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83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其上鞍壁、下鞍壁、中间弧形过渡段为鞍形一体结构,上层舌叶、下层舌叶均沿上鞍壁内壁均匀分布且向支撑柱方向交汇;上层舌叶、下层舌叶旋向相反,支撑柱沿轴线设置且贯穿上层舌叶、下层舌叶;标准横向舌叶两端和中间弧形过渡段连接,短弧片上下交错固定在支撑柱上,长弧片上下交错将支撑柱拢在内;中间弧形过渡段开有上层窗孔和下层窗孔,上层窗孔和下层窗孔之间的隔栅上开有横向流道槽,两个标准横向舌叶之间形成中间窗孔,上层窗孔、中间窗孔、下层窗孔沿垂直方向交错设置。当流体经过填料表面时会被填料收集与再分布,增大分离流量,提升分离效率,起到小型液体再分布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填料塔中的填料,特别涉及一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
技术介绍
填料是改变流体的流动状态,增强其湍流程度,增大两相接触面积的重要物质。气液两相在填料中分布的越均匀,填料的传质效果就越好,填料塔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升高。实际生产中,因填料原因导致的气液分布不均、乱堆过程中的重合、架桥、壁流等不稳定现象严重制约了填料塔的正常运行,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须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下市面常见的鲍尔环填料,虽然其具备通量大、阻力小的特性,但却由于其上下鞍壁因结构等问题在乱堆过程中产生重合现象,且填料堆积在填料塔时,不同填料之间极易产生线接触,导致壁流等诸多问题,此外,气液的集中和再分布也受到严重阻碍,分离流量体积不断缩小,传质效率降低,自我调节能力变差,存在诸多缺陷。另一种广泛使用的矩鞍形填料,装置的应力过于集中,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受力结构急需改善,况且当相邻两个填料背对背,将会导致两个填料之前出现较大的空隙,即出现架桥现象,导致气液接触面积严重变小,流体流过填料表面严重受阻,传质效率亦急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脉一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这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用来解决目前普遍在用的填料存在架桥现象、壁流现象及其在乱堆过程中的出现重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包括包括上鞍壁、上层舌叶、标准横向舌叶、下层舌叶、下鞍壁、中间弧形过渡段、支撑柱,上鞍壁、下鞍壁、中间弧形过渡段为鞍形一体结构,上层舌叶和上鞍壁连接,上层舌叶沿上鞍壁内壁均匀分布且向支撑柱方向交汇;下层舌叶和下鞍壁连接,下层舌叶沿下鞍壁内壁均匀分布且向支撑柱方向交汇,上层舌叶、下层舌叶旋向相反,支撑柱沿轴线设置且贯穿上层舌叶、下层舌叶;标准横向舌叶两端和中间弧形过渡段连接,两个标准横向舌叶间隔设置;上面的标准横向舌叶下部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上短弧片,上面的标准横向舌叶下部另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上长弧片,上短弧片延伸至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上长弧片内弯与支撑柱相切固定在一起,下面的标准横向舌叶上部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下长弧片,下面的标准横向舌叶上部另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下短弧片,下短弧片延伸至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下长弧片内弯与支撑柱相切固定在一起,上短弧片与下短弧片上下交错固定在支撑柱上,上长弧片、下长弧片上下交错将支撑柱拢在内;中间弧形过渡段沿圆弧方向开有上层窗孔和下层窗孔,上层窗孔和下层窗孔之间的隔栅上开有横向流道槽,两个标准横向舌叶之间形成中间窗孔,上层窗孔、中间窗孔、下层窗孔沿垂直方向交错设置。上述方案中上层舌叶向内弯曲,下层舌叶向内弯曲,上层舌叶和下层舌叶交错布置。上述方案上鞍壁的直径小于下鞍壁的直径。上述方案标准横向舌叶内壁设置短舌叶,短舌叶指向支撑柱。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将鲍尔环填料与环矩鞍填料相结合,设计出的分错内伸舌叶结构经论证有效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在中间弧形过渡段也开设了横向侧壁流道槽,进一步的增大了填料的空隙率,同时为了防止其间隙过大而导致气液不能充分接触,而降低传质效率,在其结构内部设计了舌叶、标准横向舌叶、弧片和支撑柱。2.本专利技术采用变径结构来减少由于架桥现象而引起的填料塔效率降低的现象,即该填料散装在填料塔中,架桥现象不易发生,而中间的弧形结构,既能保证了填料的空隙率,又能改善气液的分布性能,通过加入支撑柱的方式,增强了填料的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符合经济原则,具有实际的生产意义。3.本专利技术主体通过填料表面采用环矩鞍填料,鞍壁上开出两层带有内伸的舌叶形状的舌叶层,标准横向舌叶与支撑柱相连接,在鞍壁上开孔可以改善填料层内部两相流的流动情况,适当的减少压力降,同时窗孔方向也是错开分布,增加支撑柱以提高填料受压能力,正面掏开横向流道槽使流体流过填料表面更加顺畅,当流体经过填料表面时会被填料收集与再分布,可增大分离流量,提升分离效率,实现填料的自我流体调节,起到小型液体再分布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向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反向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上鞍壁,2—上层舌叶,3—标准横向舌叶,4—下层舌叶,5—下鞍壁,6—支撑柱,7—横向流道槽,8—上层窗孔,9—中间窗孔,10—下层窗孔,11—上短弧片,12—上长弧片,13—下短弧片,14—下长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结合图1-图3所示,这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包括包括上鞍壁1、上层舌叶2、标准横向舌叶3、下层舌叶4、下鞍壁5、中间弧形过渡段、支撑柱6,上鞍壁1、下鞍壁5、中间弧形过渡段为鞍形一体结构,三个上层舌叶2和上鞍壁1连接,三个上层舌叶2沿上鞍壁1圆弧段均匀分布,三个下层舌叶4和下鞍壁5连接,三个下层舌叶4沿下鞍壁5圆弧段均匀分布,标准横向舌叶3两端和中间弧形过渡段连接,支撑柱6沿轴线贯穿上层舌叶2、下层舌叶4;中间弧形过渡段沿圆弧方向开有上层窗孔8和下层窗孔10,上层窗孔8和下层窗孔10之间的隔栅上开有横向流道槽7。