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02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包括气缸和夹持机构,所述气缸和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和夹持机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两端通过行走丝杆设置在输送机台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输出杆、竖向转杆和下固定横杆,所述输出杆一端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杆另一端与竖向转杆上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行走装置上设置气缸和夹持机构,工作时,待加工的钢管,行走装置向前移动,也带着后面加工的钢管同步移动,避免了人工去拉,行走装置后退到位就可以继续重复轧制。上料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管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
技术介绍
两辊冷轧无缝钢管是根据设置在回转与送料机构的轧辊总成根据连杆的往复运动,将钢管从大到小,从厚到薄进行轧制,达到需要的尺寸及光洁度。在轧制时,设置在回转与送料机构与尾端之间有两条长行走丝杆,行走丝杆中间设置有一送料行走装置,行走装置与行走丝杆配合有螺母,螺母与行走装置固定。在工作时,行走丝杆旋转一定角度,由于螺母与行走装置固定,将行走装置与螺母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行走丝杆反方向旋转,行走装置与螺母后退一定距离。在轧制时,行走装置推动待加工钢管向前移动,间隙式的向待加工钢管逐步移动,至行走装置达到前端点,然后后退行走装置,重复轧制。在轧制时,行走装置顶住待加工钢管尾部向前移动,进行轧制过程。普通两辊轧机在生产时,行走装置顶着待加工钢管向前移动,轧至前端点时,行走装置后退。行走装置后面的待加工钢管无法跟随向前移动,需要人工向前拉动待加工钢管到行走装置前,才能持续下一支待加工钢管的生产。轧制外径规格较大,待加工钢管壁厚较厚的钢管时,由于单支钢管的重量较大,人工拉动待加工钢管向前移动的劳动强度较大,同时带着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可以实现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包括气缸和夹持机构,所述气缸和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和夹持机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两端通过行走丝杆设置在输送机台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输出杆、竖向转杆和下固定横杆,所述输出杆一端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杆另一端与竖向转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转杆中端与下固定横杆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转杆下端设置有第一抵杆和第二抵杆,所述下固定横杆与行走装置上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中部设置为中空,所述行走装置中部贯穿有芯杆,所述芯杆上套设有待加工的钢管。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右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挡料门,所述挡料门中间设置有半圆开口,两个半圆开口围成圆型开口。优选的,所述圆型开口的半径大于芯杆且小于待加工的钢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行走装置上设置气缸和夹持机构,工作时,待加工的钢管,行走装置向前移动,也带着后面加工的钢管同步移动,避免了人工去拉,行走装置后退到位就可以继续重复轧制。上料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两辊轧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两辊轧机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涉及的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2-输出杆;3-竖向转杆;4-下固定横杆;5-第一抵杆;6-第二抵杆;7-芯杆;8-蒸汽进管;9-待加工的钢管;10-挡料门;11-半圆开口;12-行走丝杆;13-输送机台;14-回转与送料机构;15-两辊轧机机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是应用在现有的两辊轧机上,用于拉动待加工的钢管9的机构。输送机台13的两端分别是回转与送料机构14和两辊轧机机头15,行走装置7两端通过行走丝杆12设置在两辊轧机的输送机台13上、回转与送料机构14和两辊轧机机头15之间,行走装置7中部设置为中空,行走装置7中部贯穿有芯杆8,芯杆8连接回转与送料机构14和两辊轧机机头15,芯杆8上套设有待加工的钢管9。行走装置7右端合页结构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挡料门10,挡料门10中间设置有半圆开口11,两个半圆开口11围成圆型开口。圆型开口的半径大于芯杆8且小于待加工的钢管9。行走装置7与行走丝杆12配合有螺母,螺母与行走装置7焊接固定。在工作时,行走丝杆12旋转一定角度,由于螺母与行走装置7固定,将行走装置7与螺母向前移动一定距离。行走丝杆12反方向旋转,行走装置7与螺母后退一定距离。在轧制时,圆型开口的半径小于待加工的钢管9,挡料门10抵住待加工的钢管9,行走装置7推动待加工的钢管9向前移动,间隙式的向待加工的钢管9逐步移动,至行走装置7达到前端点,然后后退行走装置7,到回转与送料机构14上料,重复轧制。行走装置7在行走丝杆12上往复运动。将钢管从大到小,从厚到薄进行轧制,达到需要的尺寸及光洁度。以上部分属于现有的两辊轧机的技术。结合附图解释
技术介绍
所提问题:芯杆8上套接有待加工的钢管9。此时行走装置7抵住一根加工的钢管9进行轧制完成后,需要人工将后一根待加工的钢管9拉动,穿过挡料门10与行走装置7保持抵住状态。由于输送机台13和芯杆8设置较长,人工拉动距离很远,费时费力。本实施例通过,气缸1和夹持机构的设计解决了该问题,气缸1和夹持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气缸1和夹持机构设置在行走装置7上方、通过螺栓固定,夹持机构包括输出杆2、竖向转杆3和下固定横杆4,输出杆2一端与气缸1的输出端相连,输出杆2另一端与竖向转杆3上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竖向转杆3中端与下固定横杆4左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竖向转杆3下端设置有第一抵杆5和第二抵杆6,下固定横杆4与行走装置7上端固定连接。当行走装置7抵住一根加工的钢管9进行轧制时,打开气缸1推动输出杆2,竖向转杆3倾斜,第一抵杆5和第二抵杆6将后一根加工的钢管9夹住,随着行走装置7一起移动。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包括气缸和夹持机构,所述气缸和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和夹持机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两端通过行走丝杆设置在输送机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输出杆、竖向转杆和下固定横杆,所述输出杆一端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杆另一端与竖向转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转杆中端与下固定横杆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转杆下端设置有第一抵杆和第二抵杆,所述下固定横杆与行走装置上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辊冷轧输送料装置,包括气缸和夹持机构,所述气缸和夹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气缸和夹持机构下方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两端通过行走丝杆设置在输送机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输出杆、竖向转杆和下固定横杆,所述输出杆一端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杆另一端与竖向转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转杆中端与下固定横杆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转杆下端设置有第一抵杆和第二抵杆,所述下固定横杆与行走装置上端固定连接。


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忠财冯光体郑岱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伦宝金属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