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流控的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的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难以快速推广的原因在于芯片的使用往往需要专门的仪器;芯片的检测也需要专门的仪器,随着各类检测体系的发展,尤其是恒温扩增和CRISPR技术的出现和成熟,极大降低了核酸检测流程的复杂程度,游离核酸诊室或居家检测成为现实。微流控检测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将微流控检测芯片技术应用于基因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R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外周静脉血或其他组织脱落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核酸分子信息作放大检测,分析它所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从而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流控的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顶端与上板(2)的底端贴合,所述底板(1)与所述上板(2)之间设置隔离膜(4);/n所述底板(1)的顶端表面设置主流道(6),所述主流道(6)呈迂回前行状,其两侧设置若干个流道分支(7),所述流道分支(7)的尾端设置检测井(8),所述主流道(6)及所述检测井(8)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分支(7)的深度,所述主流道(6)的入口端与进液池(5)连通,所述主流道(6)的出口端与废液池(9)连通,所述废液池(9)与负压口(10)连通;/n所述底板(1)的顶端表面设置若干个引物流道(18),所述引物流道(18)呈U型,其中部设置引流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流控的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顶端与上板(2)的底端贴合,所述底板(1)与所述上板(2)之间设置隔离膜(4);
所述底板(1)的顶端表面设置主流道(6),所述主流道(6)呈迂回前行状,其两侧设置若干个流道分支(7),所述流道分支(7)的尾端设置检测井(8),所述主流道(6)及所述检测井(8)的深度大于所述流道分支(7)的深度,所述主流道(6)的入口端与进液池(5)连通,所述主流道(6)的出口端与废液池(9)连通,所述废液池(9)与负压口(10)连通;
所述底板(1)的顶端表面设置若干个引物流道(18),所述引物流道(18)呈U型,其中部设置引流加载口(17),所述引物流道(18)通过引物流道分支(19)与所述检测井(8)连通;
所述上板(2)的底端表面设置气流通路(12),所述气流通路(12)分别与所述检测井(8)的顶端连通,所述气流通路(12)的出口端与第一负压连接口(13)连通,所述上板(2)左侧贯通设置进液口(11),并与所述进液池(5)的顶端连通,所述上板(2)的右侧设置第二负压连接口(14),并与所述负压口(10)的顶端连通,所述上板(2)的中部底侧设置若干个引物进样口(15),其与所述引流加载口(17)连通,所述上板(2)的中部顶侧设置若干个引物通气口(16),并与所述引物流道(18)的尾端连通,供所述引物流道(18)内的气体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微流控的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4)分别与所述主流道(6)、所述气流通路(12)及所述引物流道(18)能够形成负压空腔,所述隔离膜(4)为透气不透水的材质,其厚度为200微米以内,所述隔离膜(4)上设置贯通口,其位置与所述进液池(5)对应,所述贯通孔上设置过滤膜(3),供过滤血细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微流控的检测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宇灵,张显玉,庞达,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天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