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燃煤电厂的新型氨法脱碳富液再生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790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燃煤电厂的新型氨法脱碳富液再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产生加热蒸汽,锅炉排污水进入扩容器,扩容器生成的蒸汽输送至再生塔,剩余的排污水与脱碳富液换热;2)再生脱碳富液,脱碳富液与排污水换热,经喷嘴从再生塔的上部喷入再生塔内,与蒸汽逆向接触,分解生成的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燃煤电厂的新型氨法脱碳富液再生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碳富液再生工艺,特别涉及新型氨法脱碳富液再生工艺。
技术介绍
氨法脱碳属于燃烧后脱碳,是控制燃煤电厂CO2排放的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氨水溶液吸收分离燃煤烟气中的CO2,并在吸收液中形成氨基甲酸铵、碳酸氢铵等产物,再通过吸收产物的受热分解,实现CO2的富集回收和吸收液再生。与其他脱碳工艺相比,氨法脱碳具有对现有电厂改动小,吸收液成本低廉、吸收负载高、不易氧化降解、对设备腐蚀小等优点。此外,氨水溶液还可以综合脱除烟气中的CO2、SO2、NOx等多种污染物。但该方法仍能面临以下瓶颈问题:1、脱碳富液再生能耗过高。传统热再生工艺抽取汽轮机末级低压蒸汽加热蒸发一部分脱碳富液。产生的汽气混合物通过与富液的逆向接触将热量传递给脱碳富液,使得脱碳产物受热分解并释放出CO2。其中大量热量浪费于提高溶液中水的显热与汽化潜热。2、传统热再生工艺加热一部分脱碳富液产生蒸汽,使得再生温度较高,导致了大量NH3逃逸,并造成吸收工质损失。逃逸的NH3与冷凝水及CO2易生成NH4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燃煤电厂的新型氨法脱碳富液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产生加热蒸汽,锅炉排污废水首先由锅炉排出,进入第一级扩容器,可根据再生的需求调节第一级扩容器工作压力,通过闪蒸作用,锅炉排污废水在第一级扩容器中减压减温,部分排污废水变成蒸汽并输送至除氧器回收,其余排污废水以自流方式继续流向第二级扩容器,第二级扩容器生成的蒸汽输送至再生塔进行汽提,剩余的排污废水与脱碳富液换热后,送至管道加热;/n步骤2)再生脱碳富液,脱碳富液首先与再生后的吸收液换热,再与排污废水换热,随后,脱碳富液经喷嘴从再生塔的上部喷入再生塔内,与第二级扩容器由再生塔下部送入的蒸汽逆向接触,同时在再生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燃煤电厂的新型氨法脱碳富液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产生加热蒸汽,锅炉排污废水首先由锅炉排出,进入第一级扩容器,可根据再生的需求调节第一级扩容器工作压力,通过闪蒸作用,锅炉排污废水在第一级扩容器中减压减温,部分排污废水变成蒸汽并输送至除氧器回收,其余排污废水以自流方式继续流向第二级扩容器,第二级扩容器生成的蒸汽输送至再生塔进行汽提,剩余的排污废水与脱碳富液换热后,送至管道加热;
步骤2)再生脱碳富液,脱碳富液首先与再生后的吸收液换热,再与排污废水换热,随后,脱碳富液经喷嘴从再生塔的上部喷入再生塔内,与第二级扩容器由再生塔下部送入的蒸汽逆向接触,同时在再生塔内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脱碳产物分解释放CO2、部分NH3也受热溢出;产生的气态物质由再生塔上部输出,同时产生的再生吸收液从再生塔下部输出用作与脱碳富液的首次换热;
步骤3)分离与提纯CO2,分解产生的气态物质由再生塔的上部送入第一级旋风分离器,从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中下部流出送至第二级旋风分离器的上部,并从第二旋风分离器的中下部流出,同时,通过第一级旋风分离器上部的喷嘴和第二级旋风分离器上部的喷嘴喷入水,与待分离的气体顺流接触,完成CO2与NH3的分离,分离后的CO2气体由除雾器除去携带的液滴,再经压缩机压缩后输送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寅刘伟豪李小川刘向东沈超群房文健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