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36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包括固定在培育池上的安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底部的一侧具有若干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安装条上滑动设置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所述集料槽的开口端具有单向刮板,所述集料槽还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
,涉及一种智能排污装置,特别是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大黄鱼是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体延长,侧扁,体侧腹面有多列发光颗粒;头钝尖形。口裂大,端位,倾斜,吻不突出,上颌长等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达眼眶后缘;下颌齿内列齿较大,外列齿紧贴内列齿;颏孔4或6个,中央4孔呈四方排列在颐缝合周围,前2孔细小。鼻孔2个,长圆形后鼻孔较圆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缘伸达前上颌骨顶端水平线。前鳃盖后缘具锯齿,鳃盖具2扁棘。头部除头顶后部外皆被圆鳞,体侧前1/3被圆鳞外,余被栉鳞;鳞片较小。耳石为黄花鱼型,即呈盾形。腹鳍基起点在胸鳍基上缘点垂线之后;尾鳍楔形。鳔前部圆形,不突出为侧囊,后端细尖;每一个侧支具有腹分枝及背分枝,背分枝呈翼状开展,腹分枝分上下两小枝。体侧上半部为黄褐色,下半部各鳞下都具金黄色腺体。背鳍浅黄褐色;尾鳍浅黄褐色,末缘黑褐色;臀﹑腹及胸鳍为鲜黄色。口腔内白色,口缘浅红色。鳃腔上部黑色,下部粉红色。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工厂化鱼苗培育池结构【申请号:201920520284.5;公开号:CN209749497U】。这种工厂化鱼苗培育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为多层结构,每层承载架上均放置鱼苗箱,每个鱼苗箱的上方均悬挂投饵机,投饵机内的饲料能够落入下方的鱼苗箱中,还包括与所述投饵机一一匹配的余料监测装置,所述余料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对应的投饵机内的饲料余量;还包括固定在框架上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竖直分布,所述补水管上延伸出若干根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鱼苗箱一一匹配,每根支管均伸至对应的鱼苗箱内,所述支管上设置阀门一。该专利中公开的培育池结构虽然可提高鱼苗培育效率,但是,该培育池结构中无法快速将排泄物方便排出并处理,因此,设计出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该智能排污装置具有排污可靠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包括固定在培育池上的安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底部的一侧具有若干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安装条上滑动设置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所述集料槽的开口端具有单向刮板,所述集料槽还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导流管上还设置有过滤件。所述移动结构包括防水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水平固定在安装条上,所述防水电机固定在集料槽上,所述齿轮固定在防水电机的输出轴上,且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集料槽的开口端还具有密封圈。所述培育池侧部还连接有处理箱,且处理箱位于排放口同侧,所述处理箱的内底部设有矩形腔,所述矩形腔的内部设有用于提供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处理箱的内底部于矩形腔的上方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启停的弹性机构,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处理箱于延伸板的上端设有用于添加处理剂的喷洒机构,所述处理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排出水体的出水管。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矩形腔内底部的动力电机,所述处理箱的内部设有用于处理的沉降池,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贯穿矩形腔的顶壁并延伸至沉降池的内部,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沉降池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螺母套,所述螺母套与螺纹杆的外缘螺纹连接。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于处理箱内底部的圆腔,所述圆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体头,所述滑板的底部通过弹簧与圆腔的内底部弹性连接,所述圆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导体头配合的导电头。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延伸板上端的药剂箱,所述药剂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喷洒处理剂的喷头。所述挡板的内部均匀设有多个用于过滤杂质的导孔,所述导孔的下方设有多层滤网。两个所述导体头的形状为向内凹陷的圆弧形,两个所述导电头的形状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两个所述导电头的后端与动力电机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刮板将培育池底部的排泄物挂到集料槽中,集料槽与培育池接触后,通过排放口排入到处理箱内,从而可实现排污和处理,排污可靠。2、通过设置螺纹杆带动挡板上滑,可以在沉积物在挡板处沉降达到一定量后自动将其推出沉降池,提高了清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了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拆安装条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处理箱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中处理箱处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培育池;2、动力电机;3、螺纹杆;4、螺母套;5、挡板;6、处理箱;7、药剂箱;8、喷头;9、沉降池;10、出水管;11、圆腔;12、滑板;13、导体头;14、导电头;15、弹簧;16、导杆;17、单向刮板;18、集料槽;19、安装条;20、排放口;21、阀门;22、过滤件;23、单向阀;24、导流管;25、防水电机;26、齿轮;27、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本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包括固定在培育池1上的安装条19,培育池1底部的一侧具有若干排放口20,在本实施例中,排放口20的数量为三个;排放口20处设置有阀门21,安装条19上滑动设置有集料槽1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集料槽18可将培育池1底部的排泄物进行收集,集料槽18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集料槽18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集料槽18的开口端具有单向刮板17,集料槽18还连接有导流管24,导流管24上设置有单向阀23。导流管24上还设置有过滤件22。移动结构包括防水电机25、齿轮26和齿条27,齿条27水平固定在安装条19上,防水电机25固定在集料槽18上,在本实施例中,防水电机25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集料槽18上;齿轮26固定在防水电机25的输出轴上,且齿轮26与齿条27相啮合;通过防水电机25带动齿轮26转动,齿轮26与齿条27相啮合,使集料槽18来回运动。集料槽18的开口端还具有密封圈。培育池1侧部还连接有处理箱6,且处理箱6位于排放口20同侧,处理箱6的内底部设有矩形腔,矩形腔的内部设有用于提供动的驱动机构,处理箱6的内底部于矩形腔的上方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启停的弹性机构,处理箱6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板,处理箱6于延伸板的上端设有用于添加处理剂的喷洒机构,处理箱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排出水体的出水管10。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矩形腔内底部的动力电机2,处理箱6的内部设有用于处理的沉降池9,动力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的顶端贯穿矩形腔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包括固定在培育池上的安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底部的一侧具有若干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安装条上滑动设置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所述集料槽的开口端具有单向刮板,所述集料槽还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包括固定在培育池上的安装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底部的一侧具有若干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安装条上滑动设置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所述集料槽的开口端具有单向刮板,所述集料槽还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上还设置有过滤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防水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水平固定在安装条上,所述防水电机固定在集料槽上,所述齿轮固定在防水电机的输出轴上,且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槽的开口端还具有密封圈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黄鱼鱼苗培育池智能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侧部还连接有处理箱,且处理箱位于排放口同侧,所述处理箱的内底部设有矩形腔,所述矩形腔的内部设有用于提供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处理箱的内底部于矩形腔的上方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启停的弹性机构,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处理箱于延伸板的上端设有用于添加处理剂的喷洒机构,所述处理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排出水体的出水管。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丽高阳吕惠蓉张伟佳李海东桂福坤储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