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74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包括一体成形的外管与内管,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融合相连,也即外管和内管在同一工序的先后两道工步中一起注塑成形,在凝固定型之前就相互融合为一体,结构简单、无需装配,不仅制造方便,还能从根本上避免间隙的产生,进而提高样本保存时间,保证观察效果,还能减少工序有效避免产品二次污染,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
技术介绍
目前医疗器械
,经常使用样本采集双层试管,通常由两支单独的试管装配组合而成。这种装配式双层管的外管与内管为保障装配顺畅,在产品设计时都会设置装配间隙,而且内、外管均采用注塑多腔模具成型工艺,其试管尺寸精度存在一定差异,故导致这种装配式双层管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导致外管内腔与内管外壁间会有少量空气存在,在样本保存时会降低样本保存时间从而导致样本失效,或者导致样本从管口浸入装配间隙层从而影响试管透明度导致观察困难。又如,装配式双层试管的内、外管存在设计装配间隙,以及成型工艺尺寸精度差异,可能导致内管与外管组装不到位,进而导致管口胶塞装配不到位,就会存在密封不良从而导致样本失效。另外,装配式双层管因外管与内管需使用与之匹配的成型模具与设备进行单独制作,且成型后需进行二次组合装配,导致生产成本高,制造周期长,二次装配还存在产品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医疗器械
亟需一种整体成形、无需装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双层试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整体成形、无需装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双层试管。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包括一体成形的外管与内管,所述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融合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管底中部设有供内管成形装置穿过的让位孔。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管底对应让位孔的位置设有锁位台,所述锁位台与让位孔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让位孔呈锥形,所述让位孔靠近管口一端的截面小于远离管口一端的截面,所述锁位台呈与让位孔适配的锥台形。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管体长度小于外管的管体长度,所述内管的管底一端与外管管底一端相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管底的厚度大于外管管底的厚度,所述内管管底的厚度大于内管管壁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内侧壁的管口位置设有圆角或倒角,所述外管外侧壁的管口位置设有圆角或倒角。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由医用级PET材质制成,所述内管由医用级PP材质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一体成形的外管与内管,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融合相连,也即外管和内管在同一工序的先后两道工步中一起注塑成形,在凝固定型之前就相互融合为一体,结构简单、无需装配,不仅制造方便,还能从根本上避免间隙的产生,进而提高样本保存时间,保证观察效果,还能减少工序有效避免产品二次污染,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切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外管,2-内管,3-让位孔,4-锁位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包括一体成形的外管1与内管2,外管1的内壁与内管2的外壁融合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外管1和内管2在同一工序的先后两道工步中一起注塑成形,在凝固定型之前就相互融合为一体,结构简单、无需装配,不仅制造方便,还能从根本上避免间隙的产生,进而提高样本保存时间,保证观察效果,还能减少工序有效避免产品二次污染。进一步的,外管1的管底中部设有供内管2成形装置穿过的让位孔3。更进一步的,内管2的管底对应让位孔3的位置设有锁位台4,锁位台4与让位孔3相适配。可以理解的是,先进行外管1成形工步,且管底留有让位孔3,然后保持凹模不变,更换型芯,内管2的成形装置的浇注嘴穿过让位孔3再进行内管2成形工步,并在让位孔3位置进行填充形成锁位台4。进一步的,让位孔3呈锥形,让位孔3靠近管口一端的截面小于远离管口一端的截面,锁位台4呈与让位孔3适配的锥台形。可以理解的是,制成锥形的让位孔3和锁位台4,可以保证内管2外管1能够紧密贴合,避免型芯脱模时内管2外管1因为摩擦力而分离开。进一步的,内管2的管体长度小于外管1的管体长度,内管2的管底一端与外管1管底一端相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内管2长度小且内管2外管1的管底相贴,也即内管2的管口比外管1的管口更靠内,管塞就可以制成斜侧面或阶梯侧面,进而与内管2内壁、外管1内壁分别形成两次贴合密封。进一步的,内管2管底的厚度大于外管1管底的厚度,内管2管底的厚度大于内管2管壁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内管2管底厚度大可以具有更高的强度。进一步的,外管1内侧壁的管口位置设有圆角或倒角,外管1外侧壁的管口位置设有圆角或倒角。可以理解的是,外侧壁设置圆角或倒角可以避免过于锋利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内侧壁设置圆角或倒角便于管塞插入。进一步的,外管1由医用级PET材质制成,内管2由医用级PP材质制成。可以理解的是,PET材质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而PP材质耐化学性优良,能耐酸、碱、盐液及多种有机溶剂的腐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机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形的外管(1)与内管(2),所述外管(1)的内壁与内管(2)的外壁融合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形的外管(1)与内管(2),所述外管(1)的内壁与内管(2)的外壁融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管底中部设有供内管(2)成形装置穿过的让位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管底对应让位孔(3)的位置设有锁位台(4),所述锁位台(4)与让位孔(3)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双层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孔(3)呈锥形,所述让位孔(3)靠近管口一端的截面小于远离管口一端的截面,所述锁位台(4)呈与让位孔(3)适配的锥台形。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德鲜茂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瑞琦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