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涛专利>正文

一种薄膜防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450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防皱装置,涉及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远离传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温结构,两个所述降温结构之间固定连接有防皱结构,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轴、降温结构、防皱结构之间的中心线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重力块的设置,使得滑动轴的重心偏下,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转动时,保证一号出气孔与扇形出气孔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通过气压结构与橡胶圈的设置,使得薄膜在传送过程中,通过薄膜对橡胶圈的表面的挤压,使得气压结构收缩,将气体挤压进二号气腔,由扇形出气孔喷出,以对薄膜与防皱结构的表面之间接触的区域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防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皱装置,涉及薄膜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薄膜防皱装置。
技术介绍
在薄膜的生产过程中,尾为了防止薄膜产生皱纹,会使用多个传动辊进行传动,使其表面逐渐被展开,以达到防皱的作用,同时通过多个传动辊的传动,在传动过程中,通过将薄膜露在空气中,对其进行降温。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中,薄膜在传动过程中存在由于薄膜的温度较高,需要多个传动辊,组成较长距离的传动,使得占地面积增大的问题;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生产工厂来说会降低地面的利用率,进而达不到便捷生产的使用初衷,该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防皱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传动的同时进行散热,解决传动距离过长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薄膜在传动过程中容易跑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膜防皱装置,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远离传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温结构,两个所述降温结构之间固定连接有防皱结构,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轴、降温结构、防皱结构之间的中心线重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降温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设置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重力块,所述重力块与滑动轴为一体式设计,所述滑动轴的中部开设有一号气腔,所述滑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滑动轴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号出气孔,所述一号出气孔为倾斜设置,所述挡板上与一号出气孔相同位置开设有扇形出气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皱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内轴,所述内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压结构,所述内轴的外侧设置气压结构的数量不少于六个,所述气压结构远离内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内轴的两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二号出气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压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中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滑动卡接且紧密配合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板,所述弧板与套筒之间位于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弹簧。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橡胶圈的内部开设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的上下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承重杆,所述橡胶圈的一端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气流腔连通设置,所述圆孔为圆形孔,所述气流腔贯穿橡胶圈的两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板远离套筒的一端与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腔与二号气腔连通设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轴的两端均与外壳的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轴的外侧通过设置的轴承与滑动轴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扇形出气孔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防皱装置,通过设计精妙,采用重力块的设置,使得滑动轴的重心偏下,使得本专利技术在转动时,保证一号出气孔与扇形出气孔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通过气压结构与橡胶圈的设置,使得薄膜在传送过程中,通过薄膜对橡胶圈的表面的挤压,使得气压结构收缩,将气体挤压进二号气腔,由二号出气孔放出,经过一号气腔,由一号出气孔喷进外壳的内部,再由扇形出气孔再次喷出,以对薄膜与防皱结构的表面之间接触的区域进行降温,同时通过橡胶圈的变形,使得橡胶圈与内轴之间的气体被挤压,使得气体由橡胶圈的两端喷出,经过扇形出气孔的阻挡,使得气体再次流在橡胶圈的表面,以进一步进行降温。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防皱装置,通过采用气流腔与圆孔的设置,通过引用大气压的远离,在气流由气流腔流过时,气流腔内的压强低于外界压强,使得圆孔将外界的气体向内吸入,使得薄膜附着在橡胶圈表面时能够将其进行固定,防止薄膜跑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防皱结构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降温结构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降温结构与防皱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动齿轮;2、传动轴;3、降温结构;31、外壳;32、滑动轴;33、一号气腔;34、重力块;35、一号出气孔;36、挡板;37、扇形出气孔;4、防皱结构;41、内轴;42、二号气腔;43、气压结构;431、套筒;432、内腔;433、连接杆;434、弹簧;435、弧板;44、橡胶圈;441、气流腔;442、承重杆;443、圆孔;45、二号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膜防皱装置,包括传动齿轮1,传动齿轮1的数量为两个,传动齿轮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传动轴2远离传动齿轮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温结构3,两个降温结构3之间固定连接有防皱结构4,传动齿轮1、传动轴2、降温结构3、防皱结构4之间的中心线重合,该设计用于保证薄膜在传动过程中的稳定。降温结构3的内部设置有外壳31,外壳31的中部设置有滑动轴32,滑动轴3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重力块34,重力块34与滑动轴32为一体式设计,滑动轴32的中部开设有一号气腔33,滑动轴3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36,滑动轴32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号出气孔35,一号出气孔35为倾斜设置,挡板36上与一号出气孔35相同位置开设有扇形出气孔37,以保证将内部的气体进行排出。防皱结构4的内部设置有内轴41,内轴4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压结构43,内轴41的外侧设置气压结构43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以保证薄膜在传动时内部的气体足够由二号气腔42进行传递,气压结构43远离内轴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44,内轴41的两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二号出气孔45,以将气体进行排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重力块34的设置,使得滑动轴32的重心偏下,使得本专利技术在转动时,保证一号出气孔35与扇形出气孔37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通过气压结构43与橡胶圈44的设置,使得薄膜在传送过程中,通过薄膜对橡胶圈44的表面的挤压,使得气压结构43收缩,将气体挤压进二号气腔42,由二号出气孔45放出,经过一号气腔33,由一号出气孔35喷进外壳31的内部,再由扇形出气孔37再次喷出,以对薄膜与防皱结构4的表面之间接触的区域进行降温,同时通过橡胶圈44的变形,使得橡胶圈44与内轴41之间的气体被挤压,使得气体由橡胶圈44的两端喷出,经过扇形出气孔37的阻挡,使得气体再次流在橡胶圈44的表面,以进一步进行降温。实施例2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气压结构43的内部设置有套筒431,套筒431的中部开设有内腔432,内腔432的内部滑动卡接且紧密配合设置有连接杆433,该设计用于通过连接杆433的移动,可将内腔432内的气体挤出,连接杆433远离套筒4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板4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防皱装置,包括传动齿轮(1),所述传动齿轮(1)的数量为两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所述传动轴(2)远离传动齿轮(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温结构(3),两个所述降温结构(3)之间固定连接有防皱结构(4),所述传动齿轮(1)、传动轴(2)、降温结构(3)、防皱结构(4)之间的中心线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防皱装置,包括传动齿轮(1),所述传动齿轮(1)的数量为两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所述传动轴(2)远离传动齿轮(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降温结构(3),两个所述降温结构(3)之间固定连接有防皱结构(4),所述传动齿轮(1)、传动轴(2)、降温结构(3)、防皱结构(4)之间的中心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防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结构(3)的内部设置有外壳(31),所述外壳(31)的中部设置有滑动轴(32),所述滑动轴(3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重力块(34),所述重力块(34)与滑动轴(32)为一体式设计,所述滑动轴(32)的中部开设有一号气腔(33),所述滑动轴(3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板(36),所述滑动轴(32)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号出气孔(35),所述一号出气孔(35)为倾斜设置,所述挡板(36)上与一号出气孔(35)相同位置开设有扇形出气孔(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防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皱结构(4)的内部设置有内轴(41),所述内轴(4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压结构(43),所述内轴(41)的外侧设置气压结构(43)的数量不少于六个,所述气压结构(43)远离内轴(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圈(44),所述内轴(41)的两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二号出气孔(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李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