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05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圆锥破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拆卸相应部件、清理堆积粉尘和油渍、检查迷宫防尘结构磨损情况、对磨损部位进行打磨、准备板材、将板材进行点焊固定并形成板材圈、检测板材圈上端高度、对板材圈进行均匀焊接整圈、清理并打磨焊缝及焊渣、预装配,检查配合情况、将相应部件进行装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修复工艺操作简单、便捷,工地无需大量工作,即可完成修复,且修复后的效果基本等同原本迷宫防尘结构,有效减少了后期维修成本,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停机时间,减小因设备停机对客户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锥破碎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在圆锥破碎主机工作过程中,破碎后的物料是在自由落体状态下,从圆锥破碎主机底部落下,再经输送装置下输送至其它地方,在圆锥破碎主机内腔中,有四个内部悬臂梁始终支撑着圆锥破碎主机内腔,使圆锥破碎主机稳固可靠、持续运行。然而正是由于悬臂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阻挡破碎后物料的下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物料逐渐在悬臂上堆积,堆积物料的速度处决于物料的含水量、含泥量、非破碎物料含量等,非破碎物料如木屑、橡胶、塑料等,当物料堆积到一定高度时,会慢慢磨损圆锥破碎主机内部的迷宫防尘结构,此外,当破碎生产线的下游设备,由于某些故障导致停机时,而圆锥破碎主机还在持续工作,破碎后的物料来不及从圆锥破碎主机底部输送出去,破碎后的物料就在圆锥破碎主机内不断堆积,从而也会磨损圆锥破碎主机的迷宫防尘结构,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时,轻则导致圆锥破碎主机迷宫密封失效,重则导致圆锥破碎主机内部进入大量泥沙,导致设备严重损坏,大大增加了后期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便捷,工地无需大量工作,即可完成修复,且修复后的效果基本等同原本迷宫防尘结构,有效减少了后期维修成本,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停机时间,减小因设备停机对客户造成的影响的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对上机架进行拆卸,然后将动锥体及动锥衬板作为第一整体一同进行拆卸,最后将旋转密封圈、偏心体和大锥齿轮作为第二整体一同进行拆卸;步骤2、清理主机架悬臂梁上的堆积物料,清理主机架内部的迷宫防尘结构磨损区域周围的粉尘及油渍,并清理干净;步骤3、检查迷宫防尘结构的磨损情况,确定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磨损部位的最低点,以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为基准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尺寸沿着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在其外侧表面上画出一圈打磨线;步骤4、沿着打磨线对磨损部位进行打磨,并将磨损部位的底面及侧面打磨平整从而在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形成有环形打磨槽,此时,环形打磨槽与迷宫防尘结构上的外侧密封槽相连通;步骤5、根据测量尺寸准备多根板材;步骤6、将板材边点焊边弯曲,从而使得板材呈弧形状点焊固定于环形打磨槽内,多根板材合围形成板材圈从而封住外侧密封槽的外侧;步骤7、以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为水平基准对板材圈上端高度进行检测,如果板材圈上端面高于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则对板材圈上端面进行打磨直至与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步骤8、沿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对点焊固定的板材圈进行均匀焊接整圈,焊高为3mm;步骤9、清理板材圈上的焊缝、焊渣,并打磨凸出部位的焊缝,确保焊缝不超出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边缘;步骤10、将多块橡皮泥沿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均匀放置于板材圈上端面,然后将第二整体缓缓放下,放下之后再缓缓提起来,检查橡皮泥压痕情况,确保每个橡皮泥压痕的最小厚度与规定尺寸相符;步骤11、将第二整体及第一整体依次装配于主机架上,并转动几圈,检查配合情况,确保板材圈不与旋转密封圈发生干涉;步骤12、将上机架装配于主机架上。进一步的,步骤4、步骤7及步骤9中均采用打磨机进行打磨。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的板材边点焊边弯曲过程中,依次在外侧密封槽内放置有与外侧密封槽间距相一致的多个弧形垫块,并使板材在每一次的弯曲过程中与相对应的弧形垫块相抵接。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的板材边点焊边弯曲过程中,可通过夹紧工装对板材进行夹紧并使板材逐渐弯曲。进一步的,夹紧工装包括固定块、夹紧块和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一端与夹紧块可转动的连接,调节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并活动连接有拨杆,调节螺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的板材边点焊边弯曲的过程中,可通过外圆工装实时对板材的弯曲弧度进行检测,并及时对板材的弯曲弧度进行校正。进一步的,外圆工装包括弧形定位块、活动块和检测杆,弧形定位块外径与迷宫防尘结构内径相一致,弧形定位块内侧面开设有截面呈T字型的弧形滑槽,弧形定位块内侧面、弧形滑槽与弧形定位块外侧面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弧形定位块外侧面上部边沿向外凸出并形成有弧形端板,活动块上固定设有与弧形滑槽相适配的弧形滑块,活动块与弧形定位块滑动配合,检测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检测板且另一端可移动的穿过活动块,检测杆上于活动块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进一步的,步骤7中采用水平尺进行检测。进一步的,步骤3和步骤10中均采用深度尺进行测量。进一步的,步骤10中的规定尺寸为两毫米。