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报警方法、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4159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安全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体报警方法、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监测设备获取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第一监测设备判断环境数据是否处于异常范围,若是,则进行第一报警;第一监测设备将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发送给中控系统;中控系统接收并根据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得到报警数据和报警区域,并将报警数据发送到报警区域内的第二监测设备;第二监测设备接收并根据报警数据进行第二报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克服以往因密集装置区信号传输不通畅而导致的报警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有效改善目前气体监控漏报和报警滞后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报警方法、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监控
,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报警方法、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装置区较为复杂,巡检不到位容易造成不能及时得到报警信息,错过最佳的处理阶段;作业人员在作业时,环境噪音和振动会掩盖报警提示,或者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风险意识不强,对报警听而不闻。以上这些情况均会造成报警失效。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威胁工作人员健康安全,而易燃易爆气体可能会造成较大的事故。目前,处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大部分炼化企业都未使用外部网络,极少一部分炼化企业花费大量成本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总的来说,炼化企业厂区的信号比较差,特别是密集装置区域信号受遮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信号难以及时、全面的传送到中控系统,无法提醒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应急响应。目前,已有相关研究针对气体监测无线传输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专利CN207147551U中给出了一种基于Lora的气体监测系统,采用Lora无线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给中控系统。但是该方法没有考虑前端监测设备与中控系统之间的双向信号传输,未能实现区域的联动报警,同时也不能将报警信息有效传达给安全管理人员,目前还不能解决炼化企业报警信息反馈不及时、报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报警方法、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构建气体监测和报警之间的联动功能,解决复杂装置及作业区报警不及时、传达不到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报警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监测设备获取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判断所述环境数据是否处于异常范围,若是,则进行第一报警;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将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发送给中控系统;所述中控系统接收并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得到报警数据和报警区域,并将所述报警数据发送到所述报警区域内的第二监测设备;所述第二监测设备接收并根据所述报警数据进行第二报警。可选的,所述报警数据包括报警事件和事发地点,所述中控系统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得到报警数据和报警区域的步骤之后包括:所述中控系统将所述报警数据通知给安全管理人员。可选的,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气体浓度数据,所述第一监测设备还包括气体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所述气体浓度数据;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判断所述环境数据是否处于异常范围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判断所述气体浓度数据是否处于报警范围,若是,则确定所述气体浓度数据处于所述异常范围。可选的,所述第一监测设备与所述中控系统进行通信、以及所述中控系统与所述第二监测设备进行通信均采用Lora无线传输技术。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监测设备或所述第二监测设备为移动设备,则所述移动设备间隔预设时间向所述中控系统发送其位置数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报警系统,该装置包括:第一监测设备、第二监测设备和中控系统;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判断模块和第一报警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环境数据是否处于异常范围,若是,则所述第一报警模块进行第一报警;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发送给中控系统;所述中控系统包括: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得到报警数据和报警区域;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报警数据发送到所述报警区域内的第二监测设备;所述第二监测设备包括:第三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报警数据;第二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警数据进行第二报警。可选的,所述报警数据包括报警事件和事发地点,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报警数据通知给安全管理人员。可选的,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气体浓度数据,所述第一监测设备还包括气体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所述气体浓度数据;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气体浓度数据是否处于报警范围,若是,则确定所述气体浓度数据处于异常范围。可选的,所述第一监测设备与所述中控系统进行通信、以及所述中控系统与所述第二监测设备进行通信均采用Lora无线传输技术。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监测设备或所述第二监测设备为移动设备,则所述移动设备间隔预设时间向所述中控系统发送其位置数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所述数据用于使得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执行上述所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体报警方法、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利用Lora无线技术对现有气体监测设备/气体监测仪进行升级改造,使气体监测设备具有低功率、广域传输的功能,能够将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信息穿过密集装置区域,及时地传达到企业中控系统,帮助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早地发现处置问题,同时,智能联动气体报警系统能够将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及时地发送到附近区域的监测设备,引起联动报警,及时提醒周围区域作业人员做好防范,有效地减少人员伤害事故事件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克服以往因密集装置区信号传输不通畅而导致的报警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有效改善目前气体监控漏报和报警滞后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气体报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二提供的气体报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三提供的气体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四提供的气体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总体网络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非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炼油化工企业中阀门、管线、换热器和压缩机等设备部件损坏或者人为违规操作会导致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使得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频有发生。实施方式一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提供的气体报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体报警方法,该方法包括:S100、第一监测设备获取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第一监测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度、烟雾、各种气体等。环境数据可包括温度、烟雾、各种气体等的数据。对于烟雾和各种气体,通常获取的是浓度数据。当然,还可包括电、磁、辐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n第一监测设备获取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n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判断所述环境数据是否处于异常范围,若是,则进行第一报警;/n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将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发送给中控系统;/n所述中控系统接收并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得到报警数据和报警区域,并将所述报警数据发送到所述报警区域内的第二监测设备;/n所述第二监测设备接收并根据所述报警数据进行第二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监测设备获取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
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判断所述环境数据是否处于异常范围,若是,则进行第一报警;
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将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发送给中控系统;
所述中控系统接收并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得到报警数据和报警区域,并将所述报警数据发送到所述报警区域内的第二监测设备;
所述第二监测设备接收并根据所述报警数据进行第二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数据包括报警事件和事发地点,所述中控系统根据所述环境数据和所述位置数据得到报警数据和报警区域的步骤之后包括:
所述中控系统将所述报警数据通知给安全管理人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数据包括气体浓度数据,所述第一监测设备还包括气体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所述气体浓度数据;
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判断所述环境数据是否处于异常范围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判断所述气体浓度数据是否处于报警范围,若是,则确定所述气体浓度数据处于所述异常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设备与所述中控系统进行通信、以及所述中控系统与所述第二监测设备进行通信均采用Lora无线传输技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监测设备或所述第二监测设备为移动设备,则所述移动设备间隔预设时间向所述中控系统发送其位置数据。


6.一种气体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监测设备、第二监测设备和中控系统;
所述第一监测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数据和位置数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绪延徐杨穆波辛一男董平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