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池旋转过滤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虾池旋转过滤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对虾养殖中,需要及时将残饵、粪便、虾壳、死虾及活力不佳的病虾等污物及时排出养殖系统,以使养殖系统长时间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减少病害,保障对虾的成活率及养殖成功率。除了循环水养殖模式是通过将养殖池内的水持续排出,经过一系列的物理、生化作用净化后再回流到养殖池外,目前大多数对虾养殖模式还是采取直排方式,即通过池底中心的集排污装置,定期将残饵、粪便等污物直接排出养殖池。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需要设置防逃网,虾壳、死虾等难以排出养殖池,同时由于是间歇式排污,残饵粪便等难以及时排出,容易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因而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投饵量不断增加,只能采取大换水的方法来维持养殖水质,然而由于养殖池内外水体在水质、水温等方面存在差异,大换水容易造成对虾的应激反应,给养殖带来潜在风险。因此在防止活虾逃逸的同时,将养殖水体中虾壳、死虾及残饵、粪便等污物及时高效排出养殖系统,是一项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的关键技术。于2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虾池旋转过滤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养殖池内的吸污管和水泵以及设置在养殖池内/外的上下贯通的外筒,所述的外筒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截留大尺寸颗粒物的滤网提篮、用于截留小尺寸颗粒物的滤筒和滤后水管,所述的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漏斗型的集污仓,所述的集污仓的底部设置有带排污阀的排污管;所述的吸污管呈L型且其底部紧贴养殖池底部安放,所述的吸污管的顶部出口穿过所述的外筒壁与所述的滤网提篮连通,所述的滤筒的顶部封闭且其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的滤筒的底部开口与所述的滤后水管的顶部进口对接连通,所述的滤后水管的底部出口穿过所述的外筒壁与所述的水泵连接,所述的水泵的出水管上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虾池旋转过滤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养殖池内的吸污管和水泵以及设置在养殖池内/外的上下贯通的外筒,所述的外筒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用于截留大尺寸颗粒物的滤网提篮、用于截留小尺寸颗粒物的滤筒和滤后水管,所述的外筒的底部设置有漏斗型的集污仓,所述的集污仓的底部设置有带排污阀的排污管;所述的吸污管呈L型且其底部紧贴养殖池底部安放,所述的吸污管的顶部出口穿过所述的外筒壁与所述的滤网提篮连通,所述的滤筒的顶部封闭且其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的滤筒的底部开口与所述的滤后水管的顶部进口对接连通,所述的滤后水管的底部出口穿过所述的外筒壁与所述的水泵连接,所述的水泵的出水管上连接有若干个出水口与所述的养殖池壁或者养殖池壁切线方向朝向一致的水射器;所述的滤后水管的顶部进口处设置有可在水流推动下产生旋转运动的叶轮,所述的叶轮的中心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通过销钉与所述的滤筒的顶盖固定连接,所述的外筒与所述的滤筒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刮除所述的滤筒外壁上小尺寸颗粒截留物的刮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池旋转过滤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内壁且位于所述的滤网提篮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所述的滤网提篮的上环形固定支架,所述的滤后水管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的叶轮的正下方固定设置有底部轴支撑块,所述的转轴的顶部位于在所述的上环形固定支架的中心通孔处且其底部位于所述的底部轴支撑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虾池旋转过滤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内壁且位于所述的滤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所述的滤筒的下环形固定支架,所述的下环形固定支架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的外筒的内壁,所述的下环形固定支架的内圈设置一圈用于密封所述的滤筒与所述的滤后水管之间空隙的挡水凸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虾池旋转过滤浓缩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筒的底部套在所述的挡水凸环的上部外侧,所述的滤后水管套在所述的挡水凸环的下部外侧。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平,朱建林,张德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