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永章专利>正文

一种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76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餐饮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漏斗;一种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漏斗本体下端设置有底盘,所述漏斗本体下端呈锥状,底盘安装在漏斗本体锥状段的最下端,底盘周侧突出漏斗本体并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至少转动设置有两个挂耳;所述底盘和漏斗本体的锥状段之间形成安置区,挂耳安置在安置区内,转动挂耳,挂耳从安置区移出,当挂耳均向外转出时,挂耳可支撑漏斗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适用更多容器口径的漏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斗
本技术属于餐饮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漏斗。
技术介绍
现在人们喜欢喝茶,咖啡或汤,在餐饮用具中,很多人选择了过滤漏斗来滤去茶、咖啡和汤中的残渣。但市面上一般的漏斗所能适配的杯口或碗口大小十分有限,往往多个杯或碗需要多个漏斗来满足使用的需要,这样就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适用更多容器口径的漏斗。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漏斗,包括漏斗本体,漏斗本体下端设置有底盘,所述漏斗本体下端呈锥状,底盘安装在漏斗本体锥状段的最下端,底盘周侧突出漏斗本体并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至少转动设置有两个挂耳。所述底盘和漏斗本体的锥状段之间形成安置区,挂耳安置在安置区内,转动挂耳,挂耳从安置区移出,当挂耳均向外转出时,挂耳可支撑漏斗本体。进一步的是:所述挂耳铰接于底盘的支撑部上,挂耳的一端铰接在支撑部上,挂耳可以以铰接端为轴进行侧向转动。进一步的是:所述挂耳转动平面与支撑部所在平面平行。进一步的是:所述漏斗本体的锥状段上设置有滤孔。进一步的是:所述挂耳下方设置有软性支撑体。进一步的是:所述底盘包括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安装部与漏斗本体锥状段最下端固定连接,且安装部低于支撑部。进一步的是:所述滤孔直径为13微米至4000微米。进一步的是:所述漏斗本体包括圆筒和圆筒下方的锥状段,锥状段最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进一步的是:所述圆筒上端设置有手抓环。进一步的是:所述底盘上均匀设置有三个所述挂耳,调节挂耳实际转出高度以适应不同开口大小的外接杯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可稳定的架设在杯口或碗口处,通过漏斗本体对茶、咖啡或汤进行过滤;通过旋转式挂耳设计,漏斗可以满足更多口径的杯或碗,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并且,本技术采用了隐藏式的结构进行安置挂耳,在未使用状态/挂耳未旋出的状态下,挂耳安置在安置区内,即使漏斗本体发生碰撞,也不会撞击挂耳及挂耳的铰接位置,保证了挂耳的安置稳定性。2、本技术的滤孔选择孔径为13微米至4000微米,液体通过小孔径的滤孔不会飞溅,保证液体可以沿着锥状段向下流淌。本技术的漏斗本体采用金属材质,当使用者觉得滤孔堵塞,可以直接通过刷洗的方式进行清洗漏斗本体。3、本技术中底盘上的安装部低于支撑部,液体沿锥状段流下后不会流到支撑部上,保证了液体经过过滤都会流入容器内,防止了液体的浪费。4、本技术的挂耳下端设置了与杯口或碗口接触的软性支撑体,软性支撑体受到杯口或碗口的挤压会产生一定量的形变,使得连接更加紧密,使得漏斗放置在杯和碗上时不会发生滑动,使得使用时更加稳定;另外这样的设计避免挂耳与杯口或碗口直接接触有可能造成的磕碰,避免因为磕碰损坏挂耳、杯和碗,因此使得漏斗使用寿命更长。5、本技术设置了手抓环,方便了人们抓取,使得使用更加方便;利用手抓环可以隔绝漏斗本体的高温,有效避免了使用者因为手抓高温漏斗本体造成烫伤,使得使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图7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四;图8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五;图9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六;图中标号含义:1-漏斗本体、2-底盘、3-挂耳、4-软性支撑体、5-滤孔、6-通孔、7-手抓环、8-安置区、11-圆筒、12-锥状段、21-支撑部、22-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9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漏斗包括漏斗本体1,漏斗本体1下端设置有底盘2,所述漏斗本体1下端呈锥状,底盘2安装在漏斗本体1锥状段12的最下端,底盘2周侧突出漏斗本体1并形成支撑部21,所述支撑部21上至少转动设置有两个挂耳3。