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调节体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09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4
一种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调节体位垫,包括支架,支架顶部前侧设置有可前后摆动的支板;支板顶部中心设置有垫体;支架侧端设置有用于显示支架和支板夹角的角度尺;支板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夹板;支板顶部左右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双向螺杆前后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双向螺杆前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转轮;双向螺杆前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右螺块和左螺块,左螺块和右螺块均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板顶部左右侧;左螺块铰接有左摆杆,右螺块铰接有右摆杆,左摆杆末端铰接于夹板前侧,右摆杆末端铰接于夹板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在装置存在的角度不可调、患肢固定不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调节体位垫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调节体位垫。
技术介绍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形成血栓,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平时也会简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阻塞血液回流且弓|起静脉壁炎症改变。多发生于四肢,尤其以下肢最为常见,因此称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凝固;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抗凝治疗为基本治疗,部分患者须手术。手术后需要抬高患肢以使静脉回流受阻或者减慢,促进静脉回流;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少液体在组织间隙的淤积。但是目前使用的患肢抬高体位垫均为海绵一体成型的支具,外层大部分为布套,其优点为取材方便,材质轻,可随意挪动,缺点为不易固定患肢,易滑脱,使用寿命短,易变形,不能及时清洗消毒,易污染。使用时间久不能达到患者需要的角度及高度。技术内容本技术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调节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顶部前侧设置有可前后摆动的支板(3);支板(3)顶部中心设置有垫体(4);支架(1)侧端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支架(1)和支板(3)夹角的角度尺(2);/n所述支板(3)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夹板(6),所述夹板(6)互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夹垫(7),所述夹板(6)顶部自前向后分别设置有多个绑带(8);/n所述支板(3)顶部左右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16),所述双向螺杆(16)前后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杆(16)前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转轮(22);所述双向螺杆(16)前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右螺块(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调节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顶部前侧设置有可前后摆动的支板(3);支板(3)顶部中心设置有垫体(4);支架(1)侧端设置有用于显示所述支架(1)和支板(3)夹角的角度尺(2);
所述支板(3)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夹板(6),所述夹板(6)互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夹垫(7),所述夹板(6)顶部自前向后分别设置有多个绑带(8);
所述支板(3)顶部左右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16),所述双向螺杆(16)前后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杆(16)前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夹紧转轮(22);所述双向螺杆(16)前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右螺块(19)和左螺块(18),所述左螺块(18)和右螺块(19)均滑动连接有滑杆(17),所述滑杆(17)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板(3)顶部左右侧;所述左螺块(18)铰接有左摆杆(20),所述右螺块(19)铰接有右摆杆(21),所述左摆杆(20)末端铰接于所述夹板(6)前侧,所述右摆杆(21)末端铰接于所述夹板(6)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调节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中部转动连接有角度螺杆(10),所述角度螺杆(10)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凤陈小倩赵蕊蕊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