;和/或
第二发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接入发光控制信号,且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串接于所述发光回路,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发光回路导通或者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单元和第二发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均接入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与所述发光器件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刘全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