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95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且用于固定在线杆上的卡扣、用于驱动支架沿线杆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支架上且用于对线杆上的摄像机外罩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该移动机构包括套接在卡扣上的动力轮以及驱动动力轮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该清洗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摆杆、驱动摆杆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在摆杆上的抬升杆、驱动抬升杆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设置在抬升杆上的清洗罩以及驱动清洗罩旋转的第四驱动装置;该清洗罩内设有可更换的清洗毛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不需要人工攀爬进行擦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
本技术涉及摄像机
,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摄像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项生产领域。而摄像机外通常包裹有球形外罩。当使用较长时间后,外罩会吸附或沾染灰尘和杂质,使得拍摄清晰度受到影响。为此,需要对摄像机外罩进行清洗。目前,对于摄像机外罩一般都是采用登高台或登高车人工手动进行清洗,不仅清洗成本高、清洗效率低下,且存在占用道路时间长,影响道路交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用于固定在线杆上的卡扣、用于驱动所述支架沿线杆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用于对线杆上的摄像机外罩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卡扣上的动力轮以及驱动所述动力轮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摆杆、驱动所述摆杆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摆杆上的抬升杆、驱动所述抬升杆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抬升杆上的清洗罩以及驱动所述清洗罩旋转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清洗罩内设有可更换的清洗毛巾。本技术的清洗装置,使用时将卡扣固定在线杆上,利用线杆脚扣重力自锁原理,可将支架与线杆固定。随后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带动动力轮转动,进而带动支架沿线杆上下移动;当该支架快到摄像机外罩位置时,在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带动摆杆左右摆动及抬升杆前后移动,使清洗罩套设在摄像机外罩外。最后,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带动清洗罩旋转并对摄像机外罩进行清洗。由此,本技术的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不需要人工攀爬进行擦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结构还包括若干从动轮,若干所述从动轮均套接在所述卡扣上。由此,通过设置若干从动轮,可以减少支架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确保支架的平稳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呈U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机构还包括固定杆,所述清洗罩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重力球;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抬升杆上。由此,通过在固定杆的另一端设置重力球,可让设置在固定杆一端的清洗罩始终保持在垂直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供电盒,所述供电盒内设有用于给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以及第四驱动装置供电的电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以及第四驱动装置均为电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不需要人工攀爬进行擦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支架;11、供电盒;2、卡扣;31、动力轮;32、第一驱动装置;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从动轮;41、摆杆;411、第三齿轮;42、第二驱动装置;43、抬升杆;431、第四齿轮;432、U型夹子;44、第三驱动装置;45、清洗罩;46、第四驱动装置;47、固定杆;48、重力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且用于固定在线杆上的卡扣2、用于驱动支架1沿线杆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支架1上且用于对线杆上的摄像机外罩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具体的,该移动机构包括套接在卡扣2上的动力轮31和若干从动轮35、驱动该动力轮31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2以及齿轮传动机构,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该第一齿轮33与第一驱动装置32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齿轮34的输出端与动力轮31连接。由此,当第一驱动装置32驱动第一齿轮33转动时,可带动与该第一齿轮33相啮合的第二齿轮34转动,进而带动力轮31转动,从而实现支架1沿线杆上下移动;当支架1沿线杆上下移动时,可同时带动从动轮35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该从动轮35有两个。该第一驱动装置32为电机。该卡扣2呈U型结构。由此,通过设置从动轮35,可以减少支架1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确保支架1的平稳移动。再参阅图1-2,该清洗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1上的摆杆41、驱动该摆杆41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42、连接在摆杆41上的抬升杆43、驱动该抬升杆43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44、设置在抬升杆43上的清洗罩45以及驱动清洗罩45旋转的第四驱动装置46,该清洗罩45内设有可更换的清洗毛巾。具体的,还包括第三齿轮411,该摆杆41的一端固定在第三齿轮411;该第三齿轮411与第二驱动装置42的输出端连接;该抬升杆43的一端设有第四齿轮431,该第四齿轮431连接在摆杆41的一端,该第四齿轮431与第三驱动装置44的输出端连接,该摆杆41的另一端设有U型夹子432。另外,还包括固定杆47,该U型夹子432设有穿过该固定杆47的连接杆,以实现固定杆47转动连接在抬升杆43上;该清洗罩45设置在固定杆47的一端,该固定杆47的另一端设有重力球48。由此,当该支架1快到摄像机外罩位置时,在第二驱动装置42和第三驱动装置44的驱动下,可带动摆杆41左右摆动及抬升杆43前后移动,使清洗罩45套设在摄像机外罩外;随后在第四驱动装置46的驱动下,可带动清洗罩45旋转并对摄像机外罩进行清洗。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装置42、第三驱动装置44以及第四驱动装置46均为电机。另外,该支架1上还设有供电盒11,该供电盒11内设有用于给第一驱动装置32、第二驱动装置42、第三驱动装置44以及第四驱动装置46供电的电池。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不需要人工攀爬进行擦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安全隐患。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且用于固定在线杆上的卡扣(2)、用于驱动所述支架(1)沿线杆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且用于对线杆上的摄像机外罩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其中:/n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卡扣(2)上的动力轮(31)以及驱动所述动力轮(31)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2);/n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摆杆(41)、驱动所述摆杆(41)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42)、连接在所述摆杆(41)上的抬升杆(43)、驱动所述抬升杆(43)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44)、设置在所述抬升杆(43)上的清洗罩(45)以及驱动所述清洗罩(45)旋转的第四驱动装置(46);所述清洗罩(45)内设有可更换的清洗毛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机外罩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且用于固定在线杆上的卡扣(2)、用于驱动所述支架(1)沿线杆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且用于对线杆上的摄像机外罩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套接在所述卡扣(2)上的动力轮(31)以及驱动所述动力轮(31)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2);
所述清洗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摆杆(41)、驱动所述摆杆(41)左右摆动的第二驱动装置(42)、连接在所述摆杆(41)上的抬升杆(43)、驱动所述抬升杆(43)前后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44)、设置在所述抬升杆(43)上的清洗罩(45)以及驱动所述清洗罩(45)旋转的第四驱动装置(46);所述清洗罩(45)内设有可更换的清洗毛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所述第一齿轮(33)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4)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淑涛李晋鹏黄伟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锦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