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863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涉及CT机技术领域,包括头托、第一气囊、第二气囊、气管、气泵、控制手柄,CT机台顶部靠近CT机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托,头托的顶部沿CT机台的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两侧壁上均镶嵌设有第一气囊,弧形凹槽的底面上靠近CT机台的一端设有第二气囊,CT机台的底部设有气泵,气泵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均通过气管连通,气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控制手柄分别与气泵、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固定头部,同时不会对被检查者的头部造成损伤;同时能够缓解被检查者颈部的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CT机
,具体为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CT机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机,作为目前常用的检查装置之一,在进行CT检查时,如进行头部检查时,需要对被检查人员的头部进行定位,使检查顺利进行。现有技术中,通常由人员自身确定位置后定位不动,在检查时,由于头部检查时间长而移动头部,造成检查结果不合格,需要重新检查,费时费力,且被检查人员自身固定头部时间长易疲劳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用于CT机上固定头部,所述CT机包括CT机体1、CT机台2,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头托3、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气管6、气泵7、控制手柄8,所述CT机台2顶部靠近所述CT机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头托3,所述头托3的顶部沿所述CT机台2的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301,所述弧形凹槽301的两侧壁上均镶嵌设有所述第一气囊4,所述弧形凹槽301的底面上靠近所述CT机台2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气囊5,所述CT机台2的底部设有所述气泵7,所述气泵7与所述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均通过所述气管6连通,所述气管6内设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控制手柄8分别与所述气泵7、压力传感器9电性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手柄8内设有单片机10,所述控制手柄8的外壁上设有显示屏11、控制按钮12,所述单片机10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9、显示屏1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12与所述气泵7电性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弧形凹槽301的底部设有柔性保护垫13。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柔性保护垫13采用无纺布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被检查者躺在CT机台上,其头部放在弧形凹槽内,弧形凹槽两侧的第一气囊充气后鼓起,进而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固定头部,同时不会对被检查者的头部造成损伤;同时第二气囊位于被检查者的脖颈之下,充气后能托住被检查者的脖颈,在固定头部的同时,能够缓解被检查者颈部的疲劳。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与CT机的外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的A-A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的控制手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的系统图。图中:1、CT机体;2、CT机台;3、头托;301、弧形凹槽;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气管;7、气泵;8、控制手柄;9、压力传感器;10、单片机;11、显示屏;12、控制按钮;13、柔性保护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用于CT机上固定头部,CT机包括CT机体1、CT机台2,本技术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头托3、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气管6、气泵7、控制手柄8,CT机台2顶部靠近CT机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托3,头托3的顶部沿CT机台2的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301,弧形凹槽301的两侧壁上均镶嵌设有第一气囊4,弧形凹槽301的底面上靠近CT机台2的一端设有第二气囊5,CT机台2的底部设有气泵7,气泵7与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均通过气管6连通,气管6内设有压力传感器9,控制手柄8分别与气泵7、压力传感器9电性连接;控制手柄8内设有单片机10,控制手柄8的外壁上设有显示屏11、控制按钮12,单片机10分别与压力传感器9、显示屏11电性连接,控制按钮12与气泵7电性连接;弧形凹槽301的底部设有柔性保护垫13,柔性保护垫13可采用无纺布制成,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无毒无刺激性、可循环再用等特点。本技术实施例中,被检查者躺在CT机台2上,其头部放在弧形凹槽301内,弧形凹槽301两侧的第一气囊4充气后鼓起,进而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固定头部,同时不会对被检查者的头部造成损伤;同时第二气囊5位于被检查者的脖颈之下,充气后能托住被检查者的脖颈,在固定头部的同时,能够缓解被检查者颈部的疲劳;本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9检测气管6中的压力,防止气管6、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内的压力过高,对被检查者造成不适,压力传感器9将压力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发送至单片机10,单片机10将此压力信号发送至显示屏11上显示,操作者可根据显示屏11上显示的压力或被检查者的感受,通过控制按钮12控制气泵7的启停;本技术实施例中,气泵7以及控制手柄8的电源可通过CT机的电源供电,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用于CT机上固定头部,所述CT机包括CT机体(1)、CT机台(2),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托(3)、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气管(6)、气泵(7)、控制手柄(8),所述CT机台(2)顶部靠近所述CT机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头托(3),所述头托(3)的顶部沿所述CT机台(2)的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301),所述弧形凹槽(301)的两侧壁上均镶嵌设有所述第一气囊(4),所述弧形凹槽(301)的底面上靠近所述CT机台(2)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气囊(5),所述CT机台(2)的底部设有所述气泵(7),所述气泵(7)与所述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均通过所述气管(6)连通,所述气管(6)内设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控制手柄(8)分别与所述气泵(7)、压力传感器(9)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机用头部固定装置,用于CT机上固定头部,所述CT机包括CT机体(1)、CT机台(2),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托(3)、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气管(6)、气泵(7)、控制手柄(8),所述CT机台(2)顶部靠近所述CT机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头托(3),所述头托(3)的顶部沿所述CT机台(2)的长度方向设有弧形凹槽(301),所述弧形凹槽(301)的两侧壁上均镶嵌设有所述第一气囊(4),所述弧形凹槽(301)的底面上靠近所述CT机台(2)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气囊(5),所述CT机台(2)的底部设有所述气泵(7),所述气泵(7)与所述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均通过所述气管(6)连通,所述气管(6)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龙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