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堇涵专利>正文

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36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地形探测领域,尤其是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针对现有的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在使用容易受到树木或鸟类的碰撞导致其失去飞行能力,进一步的坠毁,给使用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和资料丢失,且难以确定其坠毁的具体位置,给回收工作带来了困难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扇叶,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的底端均安装有弹力支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出现失去飞行能力时,可以通过降落伞进行缓慢降落,避免其直接坠毁,且通过挥洒在空中的颜料便于对其进行定位回收,且降落时可以同步使得气囊膨胀,通过气囊对摄像仪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地形探测
,尤其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航空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指飞行器在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航空航天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随着无人机与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数字航摄技术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无人机与航空摄影测量相结合使得“无人机数字低空遥感”成为航空遥感领域的一个崭新发展方向,无人机航拍可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灾害应急与处理、国土监察、资源开发、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的不载人飞机,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不同领域中,尤其是无人机在地形测绘方面的应用力度逐渐加大;但是现有的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在使用容易受到树木或鸟类的碰撞导致其失去飞行能力,进一步的坠毁,给使用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和资料丢失,且难以确定其坠毁的具体位置,给回收工作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在使用容易受到树木或鸟类的碰撞导致其失去飞行能力,进一步的坠毁,给使用者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和资料丢失,且难以确定其坠毁的具体位置,给回收工作带来了困难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扇叶,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的底端均安装有弹力支脚,无人机主体的底部连接有安装框体,安装框体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摄像仪,且安装框体的四个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四个凹槽内均设置有气囊,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通道,无人机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进风通道相接通的L形出风通道,进风通道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气压腔,气压腔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气压管,气压管的一端连接有四个气压支管,四个气压支管分别与四个气囊接通,无人机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紧急防护机构。优选的,所述紧急防护机构包括开设于无人机主体顶部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降落伞,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板槽,第一滑板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挡板,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档柱,两个挡柱的顶部均开设有收纳槽,两个收纳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网板,且两个收纳槽内均设置有颜料。优选的,所述无人机主体内开设有电机腔,电机腔内固定安装有双头电机,第一滑板槽与电机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同一个第一旋转孔,第一旋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旋转杆,第一挡板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固定连接有齿条,第一旋转杆的顶端延伸至矩形槽内并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双头电机的一个输出轴上焊接有小齿轮,第一旋转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电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板槽,第二滑板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与第二滑板槽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无人机主体上开设有齿轮腔,双头电机的另一个输出轴上焊接有电机轴,电机轴的一端延伸至齿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螺纹杆的另一端延伸至齿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气压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弹簧槽,弹簧槽内滑动安装有滑杆,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风帽,弹簧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通过小齿轮与大齿轮相配合,齿轮与齿条相配合,第一弹簧与固定板相配合,使得无人机在失去飞行能力后,操作者可以启动双头电机,使得无人机可以通过降落伞缓慢降落,避免其直接坠毁,且颜料可以在空中挥洒成一道标记,方便人们对无人机的回收;2、本方案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配合,螺纹杆通过螺纹孔与第二挡板相配合,使得无人机在降落伞配合下降落时,第二挡板会被同步开启,使得部分气流会从进风通道和L形出风通道流过;3、本分方案通过滑杆与第二弹簧相配合,风帽与进风通道相配合,气压管和气压分管与气囊相配合,使得气流形成的风压可以推动风帽,从而使得部分气流向气囊内填充,使得气囊膨胀后将摄像仪包裹住,避免其受损;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出现失去飞行能力时,可以通过降落伞进行缓慢降落,避免其直接坠毁,且通过挥洒在空中的颜料便于对其进行定位回收,且降落时可以同步使得气囊膨胀,通过气囊对摄像仪进行防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的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的图2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人机主体、2扇叶、3支撑杆、4弹力支脚、5安装框体、6摄像仪、7气囊、8进风通道、9L形出风通道、10气压腔、11气压管、12凹槽、13滑块、14固定板、15降落伞、16第一弹簧、17第一挡板、18挡柱、19网板、20颜料、21双头电机、22第一旋转杆、23齿条、24齿轮、25小齿轮、26大齿轮、27第二挡板、28螺纹杆、29第一锥齿轮、30第二锥齿轮、31滑杆、32风帽、33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5,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1,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扇叶2,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多个支撑杆3的底端均安装有弹力支脚4,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安装框体5,安装框体5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摄像仪6,且安装框体5的四个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四个凹槽内均设置有气囊7,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进风通道8,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进风通道8相接通的L形出风通道9,进风通道8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气压腔10,气压腔10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气压管11,气压管11的一端连接有四个气压支管,四个气压支管分别与四个气囊7接通,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紧急防护机构。本实施例中,紧急防护机构包括开设于无人机主体1顶部的凹槽12,凹槽1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13,两个滑块1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顶部设置有降落伞15,凹槽1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扇叶(2),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多个支撑杆(3)的底端均安装有弹力支脚(4),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安装框体(5),安装框体(5)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摄像仪(6),且安装框体(5)的四个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四个凹槽内均设置有气囊(7),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进风通道(8),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进风通道(8)相接通的L形出风通道(9),进风通道(8)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气压腔(10),气压腔(10)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气压管(11),气压管(11)的一端连接有四个气压支管,四个气压支管分别与四个气囊(7)接通,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紧急防护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扇叶(2),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3),多个支撑杆(3)的底端均安装有弹力支脚(4),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连接有安装框体(5),安装框体(5)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摄像仪(6),且安装框体(5)的四个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四个凹槽内均设置有气囊(7),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进风通道(8),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进风通道(8)相接通的L形出风通道(9),进风通道(8)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气压腔(10),气压腔(10)的一侧内壁上连接有气压管(11),气压管(11)的一端连接有四个气压支管,四个气压支管分别与四个气囊(7)接通,无人机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紧急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防护机构包括开设于无人机主体(1)顶部的凹槽(12),凹槽(1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13),两个滑块(1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顶部设置有降落伞(15),凹槽(1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6),第一弹簧(16)的一端与固定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板槽,第一滑板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挡板(17),固定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档柱(18),两个挡柱(18)的顶部均开设有收纳槽,两个收纳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网板(19),且两个收纳槽内均设置有颜料(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无人机地形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堇涵
申请(专利权)人:赵堇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