当载荷布置在结构时,上下层舌叶和标准横向舌叶3可使气液的分布得到改善,壁流趋势也随之改变。标准横向舌叶3可以很好的对气液进行集中和再分布防止应力集中的现象,中间弧形过渡段的横向导流槽7,进一步增大了填料的孔隙率,具有更大的传质接触面积,增大了分离流量,提高了分离效率,实现填料自我流体调节。两个标准横向舌3叶间隔设置;上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下部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上短弧片11,上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下部另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上长弧片12,上短弧片11延伸至与支撑柱6固定连接,上长弧片12内弯与支撑柱6相切固定在一起,下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上部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下长弧片14,下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上部另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下短弧片13,下短弧片13延伸至与支撑柱6固定连接,下长弧片14内弯与支撑柱6相切固定在一起,上短弧片11与下短弧片13上下交错固定在支撑柱6上,上长弧片12、下长弧片14上下交错将支撑柱6拢在内标准横向舌叶内壁设置短舌叶,短舌叶指向支撑柱6。两个标准横向舌叶3之间形成中间窗孔9,上层窗孔8、中间窗孔9、下层窗孔10沿垂直方向交错设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层舌叶层结构,将鲍尔环填料与环矩鞍填料相结合,上下两层是旋向相反的舌叶层,每层的舌叶均匀分布在鞍壁上,交汇于支撑柱6。当载荷布置在结构时,可起到气液的收集与再分布作用,壁流趋势也随之改变。本实施方式中上鞍壁1的直径小于下鞍壁5的直径,采用上下鞍壁外径不同可以有效的防止架桥现象的产生,中间的弧形过渡段,既保证了填料的空隙率,又能改善气液的分布性能。气液两相在填料中分布均匀,填料塔的工作效率就高,若能让气液两相始终是均匀分布,就能保证填料的传质效率高。本专利技术通过上下开设旋向相反、错位分布的两层舌叶,实现对气液的集中和再分布;弧形过渡段设置是为了减少应力集中、改善受力结构、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其特征在于:这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包括包括上鞍壁(1)、上层舌叶(2)、标准横向舌叶(3)、下层舌叶(4)、下鞍壁(5)、中间弧形过渡段、支撑柱(6),上鞍壁(1)、下鞍壁(5)、中间弧形过渡段为鞍形一体结构,上层舌叶(2)和上鞍壁(1)连接,上层舌叶(2)沿上鞍壁内壁均匀分布且向支撑柱(6)方向交汇;下层舌叶(4)和下鞍壁(5)连接,下层舌叶(4)沿下鞍壁内壁均匀分布且向支撑柱(6)方向交汇,上层舌叶(2)、下层舌叶(4)旋向相反,支撑柱(6)沿轴线设置且贯穿上层舌叶(2)、下层舌叶(4);标准横向舌叶(3)两端和中间弧形过渡段连接,两个标准横向舌叶(3)间隔设置;上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下部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上短弧片(11),上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下部另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上长弧片(12),上短弧片(11)延伸至与支撑柱(6)固定连接,上长弧片(12)内弯与支撑柱(6)相切固定在一起,下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上部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下长弧片(14),下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上部另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下短弧片(13),下短弧片(13)延伸至与支撑柱(6)固定连接,下长弧片(14)内弯与支撑柱(6)相切固定在一起,上短弧片(11)与下短弧片(13)上下交错固定在支撑柱(6)上,上长弧片(12)、下长弧片(14)上下交错将支撑柱(6)拢在内;中间弧形过渡段沿圆弧方向开有上层窗孔(8)和下层窗孔(10),上层窗孔(8)和下层窗孔(10)之间的隔栅上开有横向流道槽(7),两个标准横向舌叶(3)之间形成中间窗孔(9),上层窗孔(8)、中间窗孔(9)、下层窗孔(10)沿垂直方向交错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其特征在于:这种分错内伸舌叶环矩鞍填料包括包括上鞍壁(1)、上层舌叶(2)、标准横向舌叶(3)、下层舌叶(4)、下鞍壁(5)、中间弧形过渡段、支撑柱(6),上鞍壁(1)、下鞍壁(5)、中间弧形过渡段为鞍形一体结构,上层舌叶(2)和上鞍壁(1)连接,上层舌叶(2)沿上鞍壁内壁均匀分布且向支撑柱(6)方向交汇;下层舌叶(4)和下鞍壁(5)连接,下层舌叶(4)沿下鞍壁内壁均匀分布且向支撑柱(6)方向交汇,上层舌叶(2)、下层舌叶(4)旋向相反,支撑柱(6)沿轴线设置且贯穿上层舌叶(2)、下层舌叶(4);标准横向舌叶(3)两端和中间弧形过渡段连接,两个标准横向舌叶(3)间隔设置;上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下部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上短弧片(11),上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下部另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上长弧片(12),上短弧片(11)延伸至与支撑柱(6)固定连接,上长弧片(12)内弯与支撑柱(6)相切固定在一起,下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上部一端的内伸分支形成下长弧片(14),下面的标准横向舌叶(3)上部另一端的内伸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颖红林李伟魏雪赵栋郑健田胜韩一乐杨召宋一凡郑军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