由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操作简单、便捷,工地无需大量工作,即可完成修复,且修复后的效果基本等同原本迷宫防尘结构,且无需对整个主机架进行更换,有效减少了后期维修成本,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停机时间,减小因设备停机对客户造成的影响;在修复过程中,通过弧形垫块的设置,由此可确保外侧密封槽的间距,保证后续密封条的顺利安装;由于迷宫防尘密封结构呈圆形状,通过夹紧工装的设置,方便使直的板材逐渐弯曲成弧形,从而便于后续将板材与迷宫防尘结构进行点焊固定;通过外圆工装的设置,可实时对点焊中的板材的弯曲弧度进行检测,并及时对板材的弯曲弧度进行校正,从而确保点焊固定之后的板材圈的外圆圆度;通过橡皮泥的设置,便于检测板材圈上端面与旋转密封圈之间的间距,避免板材圈对旋转密封圈造成干涉,确保旋转密封圈的转动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的修复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夹紧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外圆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迷宫防尘结构的磨损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完成局部示意图。图中:11-上机架;12-第一整体;121-动锥体;122-动锥衬板;13-第二整体;131-旋转密封圈;132-偏心体;133-大锥齿轮;14-主机架;141-悬臂梁;142-迷宫防尘结构;143-外侧密封槽;144-磨损部位;2-板材;21-板材圈;3-弧形垫块;4-夹紧工装;41-固定块;411-弧形槽;42-夹紧块;43-调节螺杆;44-拨杆;5-外圆工装;51-弧形定位块;511-弧形滑槽;512-弧形端板;52-活动块;521-弧形滑块;53-检测杆;531-检测板;54-锁紧螺母;6-堆积物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对上机架11进行拆卸,然后将动锥体121及动锥衬板122作为第一整体12一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首先对上机架进行拆卸,然后将动锥体及动锥衬板作为第一整体一同进行拆卸,最后将旋转密封圈、偏心体和大锥齿轮作为第二整体一同进行拆卸;/n步骤2、清理主机架悬臂梁上的堆积物料,清理所述主机架内部的迷宫防尘结构磨损区域周围的粉尘及油渍,并清理干净;/n步骤3、检查所述迷宫防尘结构的磨损情况,确定所述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磨损部位的最低点,以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为基准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尺寸沿着所述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在其外侧表面上画出一圈打磨线;/n步骤4、沿着所述打磨线对所述磨损部位进行打磨,并将所述磨损部位的底面及侧面打磨平整从而在所述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形成有环形打磨槽,此时,所述环形打磨槽与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的外侧密封槽相连通;/n步骤5、根据所述测量尺寸准备多根板材;/n步骤6、将所述板材边点焊边弯曲,从而使得所述板材呈弧形状点焊固定于所述环形打磨槽内,多根所述板材合围形成板材圈从而封住所述外侧密封槽的外侧;/n步骤7、以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为水平基准对所述板材圈上端高度进行检测,如果所述板材圈上端面高于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则对所述板材圈上端面进行打磨直至与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n步骤8、沿所述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对点焊固定的所述板材圈进行均匀焊接整圈,焊高为3mm;/n步骤9、清理所述板材圈上的焊缝、焊渣,并打磨凸出部位的所述焊缝,确保所述焊缝不超出所述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边缘;/n步骤10、将多块橡皮泥沿所述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均匀放置于所述板材圈上端面,然后将所述第二整体缓缓放下,放下之后再缓缓提起来,检查所述橡皮泥压痕情况,确保每个所述橡皮泥压痕的最小厚度与规定尺寸相符;/n步骤11、将所述第二整体及所述第一整体依次装配于所述主机架上,并转动几圈,检查配合情况,确保所述板材圈不与所述旋转密封圈发生干涉;/n步骤12、将所述上机架装配于所述主机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对上机架进行拆卸,然后将动锥体及动锥衬板作为第一整体一同进行拆卸,最后将旋转密封圈、偏心体和大锥齿轮作为第二整体一同进行拆卸;
步骤2、清理主机架悬臂梁上的堆积物料,清理所述主机架内部的迷宫防尘结构磨损区域周围的粉尘及油渍,并清理干净;
步骤3、检查所述迷宫防尘结构的磨损情况,确定所述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磨损部位的最低点,以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为基准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尺寸沿着所述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在其外侧表面上画出一圈打磨线;
步骤4、沿着所述打磨线对所述磨损部位进行打磨,并将所述磨损部位的底面及侧面打磨平整从而在所述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形成有环形打磨槽,此时,所述环形打磨槽与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的外侧密封槽相连通;
步骤5、根据所述测量尺寸准备多根板材;
步骤6、将所述板材边点焊边弯曲,从而使得所述板材呈弧形状点焊固定于所述环形打磨槽内,多根所述板材合围形成板材圈从而封住所述外侧密封槽的外侧;
步骤7、以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为水平基准对所述板材圈上端高度进行检测,如果所述板材圈上端面高于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则对所述板材圈上端面进行打磨直至与所述迷宫防尘结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步骤8、沿所述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对点焊固定的所述板材圈进行均匀焊接整圈,焊高为3mm;
步骤9、清理所述板材圈上的焊缝、焊渣,并打磨凸出部位的所述焊缝,确保所述焊缝不超出所述迷宫防尘结构外侧表面边缘;
步骤10、将多块橡皮泥沿所述迷宫防尘结构的圆周方向均匀放置于所述板材圈上端面,然后将所述第二整体缓缓放下,放下之后再缓缓提起来,检查所述橡皮泥压痕情况,确保每个所述橡皮泥压痕的最小厚度与规定尺寸相符;
步骤11、将所述第二整体及所述第一整体依次装配于所述主机架上,并转动几圈,检查配合情况,确保所述板材圈不与所述旋转密封圈发生干涉;
步骤12、将所述上机架装配于所述主机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锥主机迷宫防尘结构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所述步骤7及所述步骤9中均采用打磨机进行打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华君吴国富江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