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封闭食道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37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封闭食道胃管,包括导管,导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口,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负压引流器,导管的外侧壁上环绕导管固定设有食道封堵囊,导管的后部设有食道封堵囊充气口,食道封堵囊充气口通过第一导气管与食道封堵囊连通,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导管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设有胃封堵囊,胃封堵囊环绕导管设置,胃封堵囊位于食道封堵囊的前方,导管的后部设有胃封堵囊充气口,胃封堵囊充气口通过第二导气管与胃封堵囊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降低病人的反流误吸,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性,从而减少麻醉并发症,降低患者的麻醉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封闭食道胃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麻醉时封堵病人食道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工作中,麻醉医生会经常遇到昏迷,饱胃的病人,以及禁食水时间不够的择期手术患者或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这些病人在急诊手术时,全身麻醉以后,非常容易出现食管或胃内容物返流,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如果有大块食返流到气管内就会造成窒息,这对麻醉医生的气管插管操作和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临床中常常通过下胃管进行引流,来减少返流误吸,但如果胃内容物比较粘稠或体积较大,则胃管依然不能解决返流误吸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封闭食道胃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在麻醉时封堵病人食道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可封闭食道胃管,包括导管,导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口,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负压引流器,导管的外侧壁上环绕导管固定设有食道封堵囊,导管的后部设有食道封堵囊充气口,食道封堵囊充气口通过第一导气管与食道封堵囊连通,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导管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设有胃封堵囊,胃封堵囊环绕导管设置,胃封堵囊位于食道封堵囊的前方,导管的后部设有胃封堵囊充气口,胃封堵囊充气口通过第二导气管与胃封堵囊连通。优选的技术方案,导管的前端固定设有引导头,引流口位于导管前端的侧壁上,引导头的形状呈圆锥形,其中引导头的尖端背离导管设置,尖端为球面状。优选的技术方案,引导头的表面呈网状布满毛细槽。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导气管上连通有第一测压小囊,第一测压小囊靠近食道封堵囊充气口设置;第二导气管上连通有第二测压小囊,第二测压小囊靠近胃封堵囊充气口设置。优选的技术方案,食道封堵囊充气口以及胃封堵囊充气口内均设有单向通气装置。优选的技术方案,单向通气装置包括挡板,挡板与食道封堵囊充气口内壁或者胃封堵囊充气口内壁密封连接,挡板正中设有贯穿挡板的通气口,该挡板的内侧周边紧贴的设置有可透气的弹性膜,在该弹性膜正中有一与通气口匹配的封堵凸起。优选的技术方案,可透气的弹性膜包括弹性薄膜,弹性薄膜上均匀设有若干贯穿弹性薄膜的小孔。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均位于导管的内侧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准确封堵食道咽喉部开口处,降低病人的反流误吸,尤其是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大量食物积存在食道内,该封堵装置准确封堵食道开口处,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性,该装置有利于麻醉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更有利于高危患者的气道保护,从而减少麻醉并发症,降低患者的麻醉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管;101、引流口;102、连接部;2、食道封堵囊;3、食道封堵囊充气口;4、第一导气管;5、胃封堵囊;6、胃封堵囊充气口;7、第二导气管;8、单向通气装置;801、挡板;802、可透气的弹性模;803、封堵凸起;9、引导头;901、尖端;902、毛细槽;10、第一测压小囊;11、第二测压小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可封闭食道胃管,包括导管1,导管1的前端设有引流口101,引流口101与导管1内的通道连通,导管1的后端设有连接部102,连接部102用于连接负压引流器,通过负压引流器吸出胃内的部分容物进行引流,上述为现有技术。导管1的外侧壁上环绕导管1固定设有食道封堵囊2,导管1的后部设有食道封堵囊充气口3,食道封堵囊充气口3通过第一导气管4与食道封堵囊2连通,导管1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导管1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设有胃封堵囊5,胃封堵囊5环绕导管1设置,胃封堵囊5位于食道封堵囊2的前方,导管1的后部设有胃封堵囊充气口6,胃封堵囊充气口6通过第二导气管7与胃封堵囊5连通。将导管1插入食道,直至导管1的前端插入胃内,插入时通过刻度进行参照,食道封堵囊2位于食道中,胃封堵囊5位于胃与食道的连接口处,并位于胃内,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使食道封堵囊2膨胀塞满食道进行封堵,胃封堵囊5充气膨胀堵住胃与食道的连接口处,避免胃内容物倒吸。优选的技术方案,导管1的前端固定设有引导头9,引流口101位于导管1前端的侧壁上,引导头9的形状呈圆锥形,其中引导头9的尖端901背离导管1设置,尖端901为圆锥形装的顶点一端,尖端901为球面状,即尖端901圆润设置,没有尖锐部分,通过引导头9便于将导管1插入食道以及胃内。优选的技术方案,引导头9的表面呈网状布满毛细槽902,毛细槽902很细,与毛细血管同原理,毛细槽902呈网状布满引导头9的表面,插入导管1时,在引导头9上涂覆润滑剂,避免引起病人的不适,而毛细槽902能通过毛细现象吸附润滑剂,使润滑剂能存在与引导头9上,持续润滑。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导气管4上连通有第一测压小囊10,第一测压小囊靠10近食道封堵囊充气口3设置,充气时,通过第一测压小囊10实时观察食道封堵囊2的压力大小;第二导气管7上连通有第二测压小囊11,第二测压小囊11靠近胃封堵囊充气口6设置,充气时,通过第二测压小囊11实时观察胃封堵囊5的压力大小。优选的技术方案,食道封堵囊充气口3以及胃封堵囊充气口6内均设有单向通气装置8,便于充气之后拆除充气装置,而食道封堵囊2以及胃封堵囊5内的气不会泄露。优选的技术方案,单向通气装置8包括挡板801,挡板801与食道封堵囊充气口3内壁或者胃封堵囊充气口6内壁密封连接,挡板801正中设有贯穿挡板801的通气口,该挡板801的内侧周边紧贴的设置有可透气的弹性膜802,在该弹性膜正中有一与通气口匹配的封堵凸起803。优选的技术方案,可透气的弹性膜802包括弹性薄膜,弹性薄膜上均匀设有若干贯穿弹性薄膜的小孔。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导气管4与第二导气管7均位于导管1的内侧设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封闭食道胃管,包括导管,导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口,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导管的外侧壁上环绕导管固定设有食道封堵囊,导管的后部设有食道封堵囊充气口,食道封堵囊充气口通过第一导气管与食道封堵囊连通,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导管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设有胃封堵囊,胃封堵囊环绕导管设置,胃封堵囊位于食道封堵囊的前方,导管的后部设有胃封堵囊充气口,胃封堵囊充气口通过第二导气管与胃封堵囊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封闭食道胃管,包括导管,导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口,导管的后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导管的外侧壁上环绕导管固定设有食道封堵囊,导管的后部设有食道封堵囊充气口,食道封堵囊充气口通过第一导气管与食道封堵囊连通,导管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导管的外侧壁上还固定设有胃封堵囊,胃封堵囊环绕导管设置,胃封堵囊位于食道封堵囊的前方,导管的后部设有胃封堵囊充气口,胃封堵囊充气口通过第二导气管与胃封堵囊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封闭食道胃管,其特征在于,导管的前端固定设有引导头,引流口位于导管前端的侧壁上,引导头的形状呈圆锥形,其中引导头的尖端背离导管设置,尖端为球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封闭食道胃管,其特征在于,引导头的表面呈网状布满毛细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封闭食道胃管,其特征在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定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