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时焕专利>正文

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43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面板壳体,各种电路和显示器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中,所述显示器的一侧彼此相邻设计;以及框架,所述框架用于固定所述显示器以将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中,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屏幕接合部分,其中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所述显示器彼此紧密地接合以便当所述面板壳体被展开时构成单个大尺寸屏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该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用于将显示器牢固地安装在面板壳体上同时允许显示器在它们的至少一侧彼此相邻。
技术介绍
利用多于两个显示器实现大屏幕的方案已经用于大显示器装置。此外,随着近年来便携式显示装置的性能已经得到了改进并且进一步提供了诸如移动因特网的功能,进一步增加了对大尺寸屏幕的需求。通常,平面显示器用于便携式显示装置,并且作为便携式显示器具有LCD(液晶显示器)、FED(场致发射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EL(场致发光显示器)。同时,在具有大尺寸屏幕的便携式显示器装置中,大尺寸屏幕不能满足诸如用于便携式显示器装置的尺寸和移动性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出了采用能够可拆卸地彼此连接的平面显示器的便携式显示器装置。在采用这种多显示器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中,面板壳体设有开口,该开口用于通过允许显示器中的一个的至少一侧接触另一个显示器的相邻侧设置显示器彼此相邻。然而,在这种装置中,由于具有外部冲击可能将输入装置或背光系统移出开口的缺点,因此降低了便携式显示器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该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能够将显示器牢固地安装在面板壳体上同时允许显示器在它们的至少一侧彼此相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所述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面板壳体(或屏板壳体),各种电路和显示器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中,所述显示器的一侧彼此相邻设计;以及框架,所述框架用于固定所述显示器以将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中,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屏幕接合部分,其中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所述显示器彼此紧密地接合以便当所述面板壳体被展开时构成单个大尺寸屏幕。所述屏幕接合部分可以被打开,或者不形成在所述框架的上部。作为选择,所述屏幕接合部分可以形成为比所述框架部分的其它部分薄。安装在框架上的所述显示器可以包括钩连装置并且所述显示器面板或所述驱动电路也包括钩连装置。所述框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显示器的钩连装置的钩部分,并且所述面板壳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框架的所述钩部分的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框架的底盘,所述底盘设有屏幕接合部分。同时,安装在第一面板壳体上的所述框架和安装在第二面板壳体上的框架以对称结构设置。此外,用于固定所述框架的固定装置形成在所述框架的下部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框架的所述屏幕接合部分上安装以其为基础所述显示器彼此相邻设置的接合部分。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显示器组件可以以显示器组件仅安装在框架或底盘中一个上的状态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框架变成了底盘。所述底盘设有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的固定装置上的底盘钩部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所述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面板壳体,所述面板壳体在其一侧彼此相邻设置;以及至少两个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上以便在它们的至少一侧彼此相邻,所述显示器设有钩连装置。所述钩连装置通过形成在显示器面板上的切割部分构成,或通过连接在所述显示器面板上的钩连件构成。所述显示器面板可以设有切割部分,所述切割部分在所述显示器面板与原始晶片分开之前通过切割上部基板或下部基板形成。