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56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支撑体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后端与支撑体前端固定相连。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杆体,杆体可穿过支撑体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内,内窥镜的镜头设在杆体前端,并伸至外套管的前端口。支撑体的侧壁上设有吸管,吸管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结合了内窥镜技术,可以做到0物距成像,将原来盲操作的穿刺置管、抽吸血肿等变为可视化操作,同时可抽吸脑组织内的血水,避免其影响镜头成像效果,可视状态下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也提高了血肿清除准确率和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技术介绍
脑出血后需要将血肿清除排出颅脑外部,目前临床使用硬通道和软通道技术将血肿从一根管内吸出,此技术因管径较小,创伤小、手术方式简单等优点。但其弊端在于管道插入时位置不能准确获知,置入通道后在抽吸时无法获知吸入口吸到的是否是血肿,仅靠医生手感盲操作抽吸极易损伤脑组织,导致神经损伤和术中出血,大大影响了手术清除率,难以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0物距成像的内窥镜,如专利号为CN201821422091.8、CN201821421203.8的专利文件中所述的内窥镜,为血肿的可视清除提供了新的可能。另外,颅脑内部血肿及脑组织周围通常存在一定量的血水,血水会贴在镜头的外壁,对镜头成像造成较大的干扰,甚至是无法成像。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解决血肿清除排出过程中,仅靠医生手感盲操作抽吸血肿,极易损伤脑组织,导致神经损伤和术中出血,大大影响了手术清除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支撑体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后端与支撑体前端固定相连。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杆体,杆体可穿过支撑体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内,内窥镜的镜头设在杆体前端,并伸至外套管的前端口。支撑体的侧壁上设有吸管,吸管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是由从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及内窥镜基座首尾依次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杆体的后端穿出内窥镜基座的后侧,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固定密封配合。外套管的后端与前套筒的第一腔室前端插接,其外壁与前套筒固定密封配合。进一步地,前套筒的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内窥镜基座的内部具有第二腔室,第一过渡套筒的内部为第三腔室,第一、第二、第三腔室配合形成所述吸引腔体。进一步地,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配置有第二过渡套筒及内套管,第二过渡套筒内部为第四腔室,内套管的后端与第二过渡套筒的前端固定密封插接,其内部与第四腔室相通。所述第二过渡套筒替代第一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所述支撑体,第四腔室与第一、第二腔室配合同样可形成所述吸引腔体。进一步地,第二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装配后,杆体、内套管和外套管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内套管的前端穿出外套管,杆体的前端穿出内套管。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配合形成第一环形腔,内套管和杆体之间配合形成第二环形腔。进一步地,所述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第二过渡套筒和内窥镜基座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过渡套筒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过渡套筒的轴向长度。内窥镜基座的前端具有第一卡凸部,第一过渡套筒的后端具有第一凹陷部,内窥镜基座的第一卡凸部可插入第一凹陷部内,与第一过渡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第一过渡套筒的前端具有第二卡凸部,前套筒的后端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一过渡套筒的第二卡凸部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第二过渡套筒的前端具有第三卡凸部,其后端具有第三凹陷部。第二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装配时,内窥镜基座的第一卡凸部可插入第三凹陷部内,与第二过渡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第二过渡套筒的第三卡凸部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进一步地,第一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一导滑块,第一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间隙配合的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二导滑块,第二凹陷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导滑块相配合的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三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与第二螺旋槽相配合的两个第三导滑块,第三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相配合的第三螺旋槽,第三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三密封圈。进一步地,杆体为圆形横截面的刚性直杆,内窥镜的镜头固定于杆体的前端,杆体与内窥镜基座同轴布置,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固定密封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为金属的等截面直圆管,且与内套管及杆体同轴相对布置。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面均齐平,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外边缘均采用倒角结构,内窥镜的镜头表面与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面配合形成平滑的圆钝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套筒上开设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位于内套管的外侧,第一环形腔通过吸气通道与吸引腔体相通。进一步地,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第二过渡套筒和内窥镜基座的外壁上,均设有沿其轴向的指示标识。进一步地,外套管的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进一步地,支撑体的外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吸管的一端插入安装孔并与其内壁固定密封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结合了内窥镜技术,可以做到0物距成像,实现在颅脑组织内部可视,将原来盲操作的穿刺置管、抽吸血肿等变为可视化操作,同时可抽吸脑组织内的血水,避免其影响镜头成像效果,可视状态下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也提高了血肿清除准确率和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分解图。图9是图6中示出的第二过渡套筒的前侧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6中示出的第二过渡套筒的后侧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结合图1和图2,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1、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2,支撑体1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2后端与支撑体1前端固定相连。所述外套管2为钢制的等截面直圆管,外套管2的前端面齐平。外套管2的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标识置入颅脑内的深度。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3、杆体4,杆体4可穿过支撑体1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2内,内窥镜3的镜头设在杆体4前端,并伸至外套管2的前端口。进一步地,所述杆体4为圆形横截面的刚性直杆,杆体4的外壁与支撑体1的后部固定密封相连。所述外套管2的内径大于杆体4的外径,外套管2与杆体4装配完成后,两者之间形成可吸除血肿的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与吸引腔体相通。支撑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后端与支撑体前端固定相连;/n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杆体,杆体可穿过支撑体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内,内窥镜的镜头设在杆体前端,并伸至外套管的前端口;/n支撑体的侧壁上设有吸管,吸管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后端与支撑体前端固定相连;
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杆体,杆体可穿过支撑体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内,内窥镜的镜头设在杆体前端,并伸至外套管的前端口;
支撑体的侧壁上设有吸管,吸管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是由从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及内窥镜基座首尾依次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
杆体的后端穿出内窥镜基座的后侧,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固定密封配合;
外套管的后端与前套筒的第一腔室前端插接,其外壁与前套筒固定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套筒的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内窥镜基座的内部具有第二腔室,第一过渡套筒的内部为第三腔室,第一、第二、第三腔室配合形成所述吸引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第二过渡套筒及内套管,第二过渡套筒内部为第四腔室,内套管的后端与第二过渡套筒的前端固定密封插接,其内部与第四腔室相通;
所述第二过渡套筒替代第一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所述支撑体,第四腔室与第一、第二腔室配合同样可形成所述吸引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装配后,杆体、内套管和外套管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内套管的前端穿出外套管,杆体的前端穿出内套管;
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配合形成第一环形腔,内套管和杆体之间配合形成第二环形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套筒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过渡套筒的轴向长度;
内窥镜基座的前端具有第一卡凸部,第一过渡套筒的后端具有第一凹陷部,内窥镜基座的第一卡凸部可插入第一凹陷部内,与第一过渡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
第一过渡套筒的前端具有第二卡凸部,前套筒的后端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一过渡套筒的第二卡凸部可插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成刘健张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梅德厚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