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38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安装有两组搭载环,两组所述搭载环的上端安装有顶环,所述顶环的外围靠中部开设有若干排放口,所述顶环的中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滤板,所述顶环的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的相对一侧靠中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搭载环的上部内圈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位于进料口上端的第二滤板的板体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的上端设置有投料盖,所述盖板与搭载环的底端之间填充有沼渣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具备较好的保水效果,同时能够排出过量的水,还可以为植被长期且均匀的提供养料和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净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
技术介绍
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是指,辅以人工措施,但是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的人为治理过程,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是辅以人工措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水平衡调节装置;但是现有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现有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在使用时,保水效果不好,且无法在水量过多时完成排水;现有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储料功能,不能长期且均匀的为植被提供营养成分,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在使用时,保水效果不好,且无法在水量过多时完成排水;现有的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储料功能,不能长期且均匀的为植被提供营养成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安装有两组搭载环,两组所述搭载环的上端安装有顶环,所述顶环的外围靠中部开设有若干排放口,所述顶环的中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滤板,所述顶环的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的一侧靠前后端均安装有卡块,所述第二滤板的一侧靠前后端均安装有卡接槽,所述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的相对一侧靠中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搭载环的上部内圈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位于进料口上端的第二滤板的板体开设有投料口,所述投料口的上端设置有投料盖,所述盖板与搭载环的底端之间填充有沼渣层,所述搭载环的底端环体开设有若干下料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体呈圆柱体设置,单租搭载环呈半圆柱体设置,且主体与搭载环的直径相等,主体的高度大于搭载环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相邻两组所述排放口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排放口贯穿顶环的环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呈平行设置,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与顶环的内圈均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块的尺寸与卡接槽的尺寸相匹配,卡块与卡接槽活动卡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投料盖、投料口与进料口由上而下依次设置,且三者处于同一中轴线下上,投料盖与第二滤板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主体和顶环配合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通过投料口可以向搭载环内部的沼渣层上加入适量的水,植被的根部穿过通孔和搭载环的底端栽种在泥土中,主体对根部进行限定,避免植被根部在接近土壤表层的位置过早扩散扎根,保证植被根系向下生长,便于摄取足够的水分,装置顶端来的水,首先经过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滤去杂物,之后穿过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多余的水由顶环外围的排放口进行排放,之后顺着装置外围流向植被根部,增强保水效果的同时又避免了水份过多造成浪费和植被过渡吸水而病变;通过设置搭载环配合沼渣层,在向沼渣层中加入适量水之后,沼渣层内部的营养成分会随着水分缓慢向下流动,穿过搭载环底部的下料孔之后均匀的输送到植被根系部位被吸收,保障对植被长期且均匀的养料供给,同时也可以根据植被的情况更换沼渣层为其他养料,灵活利用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的仰视图。图中:1、主体;2、搭载环;3、顶环;4、排放口;5、第一滤板;6、第二滤板;7、投料盖;8、通孔;9、卡接槽;10、卡块;11、盖板;12、投料口;13、进料口;14、沼渣层;15、下料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两组搭载环2,两组搭载环2的上端安装有顶环3,顶环3的外围靠中部开设有若干排放口4,顶环3的中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滤板5,顶环3的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滤板6,第一滤板5的一侧靠前后端均安装有卡块10,第二滤板6的一侧靠前后端均安装有卡接槽9,第一滤板5与第二滤板6的相对一侧靠中均开设有通孔8;搭载环2的上部内圈设置有盖板11,盖板11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3,位于进料口13上端的第二滤板6的板体开设有投料口12,投料口12的上端设置有投料盖7,盖板11与搭载环2的底端之间填充有沼渣层14,搭载环2的底端环体开设有若干下料孔15。主体1呈圆柱体设置,单租搭载环2呈半圆柱体设置,且主体1与搭载环2的直径相等,主体1的高度大于搭载环2的高度,两组搭载环2拼接以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相邻两组排放口4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排放口4贯穿顶环3的环体,用以排放穿过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后的水。第一滤板5与第二滤板6呈平行设置,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与顶环3的内圈均活动连接,第一滤板5与第二滤板6用以过滤杂物,避免杂物进入装置造成堵塞。卡块10的尺寸与卡接槽9的尺寸相匹配,卡块10与卡接槽9活动卡接,便于第一滤板5与第二滤板6的拼接和拆卸。投料盖7、投料口12与进料口13由上而下依次设置,且三者处于同一中轴线下上,投料盖7与第二滤板6活动连接,通过投料口(12)便于投放肥料或者加入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植被的根系分布挖一个合适的土坑,再将主体1安置在土坑中,之后将植被放入土坑,从植被主干两侧组装两组搭载环2,让植被主干位于两组搭载环2的正中间,之后填充上沼渣层14,套上顶环3,再将第一滤板5与第二滤板6拼接,取下投料盖7,通过投料口12,向搭载环2内部的沼渣层14上加入适量的水,沼渣层14内部的营养成分会随着水分缓慢向下流动,穿过搭载环2底部的下料孔15之后均匀的输送到植被根系部位被吸收,保障对植被长期且均匀的养料供给,植被的根部穿过通孔8和搭载环2的底端栽种在泥土中,主体1对根部进行限定,避免植被根部在接近土壤表层的位置过早扩散扎根,保证植被根系向下生长,便于摄取足够的水分,装置顶端来的水,首先经过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滤去杂物,之后穿过第一滤板5和第二滤板6,多余的水由顶环3外围的排放口4进行排放,之后顺着装置外围流向植被根部,最终流向底层土壤,增强保水效果的同时又避免了水份过多造成浪费和植被过渡吸水而病变,较为全面的考虑了植被保水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本技术通过设置主体1和顶环3配合第一滤板5与第二滤板6,通过投料口12可以向搭载环2内部的沼渣层14上加入适量的水,植被的根部穿过通孔8和搭载环2的底端栽种在泥土中,主体1对根部进行限定,避免植被根部在接近土壤表层的位置过早扩散扎根,保证植被根系向下生长,便于摄取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两组搭载环(2),两组所述搭载环(2)的上端安装有顶环(3),所述顶环(3)的外围靠中部开设有若干排放口(4),所述顶环(3)的中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滤板(5),所述顶环(3)的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滤板(6),所述第一滤板(5)的一侧靠前后端均安装有卡块(10),所述第二滤板(6)的一侧靠前后端均安装有卡接槽(9),所述第一滤板(5)与第二滤板(6)的相对一侧靠中均开设有通孔(8);/n所述搭载环(2)的上部内圈设置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3),位于进料口(13)上端的第二滤板(6)的板体开设有投料口(12),所述投料口(12)的上端设置有投料盖(7),所述盖板(11)与搭载环(2)的底端之间填充有沼渣层(14),所述搭载环(2)的底端环体开设有若干下料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两组搭载环(2),两组所述搭载环(2)的上端安装有顶环(3),所述顶环(3)的外围靠中部开设有若干排放口(4),所述顶环(3)的中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滤板(5),所述顶环(3)的中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滤板(6),所述第一滤板(5)的一侧靠前后端均安装有卡块(10),所述第二滤板(6)的一侧靠前后端均安装有卡接槽(9),所述第一滤板(5)与第二滤板(6)的相对一侧靠中均开设有通孔(8);
所述搭载环(2)的上部内圈设置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3),位于进料口(13)上端的第二滤板(6)的板体开设有投料口(12),所述投料口(12)的上端设置有投料盖(7),所述盖板(11)与搭载环(2)的底端之间填充有沼渣层(14),所述搭载环(2)的底端环体开设有若干下料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保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琦峰党冰戴鹏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地质基础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