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纳米氧化锌技术

技术编号:284050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其中,所述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锌盐反应液与碱源反应液以一定流速分别从V型微通道反应器两侧的反应液入口通入,使其在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底部对撞并混合,获得悬浊液;(2)将所述悬浊液过滤、除杂、干燥、煅烧、粉碎,获得纳米氧化锌颗粒。采用V型微通道反应器制备纳米氧化锌,利用V型微通道反应器中微尺度受限空间内反应液体的高速碰撞以提升反应液的混合性能,有效促进反应原料快速消耗,进而促进氧化锌前驱体爆炸性成核,通过控制前驱体的尺寸来控制最终氧化锌产品的品质,实现粒径为5‑20nm的小尺寸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可控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纳米氧化锌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纳米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
技术介绍
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压电性、荧光性,以及吸收、散射紫外线的能力,在催化、生物医学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粒径在1-20nm的小尺寸纳米氧化锌,因其可以有效遮蔽UVB(中波红斑效应紫外光,波长275-320nm)射线成为了防晒霜、遮光膜材料中的重要添加剂。目前合成纳米氧化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与固相法和气相法相比,液相法具有设备简单、过程容易控制等优点,如沉淀法、微乳液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其中,沉淀法通常采用锌盐与碱源混合得到氧化锌前驱体,因反应较快造成过程控制难度较大,不易得到小尺寸纳米氧化锌;微乳液法则通过引入含盐离子乳液和含沉淀剂乳液,利用两种乳液混合得到的微小液滴为反应环境,得到纳米氧化锌,不过该方法在乳液分相、产物颗粒提纯等步骤所需的能耗较高;水热法多用于生长微米级棒状、花瓣状氧化锌;溶胶-凝胶法通常是将锌的醇盐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醇解过程中形成溶胶、凝胶,但该方法需要以有机物作为原料,同时处理时间较长,废水处理成本较高。为了更经济地生产纳米氧化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从业者们针对沉淀法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通过强化沉淀过程控制纳米氧化锌颗粒粒径。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479845.9将木质素磺酸钠水溶液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均匀混合,导入第一微通道反应器中反应,反应后得到木质素磺酸钠碱溶液;后将生成的木质素磺酸钠碱溶液与醋酸锌水溶液均匀混合,导入第二微通道反应器中反应,然后经固液分离及干燥,得到粒径约300-600nm的氧化锌颗粒;中国专利CN201410173015.8利用膜反应器,在锌盐与沉淀剂溶液透过膜管的过程中将其迅速分散、混合,获得氧化锌前驱体,并在下游装置中连续洗涤,喷雾获得碱式碳酸锌前驱体粉末,煅烧后得到含有纳米级颗粒的花瓣状氧化锌;中国专利申请CN201210521169.2利用100-140nm尺寸的聚合物微球,将二价锌盐通过静电作用引入微球内部,沉淀后在微球内部得到纳米氧化锌。然而,这些方法或依赖高品质原料改变反应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或依赖模板物质的引入,获得小尺寸纳米氧化锌,又带来了这些物质的再生及废水处理等问题。此外,1-20nm的小尺寸纳米氧化锌对原料混合过程要求极高,普通的过程强化方法难以实现这一粒径产品的可控制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一种工艺简单易行、产物粒径可控、且对环境友好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纳米氧化锌制备工艺复杂,耗时较长,且纳米氧化锌粒径不可控等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锌盐反应液与碱源反应液以一定流速分别从V型微通道反应器两侧的反应液入口通入,使其在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底部对撞并混合,获得悬浊液;(2)将所述悬浊液过滤、除杂、干燥、煅烧、粉碎,获得纳米氧化锌颗粒。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锌盐包括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碱源包括碳酸氢铵、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锌盐反应液为浓度为10-150g/L的硫酸锌水溶液,所述碱源反应液为浓度为11-165g/L的碳酸氢铵水溶液。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的通道内径为0.4-4mm;优选地,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不锈钢、或聚醚醚酮;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的出口通道从其底部向上竖直延伸,两侧反应液入口通道与所述出口通道的夹角分别为10-90°,优选为30-45°。V型微通道反应器两侧反应液入口通道与悬浊液出口通道呈一定夹角,夹角及通道内径的大小影响两种反应液的接触面积及混合程度,进而影响传质;混合程度越强,传质越快,从而促进氧化锌前驱体爆炸性成核,获得粒径较小且均匀的纳米氧化锌颗粒。此外,V型微通道反应器的出口通道从其底部向上竖直延伸,从而增大了反应液的转向幅度,反应液流动易出现旋涡,进一步加强了两种反应液的混合程度。可选地,步骤(1)中,所述流速为0.1-1m/s。流速的大小同样影响两种反应液的对撞力度,进而影响氧化锌前驱体爆炸性成核的粒径大小。流速越快,两种反应液的对撞力度越大,混合程度越强,从而快速消耗原料,快速形成较多晶核,最终形成的纳米氧化锌颗粒粒径较小。可选地,步骤(2)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50-100℃;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时间为10-14h。可选地,步骤(2)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300-400℃;优选地,所述煅烧的时间为1-3h。可选地,所述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纳米氧化锌颗粒分散于活性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改性,获得改性的纳米氧化锌。可选地,所述活性溶液包括硬脂酸、月桂酸、油酸、甲基硅油、正硅酸四乙酯、硫酸铝、氢氧化钠、硅酸钠、硫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获得的纳米氧化锌。本专利技术采用V型微通道反应器制备纳米氧化锌,利用V型微通道反应器中微尺度受限空间内反应液体的高速碰撞以提升反应液的混合性能,有效促进反应原料快速消耗,进而促进氧化锌前驱体爆炸性成核,通过控制前驱体的尺寸来控制最终氧化锌产品的品质,实现粒径为5-20nm的小尺寸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可控制备。此外,本专利技术以价格低廉的硫酸锌作为锌源,以碳酸氢铵作为碱源,未引入其他组分,不产生新的废水,对环境友好,有利于推广应用;且工艺路线简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尺寸较小且单分散性好的纳米氧化锌颗粒。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纳米氧化锌颗粒进行改性后获得的改性的纳米氧化锌中改性剂含量更高,在涂抹或涂覆应用中不易团聚,相同用量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小尺寸氧化锌紫外线遮蔽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V型微通道反应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获得的纳米氧化锌的透射电镜照片,其中,(a)为实施例1获得的纳米氧化锌的透射电镜照片;(b)为实施例3获得的纳米氧化锌的透射电镜照片;(c)为对比例1获得的纳米氧化锌的透射电镜照片。附图标记说明:1-V型微通道反应器;2-入口通道;3-出口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如本文所用之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锌盐反应液与碱源反应液以一定流速分别从V型微通道反应器两侧的反应液入口通入,使其在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底部对撞并混合,获得悬浊液;/n(2)将所述悬浊液过滤、除杂、干燥、煅烧、粉碎,获得纳米氧化锌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锌盐反应液与碱源反应液以一定流速分别从V型微通道反应器两侧的反应液入口通入,使其在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底部对撞并混合,获得悬浊液;
(2)将所述悬浊液过滤、除杂、干燥、煅烧、粉碎,获得纳米氧化锌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锌盐包括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碱源包括碳酸氢铵、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锌盐反应液为浓度为10-150g/L的硫酸锌水溶液,所述碱源反应液为浓度为11-165g/L的碳酸氢铵水溶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的通道内径为0.4-4mm;
优选地,所述V型微通道反应器的出口通道从其底部向上竖直延伸,两侧反应液入口通道与所述出口通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乐杨映天牛文豪范娇娇朱吉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