所述底盘2和漏斗本体1的锥状段12之间形成安置区8,挂耳3安置在安置区8内,转动挂耳3,挂耳3从安置区8移出,当挂耳3均向外转出时,挂耳3可支撑漏斗本体1。所述挂耳3铰接于底盘2的支撑部21上,挂耳3的一端铰接在支撑部21上,挂耳3可以以铰接端为轴进行侧向转动;所述底盘2上均匀设置有三个所述挂耳3调节挂耳3实际转出高度以适应不同开口大小的外接杯体;所述挂耳3转动平面与支撑部21所在平面平行;在实际条件中,因为加工误差和使用磨损,所以挂耳3转动平面与支撑部21所在平面做不到绝对平行,会存在误差。本技术可稳定的架设在杯口或碗口处,通过漏斗本体1对茶、咖啡或汤进行过滤;通过旋转式挂耳3设计,漏斗可以满足更多口径的杯或碗,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并且,本技术采用了隐藏式的结构进行安置挂耳3,在未使用状态/挂耳3未旋出的状态下,挂耳3安置在安置区8内,即使漏斗本体1发生碰撞,也不会撞击挂耳3及挂耳3的铰接位置,保证了挂耳3的安置稳定性。所述漏斗本体1的锥状段12上设置有滤孔5,所述滤孔5直径为13微米至4000微米;液体通过小孔径的滤孔5不会飞溅,保证液体可以沿着锥状段12向下流淌。本技术的漏斗本体1采用金属材质,当使用者觉得滤孔5堵塞,可以直接通过刷洗的方式进行清洗漏斗本体1。所述挂耳3下方设置有软性支撑体4,软性支撑体4与杯口或碗口接触,实际应用过程中,优选软性支撑体4下表面设置花纹以增加摩擦力;软性支撑体4受到杯口或碗口的挤压会产生一定量的形变,使得连接更加紧密,使得漏斗放置在杯和碗上时不会发生滑动,使得使用时更加稳定;另外这样的设计避免挂耳3与杯口或碗口直接接触有可能造成的磕碰,避免因为磕碰损坏挂耳3、杯和碗,因此使得漏斗使用寿命更长。所述底盘2包括安装部22和支撑部21,所述安装部22与漏斗本体1锥状段12最下端固定连接,且安装部22低于支撑部21;液体流下时不会流到支撑部21上,保证了液体经过过滤都会流入容器内,防止了液体的浪费。所述漏斗本体1包括圆筒11和圆筒11下方的锥状段12,锥状段12最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6。所述圆筒11上端设置有手抓环7,方便了人们抓取,使得使用更加方便;利用手抓环11可以隔绝漏斗本体1的高温,有效避免了使用者因为手抓高温漏斗本体1造成烫伤,使得使用更加安全。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改变挂耳3的数量,改变漏斗本体2的形状,改变底盘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斗,包括漏斗本体(1),漏斗本体(1)下端设置有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1)下端呈锥状,底盘(2)安装在漏斗本体(1)锥状段(12)的最下端,底盘(2)周侧突出漏斗本体(1)并形成支撑部(21),所述支撑部(21)上至少转动设置有两个挂耳(3);/n所述底盘(2)和漏斗本体(1)的锥状段(12)之间形成安置区(8),挂耳(3)安置在安置区(8)内,转动挂耳(3),挂耳(3)从安置区(8)移出,当挂耳(3)均向外转出时,挂耳(3)可支撑漏斗本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斗,包括漏斗本体(1),漏斗本体(1)下端设置有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1)下端呈锥状,底盘(2)安装在漏斗本体(1)锥状段(12)的最下端,底盘(2)周侧突出漏斗本体(1)并形成支撑部(21),所述支撑部(21)上至少转动设置有两个挂耳(3);
所述底盘(2)和漏斗本体(1)的锥状段(12)之间形成安置区(8),挂耳(3)安置在安置区(8)内,转动挂耳(3),挂耳(3)从安置区(8)移出,当挂耳(3)均向外转出时,挂耳(3)可支撑漏斗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3)铰接于底盘(2)的支撑部(21)上,挂耳(3)的一端铰接在支撑部(21)上,挂耳(3)可以以铰接端为轴进行侧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3)转动平面与支撑部(21)所在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体(1)的锥状段(12)上设置有滤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章
申请(专利权)人:徐永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