附图说明图1a和1b示出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多显示器装置的外观的视图;图2是描述显示器组件在框架上的安装的视图;图3是描述图2中所示的框架在底盘上的安装的视图;图4是描述显示器组件在框架上的安装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图5是描述在底盘上的图4中所示的框架的视图;图6是描述框架和底盘在面板壳体上的安装的视图;图7a和7b是描述显示器面板在框架上安装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图8是描述框架的对称结构的视图;图9是描述显示器在面板壳体上的安装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图10是描述显示器面板的视图;图11是描述用于在显示器面板上形成切割部分的方法;图12是描述显示器在框架上的安装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图13是描述用于形成切割部分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图14是描述连接-切割部分上的面板壳体的钩连操作的实施例的视图;图15是描述设有下基部的面板壳体的视图;图16a和16b是描述显示器固定装置的视图;图17是描述显示器在框架上的安装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图18是描述与下部支撑部分分开的固定装置的实施例的视图;以及图19是描述设有屏幕接合部分的面板壳体的实施例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该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提供了观看通过连接彼此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平面显示器形成的单个屏幕的效果。在该实施例中,LCD、FED、PDP以及电子纸能够用于平面显示器装置。图1a和1b是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多显示器装置的外观的视图,其中多个显示器在他们的一侧彼此相邻。如图1a中所示,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包括两个面板壳体(或屏板壳体)20和40,在两个面板壳体20和40上分别安装显示器2和4。当显示器装置打开时,显示器2和4变得在它们的一侧彼此相邻。即,当显示器的侧面彼此接触或彼此接近时实现单个屏幕。此时,显示器的接合部分8’彼此相邻。两个面板壳体20和40通过设计为可折叠和可展开的连接装置6彼此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铰链用作连接装置6。此外,两个面板壳体20和40通过电路(图中未示出)彼此连接。图1b示出了单个面板壳体,显示器安装在单个面板壳体上。面板壳体20和40限定了开口8,开口8允许显示器在它们的一侧彼此相邻设置。并非总是穿透开口8,相反,开口8可以形成为比面板壳体20和40的侧面20a更薄,以便显示器能够通过开口8在它们的至少一侧邻近。图2是描述显示器组件在框架上的安装的视图。如图中所示,在框架161上安装由具有显示器面板2a和显示器电路2b构成的显示器组件,输入系统18和背光系统19。输入系统18设有单个连接线18a和连接器18b,背光系统19设有光板19a,灯19b,电源线19c以及连接器19d。这里,背光系统19,显示器面板2a,以及显示器电路2b分别安装在形成在框架161上的背光安装部分166,面板安装部分164,以及线路安装部分165上。此外,输入系统18安装在显示器面板2a的顶端上。同时,不必一定将背光安装部分166安装在框架161上。即,在框架161安装到底盘(下面将具体描述)的情况下,下部底盘16a的底部用作背光的安装部分。框架161设有屏幕接合部分163d,从而显示器2和4通过安装在第一面板壳体20上的框架161和安装在第二面板壳体40上的框架设置为至少在它们的一侧彼此相邻。屏幕接合部分设计为具有“[”形的开口型或比框架161的其它部分薄。此外,框架161的屏幕接合部分163d可以不形成在框架161的上部上,而是仅形成在框架161的侧面或下部上。优选方式是框架161的厚度大约1mm,但是屏幕接合部分163d的厚度大约0.3mm。因此,当显示器2的接合部分8’安装在框架161的屏幕接合部分163d上时,显示器设置为在它们的一侧彼此相邻。在本专利技术中,钩连装置设置在显示器组件和框架161上,从而显示器能够通过相互的钩连操作更可靠地固定。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部分显示器面板2a和显示器电路2b被切去,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面板壳体,各种电路和显示器安装在所述至少两个面板壳体中,所述显示器被设计为在所述显示器的一侧彼此相邻;以及框架,所述框架用于固定所述显示器以将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中,所述框架在其 一侧设有屏幕接合部分,其中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所述显示器彼此紧密地接合以便当所述面板壳体被展开时构成单个大尺寸屏幕。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2-1-29 10-2002-0005256;KR 2002-3-2 10-2002-01.一种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面板壳体,各种电路和显示器安装在所述至少两个面板壳体中,所述显示器被设计为在所述显示器的一侧彼此相邻;以及框架,所述框架用于固定所述显示器以将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面板壳体中,所述框架在其一侧设有屏幕接合部分,其中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所述显示器彼此紧密地接合以便当所述面板壳体被展开时构成单个大尺寸屏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其中所述屏幕接合部分被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其中所述屏幕接合部分不形成在所述框架的上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其中所述屏幕接合部分形成的比所述框架的其它部分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其中安装在框架上的所述显示器包括钩连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显示器的钩连装置的钩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壳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框架的钩部分的固定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框架的底盘,所述底盘设有屏幕接合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其中安装在第一面板壳体上的所述框架和安装在第二面板壳体上的框架设置成对称结构。10.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时焕
申请(专利权)人:金时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