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76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属于石油化工领域领域。所述装置包括:进气源管(1)、底流汇管(2)和多个旋流器(3);所述进气源管(1)为螺旋管道,所述进气源管(1)的管口(11)为进气口,所述进气源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12);所述进气源管(1)的多个出气口(12)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器(3)的入口(31)连通;所述多个旋流器(3)中每个旋流器(3)的底流口(32)与所述底流汇管(2)连通。如此,气体通过进气源管(1)进入多个旋流器(3)中后,会使得每个旋流器(3)内的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含量相同,从而可以使得气液分离装置整体的分离效率较高,而且分离出的液体也便于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装置
本申请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采用氢气循环的单段和两段工艺技术对油品进行深度加氢精制。而在加氢过程中循环氢会夹带重烃等分散相颗粒,这些颗粒的存在不仅会增加助剂的消耗和原料的损失,还会给下游设备的长周期高效稳定运转带来很大的危害,也会影响加氢反应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循环氢进行气液分离,从而分离出其中所夹带的分散相颗粒。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分离器。该分离器包括筒体、上管板、下管板和多个旋流器,筒体的顶部具有进气口,筒体的底部具有出液口。其中,上管板和下管板将筒体分为三个腔室,上管板与筒体的顶部之间为第一腔室,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为第二腔室,下管板与筒体的底部之间为第三腔室。多个旋流器位于第二腔室内,且多个旋流器的入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多个旋流器的底流口与第三腔室连通。然而,上述分离器中,多个旋流器直接连接在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当气体从筒体的顶部的进气口进入第一腔室后,会直接从第一腔室进入多个旋流器进行气液分离。由于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通常分布不均,即气液混合不均,所以导致进入多个旋流器中每个旋流器内的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含量不同。如此,会导致多个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不同,进而导致整体的分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每个旋流器内的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含量不同,导致整体的分离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进气源管、底流汇管和多个旋流器;所述进气源管为螺旋管道,所述进气源管的管口为进气口,所述进气源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所述进气源管的多个出气口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多个旋流器中每个旋流器的底流口与所述底流汇管连通。可选地,所述底流汇管为螺旋管道,所述底流汇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液口,所述底流汇管的管口为出液口;所述底流汇管的多个进液口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管的底流口连通。可选地,所述底流汇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底流汇管中每个底流汇管的一个管口为进液口,所述多个底流汇管中每个底流汇管的另一个管口为出液口;所述多个底流汇管的进液口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管的底流口连通。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侧边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侧边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三个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一腔室为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的顶部之间的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二腔室为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三腔室为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腔室;所述进气源管、所述底流汇管和所述多个旋流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气源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底流汇管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可选地,所述多个旋流器中每个旋流器的溢流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轴和多个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固定轴中每个第二固定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侧壁连接,所述多个第二固定轴中每个第二固定轴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源管的管壁连接。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固定轴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流汇管的管壁连接。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传递管道和导管;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罐,所述收集罐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收集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口;所述收集罐的第一出口与所述传递管道连通,所述收集罐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导管连通。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滑阀,所述滑阀位于所述导管内。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扩压器,所述扩压器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扩压器的入口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扩压器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进气源管的管口为进气口,所以当气体进入该气液分离装置时,会先进入进气源管。由于进气源管为螺旋管道,所以在进气源管中会发生Dean旋流效应,因而气体会在进气源管中发生二次旋流,如此会使得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即使得气液混合比较均匀。又由于进气源管的多个出气口一一与多个旋流器的入口连通,因此从进气源管进入多个旋流器中每个旋流器的气体中的分散相颗粒含量比较接近。如此,会使得多个旋流器中每个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比较接近,进而会使得整体的分离效率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多个旋流器中每个旋流器的底流口与底流汇管连通,从而可以便于收集分离出的液体。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不但可以高效率的进行气液分离,而且分离出的液体也便于收集。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气液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气液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气液分离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进气源管;11:进气源管的管口;12:进气源管的出气口;2:底流汇管;21:底流汇管的管口;3:旋流器;31:旋流器的入口;32:旋流器的底流口;33:旋流器的溢流口;4:壳体;41:第一腔室;42:第二腔室;43:第三腔室;44:进气口;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出气口;8:第一固定轴;81:第一固定轴的第一端;82:第一固定轴的第二端;9:第二固定轴;91:第二固定轴的第一端;92:第二固定轴的第二端;10:第三固定轴;101:第三固定轴的第一端;102:第三固定轴的第二端;11:传递管道;12:导管;13:收集罐;14:滑阀;141:阀座;142:阀球;143:弹簧;144:限定部位;15:扩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进气源管(1)、底流汇管(2)和多个旋流器(3);/n所述进气源管(1)为螺旋管道,所述进气源管(1)的管口(11)为进气口,所述进气源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12);/n所述进气源管(1)的多个出气口(12)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器(3)的入口(31)连通;/n所述多个旋流器(3)中每个旋流器(3)的底流口(32)与所述底流汇管(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进气源管(1)、底流汇管(2)和多个旋流器(3);
所述进气源管(1)为螺旋管道,所述进气源管(1)的管口(11)为进气口,所述进气源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12);
所述进气源管(1)的多个出气口(12)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器(3)的入口(31)连通;
所述多个旋流器(3)中每个旋流器(3)的底流口(32)与所述底流汇管(2)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流汇管(2)为螺旋管道,所述底流汇管(2)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液口,所述底流汇管(2)的管口(21)为出液口;
所述底流汇管(2)的多个进液口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管(3)的底流口(32)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流汇管(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底流汇管(2)中每个底流汇管(2)的一个管口为进液口,所述多个底流汇管(2)中每个底流汇管(2)的另一个管口为出液口;
所述多个底流汇管(2)的进液口一一与所述多个旋流管(3)的底流口(32)连通。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4)、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
所述第一隔板(5)的侧边和所述第二隔板(6)的侧边均与所述壳体(4)的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5)和所述第二隔板(6)将所述壳体(4)的内腔分隔为三个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一腔室(41)为所述第一隔板(5)与所述壳体(4)的顶部之间的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二腔室(42)为所述第一隔板(5)与所述第二隔板(6)之间的腔室,所述三个腔室中的第三腔室(43)为所述第二隔板(6)与所述壳体(4)的底部之间的腔室;
所述进气源管(1)、所述底流汇管(2)和所述多个旋流器(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42)内;所述壳体(4)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44),所述第一隔板(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气源管(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玉龙谢崇亮辛若凯李铁森汪华林李剑平王书旭王德会张靖遆王强董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