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87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5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可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代码;基于错误信息集对目标代码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在检测数据不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基于过程控制模型确定是否对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其中,过程控制模型基于资源信息与破坏测试案例生成时间、破坏测试案例运行判断时间、代码错误率建立;在确定对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的情况下,基于目标代码对应的运行节点信息和执行路径信息,生成破坏测试案例;执行破坏测试案例,获得与目标代码对应的执行结果;基于执行结果确定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利用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提高代码风险检测效率的同时,保证产品代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申请涉及软件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公开的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可用于金融领域,也可用于除金融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本申请公开的代码风险检查方法、装置及设备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技术介绍
在软件系统的日常开发、测试过程中,保证代码不存在潜在或明显的风险,对提升代码质量和测试进度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在开发测试中,提交过程控制主要通过代码静态扫描工具进行规范性检查,然后利用单元测试驱动开发(UnitTestDrivenDevelopment,UTDD)思想中的单元测试工具对通过规范性检查的代码进行测试。然而,代码静态扫描工具,如SONAR等只能基于业界或公司技术部门制定的规则库去静态扫描代码中可能引发的问题,对于一些需要运行才能暴露的问题无法进行捕捉;基于UTDD的单元测试工具存在人为原因,会导致很多时候单元测试只是为了实现代码级覆盖率而编写,不仅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起到守护产品质量的作用,而且也难以验证其是否真正从业务角度对分支实现了覆盖,从而无法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目标代码;/n基于错误信息集对所述目标代码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表示所述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n在所述检测数据不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基于过程控制模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其中,所述过程控制模型基于资源信息与破坏测试案例生成时间、破坏测试案例运行判断时间、代码错误率建立;/n在确定对所述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运行节点信息和执行路径信息,生成破坏测试案例;/n执行所述破坏测试案例,获得与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执行结果;/n基于所述执行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代码风险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代码;
基于错误信息集对所述目标代码进行检测,获得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表示所述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
在所述检测数据不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基于过程控制模型确定是否对所述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其中,所述过程控制模型基于资源信息与破坏测试案例生成时间、破坏测试案例运行判断时间、代码错误率建立;
在确定对所述目标代码执行破坏测试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运行节点信息和执行路径信息,生成破坏测试案例;
执行所述破坏测试案例,获得与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执行结果;
基于所述执行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代码是否存在风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错误信息集通过下述方式获得:
获取应用代码库中包括的业务代码;
对所述业务代码进行结构化转化,获得所述业务代码对应的有向图;其中,所述有向图中包括所述业务代码的运行节点信息;所述运行节点信息包括参数信息、代码结构信息;
利用广度优先算法遍历所述有向图,获得所述业务代码对应的执行路径信息;
基于所述运行节点信息和所述执行路径信息,生成破坏测试案例;
执行所述破坏测试案例,获取错误信息;所述错误信息包括执行所述破坏测试案例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对应的执行路径信息、代码结构信息、参数信息;
对所述错误信息进行预处理,获得错误信息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错误信息进行预处理,获得错误信息集,包括:
将执行路径信息相同的错误信息合并;
从合并后的错误信息集中剔除继发性错误信息,获得错误信息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错误信息集对所述目标代码进行检测前,包括:
对所述目标代码进行结构化转化,获得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有向图;其中,所述有向图中包括所述目标代码的运行节点信息;
利用广度优先算法遍历所述有向图,获得所述目标代码对应的执行路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错误信息集对所述目标代码进行检测,包括:
检测所述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若愚沈巍毅瞿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