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颜色变化的现象。电致变色技术发展已有四十余年,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Device,ECD)由于其具有对透射光强度的连续可调性、能量损耗低、具有开路记忆功能等特点,在智能窗、显示器、航天器温控调制、汽车无眩后视镜、武器装备隐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人类对消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ECD在汽车、家电家具、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电致变色产品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是继吸热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低辐射玻璃之后的新一代高效建筑节能产品。目前,常规的透明显示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尤其在户外由于光线的直射造成显示亮度不够,另外显色的色彩上无法达到高逼真度,而且无法实现高透明和完全不透明的双重功能。虽然可尝试使用电致变色玻璃根据光线的直射强度改变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电致变色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光敏模块和控制单元;所述衬底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被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光敏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电致变色器件、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光敏模块和控制单元;所述衬底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被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上;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光敏模块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外表面贴覆有触控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电致变色单元和第二电致变色单元,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位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单元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与第二衬底之间还包括封装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的至少之一:Nb氧化物、Si氧化物、Ti氧化物、CrNi氧化物、Zr氧化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色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由所述第一衬底开始依次包括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叠层、第二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叠层包括电致变色层、离子传输层、离子存储层;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共用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由所述第二导电层开始依次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叠层和第三导电层,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叠层由所述第二导电层开始依次包括电子传送层、有机显示层、空穴注入层。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王群华,吉顺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繁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繁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