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人堂专利>正文

冲茶杯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1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冲茶杯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杯体,具有一通孔、一滑槽、及至少一支撑脚,其中,该通孔是贯设于该杯体的底部,该滑槽是形成于该杯体的侧面上,该至少一支撑脚是凸设于该杯体的底部并向外延伸,且于该至少一支撑脚上形成有一第一枢接部;    一塞体,是滑设于该杯体底部的通孔内,且该塞体形成有一伞状部及一底座部,其中该伞状部是盖合于该通孔上,且该底座部是延伸凸出于该杯体的底部一长度并形成有一第一枢接元件;    一弹性元件,是组设于该塞体的底座部上,且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弹性预力并顶抵于该底座部与该杯体的底部之间;    一操作连杆,是滑设于该杯体的滑槽内,且该操作连杆的下端形成有一第一枢接结构;以及    一摇臂,具有一第二枢接部、一第二枢接元件、及一第二枢接结构,其中该第二枢接部是形成于该摇臂的中段适当位置处并枢接于该杯体的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枢接元件是形成于该摇臂的其中一端并枢接于该塞体的第一枢接元件,该第二枢接结构是形成于该摇臂的另一端并枢接于该操作连杆的第一枢接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冲茶杯改良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可增加塞体的密闭力量以防止杯体内的液体渗漏的冲茶杯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对于冲茶杯的贩售与使用已相当普及化,尤其在使用者日益重视的便利性的要求下,简单方便的冲茶杯便成为最佳的冲茶工具。传统的冲茶杯结构主要在于杯体的底部开设有一通孔,同时于此通孔内设有一可滑移的塞体,一般较常使用的塞体可分为钢球、平板体、锥状体等。此外,于杯体侧边则装设有一连杆装置,此连杆装置借由其连动而可控制上述塞体于通孔内滑移,亦即借由塞体的移动使通孔处于开启状态而使杯体内冲泡完成的茶水经由此通孔流出、或是处于关闭状态而使杯体内的茶水处于冲泡状态而不会由通孔流出。然而,上述已有冲茶杯结构的塞体是利用其本身的自重而封闭于杯体底部的通孔上,例如美国专利第5855160号的冲茶杯结构,其即是以一球体达成前述目的。但,已有的塞体于冲茶过程中,仍会因浮力影响而稍微浮起而使杯体内的液体产生渗漏等问题,亦即已有利用自重以封闭杯体通孔的塞体并无法有效防止杯体内的液体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冲茶杯改良结构,能增加塞体的密闭力量以防止杯体内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冲茶杯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杯体,具有一通孔、一滑槽、及至少一支撑脚,其中,该通孔是贯设于该杯体的底部,该滑槽是形成于该杯体的侧面上,该至少一支撑脚是凸设于该杯体的底部并向外延伸,且于该至少一支撑脚上形成有一第一枢接部;一塞体,是滑设于该杯体底部的通孔内,且该塞体形成有一伞状部及一底座部,其中该伞状部是盖合于该通孔上,且该底座部是延伸凸出于该杯体的底部一长度并形成有一第一枢接元件;一弹性元件,是组设于该塞体的底座部上,且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弹性预力并顶抵于该底座部与该杯体的底部之间;一操作连杆,是滑设于该杯体的滑槽内,且该操作连杆的下端形成有一第一枢接结构;以及一摇臂,具有一第二枢接部、一第二枢接元件、及一第二枢接结构,其中该第二枢接部是形成于该摇臂的中段适当位置处并枢接于该杯体的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枢接元件是形成于该摇臂的其中一端并枢接于该塞体的第一枢接元件,该第二枢接结构是形成于该摇臂的另一端并枢接于该操作连杆的第一枢接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茶杯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塞体包括一上部塞体、及一下部塞体,该上部塞体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人堂玛利欧柏纳多阿酷马诺麦可威廉克劳里
申请(专利权)人:张人堂玛利欧柏纳多阿酷马诺麦可威廉克劳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