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51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前壳体、后壳体、辅助固定装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内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内腔依次设置有导流第一收缩段、导流直流段、导流第二收缩段;所述导流外缘板和导流叶片构成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外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空化器内设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输送空化器内产生的空化泡,在不破化空化泡的前提下,对空化泡进一步的加压,利用空化泡溃灭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来快速处理污水。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经济效益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制药、化工、印染等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污水量逐年增多,特别是污染物对水的污染已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污染物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例如水解法、光催化氧化法等物化处理方法,随着污染物的成分越来越复杂,便逐渐凸显出自身存在的若干缺陷。水解法存在酸碱消耗量大,水解后进一步稀释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等问题。光催化氧化法虽然氧化效率较高,但存在药剂费用高、反应装置复杂、处理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在有机物污水中包含的大分子有机物和难降解化学物质逐年增多,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很难再适应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这就使得新型污水处理方法的开发迫在眉睫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空化器内设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输送空化器内产生的空化泡,在不破化空化泡的前提下,对空化泡进一步的加压,利用空化泡溃灭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来快速处理污水。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前壳体、后壳体、辅助固定装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所述前壳体一端设置有进水段,另一端设置有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构成整个腔体,腔体内依次设置有壳体第一收缩段、壳体第一直流段、壳体扩散段、壳体第二直流段、壳体第二收缩段、出流段;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内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通过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内。进一步,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导流內缘板内设置有内流道,内流道腔体内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导流第一收缩段、导流直流段、导流第二收缩段;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导流外缘板和导流叶片构成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外流道。进一步,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了轴承、油封、压盖、滑杆、限位槽、限位环、阶梯面,所述油封设置在压盖内,所述压盖设置在轴承上方,所述滑杆两端设置有轴承。进一步,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内滑杆的数量至少为6。进一步,所述滑杆为阶梯轴结构,并设置有阶梯面,用于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定位。进一步,所述滑杆上设置有限位槽405,所述限位槽405内设置有限位环406。进一步,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设置的导流叶片数量至少为2。进一步,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设置的导流叶片结构可为螺旋形或准螺旋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空化器内设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输送空化器内产生的空化泡,在不破化空化泡的前提下,对空化泡进一步的加压,利用空化泡溃灭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来快速处理污水。本申请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I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II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A-A向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前壳体,201-壳体第一收缩段,202-壳体第一直流段,203-壳体扩散段,204-壳体第二直流段,205-壳体第二收缩段,206-出流段;3-后壳体;4-辅助固定装置,401-轴承,402-油封,403-压盖,404-滑杆,405-限位槽,406-限位环,407-阶梯面;5-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01-导流第一收缩段,502-导流直流段,503-导流第二收缩段,504-导流外缘板,505-导流叶片,506-导流內缘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1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前壳体2、后壳体3、辅助固定装置4、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所述前壳体2一端设置有进水管1,另一端设置有后壳体3;所述前壳体2与后壳体3构成整个腔体,腔体内依次设置有壳体第一收缩段201、壳体第一直流段202、壳体扩散段203、壳体第二直流段204、壳体第二收缩段205、出流段206;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204内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4、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通过所述辅助固定装置4固定在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204内,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导流內缘板506内设置有内流道,内流道腔体内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导流第一收缩段501、导流直流段502、导流第二收缩段503;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导流外缘板504和导流叶片505构成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外流道。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了轴承401、油封402、压盖403、滑杆404、限位槽405、限位环406、阶梯面407,所述油封402设置在压盖403内,所述压盖403设置在轴承401上方,所述滑杆404两端设置有轴承401。所述滑杆404为阶梯轴结构,并设置有阶梯面407,用于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的定位。所述滑杆404上设置有限位槽405,所述限位槽405内设置有限位环406。所述辅助固定装置4内滑杆404的数量至少为6;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设置有导流外缘板504;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设置的导流叶片505数量至少为2;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设置的导流叶片505结构可为螺旋形或准螺旋形。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污水介质从进水管1进入前壳体的壳体第一收缩段201即空化发生区中,由于壳体第一收缩段201至壳体第二直流段202的界面收缩,导致流速增加,根据伯努利方程,此处的压强降低,降到与饱和蒸汽压相等时,开始产生空化,污水进入空化发生区中,由于壳体第一扩散段203的过流截面面积变大,流速变小,压力变大。空化泡在进入壳体直流段204时,分别进入至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5的外流道和内流道腔体内,依次进入内流道内的导流第一收缩段501、导流直流段502、导流第二收缩段503。最后这两股空化泡流进入壳体第二收缩段205即空化溃灭区,由于过流截面面积发生变化和产生旋涡,压力发生变化,当降低到饱和蒸气压时,空化泡在空化溃灭区中溃灭,气泡溃灭带来的物理化学作用在生活污水上,进一步提高流体溶液一致性,污水介质从出口段206流出,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受到物理和化学的作用,污水介质质量得到改善,最终达到空化降解有害物质的目标。所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前壳体、后壳体、辅助固定装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构成整个腔体,腔体内依次设置有壳体第一收缩段、壳体第一直流段、壳体扩散段、壳体第二直流段、壳体第二收缩段、出流段;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内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通过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前壳体、后壳体、辅助固定装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有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构成整个腔体,腔体内依次设置有壳体第一收缩段、壳体第一直流段、壳体扩散段、壳体第二直流段、壳体第二收缩段、出流段;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内设置有辅助固定装置、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通过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第二直流段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导流內缘板内设置有内流道,内流道腔体内沿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导流第一收缩段、导流直流段、导流第二收缩段;所述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导流外缘板和导流叶片构成无轴式空泡导流装置的外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生陈一鸣杨爱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